供銷社高調回歸,目的是振興鄉村。大家擔心的重回計劃經濟時代,根本不會發生。
這次供銷社上熱搜,要從湖北日報10月份的一篇報道說起。報道裡面寫,到2021年底,湖北基層有1373個供銷社,基層社社員有45.2萬人,基本實現了鄉鎮全覆蓋。
什麼是供銷社?70前的朋友們知道,在供銷社買東西光有錢還不夠,買糧食要有糧票,買布要有布票,商品限量供應,沒票免談。因此也有人懷疑,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回去吃大鍋飯了。
大家對供銷社重出江湖的反應這麼大,主要是因為供銷社的經營機制相對來說比較僵化,習慣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自由。不過準确來說,随着改革開放,結束的是票證時代,供銷社雖然變少了,但隻是在轉型,并沒有徹底消失。
其實湖北日報也報道了供銷社現在是怎麼運作的,可能大家沒有注意:35歲的熊港成為供銷社員之後,種完地隻管收谷子,供銷社幫他烘幹、出米和銷售,不用他自己找人賣貨,也不會被壓價。這和過去的供銷社完全不是一回事,新時代供銷社的存在,本質上是為了振興鄉村。
供銷社老照片
可能有朋友要問,振興鄉村的辦法也很多,政府财政補貼、企業助農不都行嗎,為什麼偏偏是供銷社?這是因為供銷社在鄉村的優勢更大。
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了1561億元的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直接發錢補助,也要想辦法幫小農戶實現創收,這就需要企業發揮作用。中國的城市經濟繁榮到今天,已經到了反哺農村的時刻。農民創收主要靠賣農産品,但在一些偏遠的村鎮,企業可能覺得資金投入得不到回報,出現了市場失靈,這時就需要供銷社來發揮作用。
我們可以用中國郵政來類比供銷社。在現在這個電商盛行的時代,三通一達的快遞送得飛快,大家很少會選擇慢悠悠的中國郵政。但即便如此,中國郵政依舊有着全國最多的網點,鄉鎮覆蓋率是100%。這是因為民營企業還要考慮成本,但中國郵政作為公益性央企,無論收件人地址多遠多偏僻,都會把快遞送達。同時,中國郵政還承擔了儲蓄金融作用,為農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便利。
中國郵政員工趙月芳為大山送件26年
供銷社也是如此,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官方對它的定性是生産、供銷、信用“三位一體”。我們經常看到有農民求助,說自己辛辛苦苦種了一年蘋果、種了一年玉米,但是可能因為疫情、天氣或者價格波動等原因滞銷,要麼虧本抛售,要麼就讓東西爛在地裡。
而且市場上很多水果等農産品價格都不便宜,但農民也沒賺到錢,中間冗長的流通環節讓消費者和農民都吃了啞巴虧。但有了供銷社,農民豐收後可以直接向供銷社供貨,供銷社再直接發到有需求的地區。
這就是一個雙赢的局面,既能減少農産品滞銷,又能抑制市場價格過高。但這不代表供銷社要取代民營企業的地位,因為現在的供銷社和民企都是地位平等的市場主體,按照市場規則來參與競争,隻不過他是集體所有制的而已。再舉個例子,央企中糧集團也參與農産品貿易,但是民營和外資糧貿公司不是照樣能賺錢嗎,這個市場足夠大,供銷社不是來搶民企飯碗的。
基層政府上門解決地瓜滞銷
供銷社的名字雖然還留着上個世紀的氣息,但不會再走計劃經濟的老路。在如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引起熱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針對供銷社的改革,從1999年開始了一輪又一輪,從未出現要恢複計劃經濟的影子。如今也正好是一個機會,讓大家重新認識供銷社,至于未來會取得怎樣的成效,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