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題,一定要學會整體閱讀。通過閱讀,初步把握作品的大緻内容,形成對作品的整體印象。然後,再帶着問題仔細地讀文章。帶着問題去讀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閱讀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決定作用,因此必須認真地讀,把握全文。
閱讀時,要注意關鍵性的詞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層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傾向。然後,再一題一題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亂試題順序,因為命題者在安排題目順序時往往有整體構思,上下題往往有關聯。
一般說來,考題的形式不外乎選擇題、是非題、填空題、簡答題等。做題時,應根據題型的不同特點進行解答。對于選擇題的選項要進行比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異,去僞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與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幹擾,選出正确的選項。
對于簡答題,除了采用上面介紹過的答題方法來答題之外,答題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有整體觀念,應把全文看做一個大的語言場,注意前後文的聯系,不要隻取一點,不及其餘。
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關鍵詞句,它們往往有 最明确的提示性與暗示性,有些文句就是答題的基本語言材料。
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為前提,去鑒賞表達技巧;依據表達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内容;以聯想與想象去體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對語言的感悟去體味作品語言的精妙。
4.抓住文體特點,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體知識,巧妙答題。
5.注意突破思維定式,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貶損。
(一)命題特點
1.詞語理解
解釋詞語在語境中被臨時賦予的含義是常見的命題形式。一般來說,散文試題考查詞語的含義,特别關注詞語的語境義,而不是詞典中所诠釋的規範義。該題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根據文意寫出某詞語的含義。這就要重點把握以下幾種類型的詞語:
(1)體現作用思想觀點的詞語;
(2)體現作者情感的詞語;
(3)運用比喻、借代、拟人、誇張及移用或移情、反語等修辭手法的詞語;
(4)體現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圖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脈絡及過渡銜接的詞語;
(6)表示指代性的詞語。
2. 句子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閱讀主要的命題形式。
所謂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以下幾種語句:
①結構比較複雜、意思難懂的句子;
②使用了修辭、内涵豐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以及過渡句;
④統攝全篇,即人們常說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情感的句子。該題型常見的命題形式有:
(1)結合文章内容,簡要闡釋某句的深刻含意。
(2)從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麼?
(3)依據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話?
3.篩選整合
信息的篩選與整合是散文閱讀的主打題型,這種題型要求考生必須對多方面的信息或對象進行辨别并加以選擇,然後對篩選出的信息或對象進行重組、概括并将它們融為一體。常見的命題形式是:
(1)文中刻畫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樣的特點?
(2)文章是分幾個方面、幾個階段來寫的,或者其變化過程是怎樣的,要求概括說明。
4.技巧分析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是豐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聯想、象征、渲染、襯托、對比、懸念、類比等表現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詳略、線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鋪墊、伏筆、過渡、照應、銜接等布局謀篇方面的技巧,有比喻、誇張、排比、拟人、對偶、反複等修辭手法方面的技巧。這種題型常見的提問方式是:
(1)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叙、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3)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練、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準确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4)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内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
5. 物象分析
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傾注了作者的思想與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懷言志的憑借與依據。命題者常常從散文的物象人手設題,常見的提問方式是:
(1)聯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意和它在結構上的作用。
(2)某物象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6.形象分析
散文是以寫情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數不是直接抒發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或是觸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等。所以我們在閱讀散文時,首先要感知散文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散文對形象的考查,一是歸納概括散文中的意象或形象,二是考查形象的作用。記叙性的寫人散文或小說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更重視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鑒賞是此類文體的命題重點。
常見的命題形式是:
(1)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2)根據原文簡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體特征。
(3)請用最簡潔的詞語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點。
(4)請扼要評價某一人物形象。
7.語言修辭
常見的設題方式是:
(1)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2)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3)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4)請結合全文,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8.布局謀篇
常見的設題方式是:
(1)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2)首段(末段)的作用。(或:文章主要寫……,卻又從……寫起,作者為什麼這樣寫?請簡要分析。或:文章末尾引用某某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這樣寫有什麼作用?或:文章後一部分寫到了……,這對表現文章的主旨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3)為什麼要寫這一内容?(或:删去這一部分可以嗎?)
9.内容要點
分析歸納内容要點和中心思想,需要闡釋能力和綜合能力。即要求學生能真正讀懂文章。能把文章的内容轉化成自己的認知,在完成這思維行為之後,還必須具備語言的轉化能力,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原話”)變成自己的話。常見的設題方式有:
(1)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點。
(2)“……”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是什麼?它在文章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10.有關探究
設題重實際:以高中學生應有的知識文化積累、閱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基礎,符合高中生作答。
設題有規律:一般在文章的重點、疑難等關鍵處設題。如文中的議論、抒情處。
設題講根據:一般依據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發揮。
思考有層次:要求考生從不同層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現成的答案。
答案有限制:它不會像平時可以“見仁見智”。閱卷時總會給出一個相對統一的參考答案,也就是說,答案肯定不會“百花齊放”“任爾東西南北風”。
題幹表述有區别:有的題幹直接說“請你探究一下……問題“;有的不明說,諸如“談談你的看法”“說說你的理解”等等。
常見的設題方式有:
(1)對文本内容中的疑點、難點提出,提出問題,深入研讨。(評析)
(2)根據文本内容提出問題,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答案,讓學生充分發揮獨立思考、辨析判斷的能力。(辨析)
(3)質疑某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寫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質疑)
(4)根據文本内容聯系社會實際回答問題。(往社會拓展)
(5)根據文本涉及的語言文學知識、寫作藝術,分析文本以外的作品。(往文學拓展)
(6)對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假設而作答。(往假設拓展)
(二)方法技巧
1.詞語理解
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透過詞語的表面義體味其深刻的内涵:理解詞語的比喻義就要就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即尋找它的本體;理解詞語的象征義,就要尋找詞語的象征對象;理解詞語的反語義,就要将褒貶互換;理解詞語的雙關義,就要注意它是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理解代詞的詞義,就要在上句或下旬尋找釋義。當然,理解詞語的含義還必須聯系詞語的具體語境,結合作者觀點、文章主題,從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對應的闡釋。
2. 句子理解
(1)在原文尋找關鍵信息。具體步驟如下:①定區域。先确定題幹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②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準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2)答案表述的原則:①忠實于題幹。題幹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幹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範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幹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②忠實于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是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即答案從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來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裡。
③忠實于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幹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内容精确,用詞準确,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3)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寫。
①截。截是指題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話、某一個詞,我們隻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來或裁出來,按規定寫進答題處就可以了。
②改。改就是我們在找出題目答案所在的語句後,由于語句太長不合書寫要求或語句含有不合題意的雜亂信息,需要椰以改造,這時要求根據題意,選出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重新組合、表述。
③寫。有些閱讀題答案在原文語句中找不到,需要我們整體把握全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語境才能悟出答案。這樣的題目要求我們用自己的語言把答案意旨表達出來。做這類題目,答案書寫要嚴格遵守第二點談及的三原則,吃透答案的内容要點,吃準表述的範圍、角度和方式,用規範的語句表達。
3. 篩選整合
篩選整合是一個化繁為簡的過程。回答此類問題時要關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關鍵句、過渡句、感歎句、議論句等,尤其要關注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和段中的過渡句,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關鍵所在。整合的題型一般不宜機械地摘錄原文的句子,應該緊扣題幹要求,将提取的關鍵語句、中心詞進行改造、組合、變換,使之成為全面、凝練、流暢、符合要求的答案。另外,要總攬全局,總體把握,防止因答案要點不全而丢分。
具體步奏如下:
(1)讀懂暗示語。散文寫景、抒情或叙事,作者為了表情達意總是對人物或事件、時間或空間、景物或感情作某些暗示、标識,或明或暗地給讀者傳遞閱讀信息。
(2)悟透概括句(或總結句)。散文的一些概括句(或總結句)是作者感情的升華或表意的集中體現,隐含諸多閱讀信息,對它應深入解讀。
(3)關注過渡句。.過渡句不僅揭示文章脈絡層次,同時還常常隐含上下文諸多主要信息。
(4)此外散文閱讀還應注意一些指示語(指示代詞“這樣”“那樣”“如此”等)、情态語(表明人、物情态)、感情句、主旨句所隐含的信息,對其正确地辨别、篩選有助于我們閱讀作品,解答試題。
4.技巧分析
散文對表達技巧題的考查多是主觀題,需要組織文字準确地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運用了什麼技巧,表達了什麼内容,達到了什麼效果。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從表達方式角度思考
要多角度,有些文段所顯示的表達技巧不止一種,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盡所以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條分縷析,答得更全面更詳盡一些。看各種表達方式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
叙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叙述順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運用及作用);描寫的特點(白描、細描、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叙、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言事說理服務的。特别是在答賦分較高的概括性題目時,一定要設序号回答,這樣清晰明白,顯示了答題的深度和廣度,也讓閱卷老 師一目了然。
(2)從選材組材角度思考
要看材料和中心的關系。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體現了什麼、強調了什麼、營造了什麼、表現了什麼、深化了主題、點明題旨等等。
(3)從表現手法角度思考
要用術語,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的名稱,如動靜相襯、以小見大、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啟下、卒章顯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對比、象征、反襯等等;
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排比的作用是節奏鮮明,增強氣勢,便于抒情;
第一人稱真實,第二人稱親切,第三人稱客觀;看是否運用了象征、對比、襯托、先抑後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4)從結構安排角思考度
要看開頭結尾是否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是否運用了烘托鋪墊,前後照應;是否運用了制造波瀾;是否做到了起承轉合,曲折有緻。
(5)從語言運用角度思考
要看語言是否準确、簡練、生動、形象;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委婉含蓄、尖銳直露、冷峻深沉、熱情澎湃等);給讀者哪些藝術審美情趣;文中所運用的各種修辭手法(比喻、比拟、反話、誇張、排比等)創造出什麼樣的意境,表達效果如何等等。
5. 物象分析
物象主要出現在托物言志或寫景狀物的散文作品中。鑒賞物象首先要把握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與所象征意義之間的相似點,和作者借這一物象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而理解它對于表現主旨的意義和作用,欣賞意象之美。
這種題型應該從文章結構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散文物象特征的概括,一是要找準信息區間,二是要抓住提示性的關鍵詞句,三是注意概括要全面、準确。
(2)分析散文中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首先要區分散文的類型,一般來說寫人的尋品,寫事的析理,寫物的找志,寫景的析情。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分析“形”與“神”的“契合點”。①聯結上下文線索的作用;②充實文章内容的作用;③深化升華主旨的作用;④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對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應從文章結構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對主要物象的彰顯意義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6.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主要出現在記人叙事類的散文中。對于人物形象的鑒賞,我們應該通過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點,了解它的社會意義以及作者創造這一形象的作用,進而理解它對于作品主旨表達的作用。怎樣分析人物形象呢?首先,可以從作者對人物的肖像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心裡描寫等方面人手,了解人物的語言、外貌、行動、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寫中揭示的内涵,即個性特征及形象的意義。再次,體悟作者的創作意圖,從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題和情感傾向中去分析人物。鑒賞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
(1)思想性
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兩個方面。在鑒賞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的時候,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題和它所體現的現實意義。
(2)藝術性
藝術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包括:①環境和情節對人物的作用;②人物描寫的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等;③人物描寫的技巧:人稱、直接描寫、間接描寫等。
7.語言修辭
很多散文的語言具有修辭之美,從修辭的角度品析出散文的語言美,可采取以下步驟。
(1)判斷該語句運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排比、設問、拟人、比喻、對偶、誇張、反複、借代等,應根據每一種修辭手法的特點,準确地進行分析。
(2)分析該語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的表達作用
比喻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比拟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産生鮮明的印象,産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體、生動的效果。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對偶在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在内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排比可增強語言的氣勢,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緻。設問總的作用是引起讀者思考,用在标題上,能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現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3)分析語句表達的作者的情感
從全文的感情基調出發,結合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揣摩該語句蘊含的作者感情。
8.布局謀篇
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應注意段落的位置,具體而言:,
(1)首段的作用
①如果開篇即點題,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領起全文,點明題旨,或者表達與主旨相關的某種感情(奠定感情基調)。②如果開篇沒有點題,那麼,首段的作用就是開啟(引出)下文,或與下文形成對照,或為下文作鋪墊。③文章開篇如果是景物描寫,那麼,首段的作用,從結構上看,它可能是鋪墊作用;從景物描寫上看,它的作用是襯托、勾勒環境,提供背景,或營造(渲染)某種氣氛。④如果首段連續發問,那麼,首段還兼有引人入勝或發人深思的作用。如果開篇即連續感歎,那麼,首段還兼有強烈的抒情作用。
(2)中間段的作用
①中間段如果比較短,在結構上的作用一般是過渡,承上啟下。
②中間段如果比較短,在表達上的作用一般是襯托。如果描寫的物象并非選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與選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緻,其表達作用就是正襯(烘托、鋪墊)。如果中間段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緻,其表達作用就是反襯。③中間段如果比較長,而且描寫的是選文的主要物象,那麼,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擴展思路,豐富.内涵,具體展示,深化主題或照應前文。
(3)末段的作用
①末段的作用一般是總結全文,點明題旨,深化中心,呼應開頭,或兼而有之,②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③末段也有暗示主題或強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4)特殊表現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現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單獨成段。句子或是倒裝句,或是運用了特殊語氣,或是後面有省略。這樣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9.内容要點
讀懂作者的意圖,把握文章的中心,是答題的前提。面對具體的問題,還要注意答題的角度和技巧。具體地說,可以重點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逐點梳理,壓縮歸納
這個方法主要針對材料内容豐富,答題“點”比較清晰的試題而言。對“點”較豐富的材料,答題注意一個個“點”依次梳理過去,對每一個“點”加以适當壓縮提煉即可。
(2)剖析形象,加工提煉
因為是文學作品,有的全文形象生動,有的部分語句段落形象生動,對這樣的文字歸納概括,我們必須解開這形象的“外衣”,還原作者的本意,然後再加以加工提煉。這裡說的“形象”,可能是運用了某種藝術手法(多為修辭),也可能是行文的風格幽默诙諧。
(3)大處切入,分解層次
一些文學作品從多角度、多層面描寫,有些地方描寫得很細膩,歸納概括的時候不能就這些小的層面簡單抽取要點,而是要從作者的中心意圖出發,大處切人,在主題的統攝下分解材料裡面的層次。
(4)抓住核心,挖掘本質
這種方略主要針對于面向全文主旨的歸納。文學作品追求含蓄,我們答題的要求恰恰要求直接明晰,因此,必須準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挖掘作者的用意,恰當地加以概括表述。
10.有關探究
探究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其價值在于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的體驗,而不在于結果本身。所以,評價探究題關鍵看考生是否進入了問題情境,是否有一個真實的探究過程,所答文字是否顯示出探究的意趣。這就要求我們在解讀文本時,一要從多個角度、多面人手,對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有一個正确而深刻的把握;
二要在把握作品深刻内涵的前提下,探讨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達到知人論世的目的;三要在整體把握文學作品的前提下,表達出對文學作品的獨特感受和新穎見解,即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解答探究性題目我們可以遵循以下步驟:
(1)緊扣文題要求,在文本中尋找依據
探究性閱讀講求個性化認識,但認識不能超出文本這一基礎,切不可對文本隻作粗略膚淺的浏覽後,就亂作分析,亂下判斷,從而犯誤解文意的方向性錯誤。作者的意圖和藝術表現的實效應當得到尊重。強調個性決不是不要文本、不要原則、無根據地亂發意見,探究應建立在對事理的尊重,對規律的肯定的前提下。文本往往是客觀事實的濃縮,它表現了對客觀規律的認知,之所以要探究,是因為對事實規律的認知可能有不全面、不科學的地方,有時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作辯證的認知。
(2)依據原文思路,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是答好探究題的第一步。這就要求我們特别注意文中的議論性和抒情性的語句,把握住這些,就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價值觀。以人物形象的把握來講,作者對作品中人物傾注的情感的褒貶,是理解好人物形象和主題的基礎,所以要搞清作者寫了一個什麼事,通過這個事體現了作品中人物的什麼性格,表現了什麼主題。
(3)選擇探究切人角度,善于進行層面切割
是從主題角度,還是從表達技巧角度;是從作者角度,還是從“我”的角度;是作深層探究,還是作廣度視角探究;這些,既要從題幹中“讀”出來,又要根據題幹要求,選擇一個或多個切人角度。特别要學會根據文章本身的内容進行多方位的聯系,選擇那些與文章聯系較為密切的方向作為探究視角。一般說來,對一個文章我們可以對它進行字面上讀,這是淺層面的;可以聯系自己的個人生活進行解讀,這就可以獲得一些具有個性化的說明,相對來說這就深了一層;可以聯系文章産生的時代,對文章解讀考查,看它具有怎樣的曆史意義。我們還可以聯系現實生活,對文章進行考查,看它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把文章呈現出來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這樣就可以獲得具有更寬廣的普通适用的一般意義,就可以實現“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豐富意蘊“的目的。
(4)注意答題格式及層次,善于有序呈現結果
探究性的題目,問題往往設計成:你是如何看的,或你的感受如何,或談談你的理解等。因此,在回答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應題,要用“我對這個問題是這樣看的”,或“我認為““我覺得”等句式來表述;其次,有序地寫出自己的幾點感受或理由。角度與層面應屬兩個不同的緯度,當它們彼此不交叉時,可以分别表述。而且不管哪個“角度”和“層面”,都要善于由淺近到縱深這樣地有序排列,且在每一條的前面,都盡可能地用一句綱領性的語句作個提示,這樣就保證自己的陳述條理清楚,層次井然了。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論選擇“角度” 還是“層面”,都要選定兩到三個,這樣可以充分滿足“不同”的要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