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公務員行測題型都有什麼

公務員行測題型都有什麼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8-14 20:38:40

A、時間分配

常識建議每題平均(下同,不贅述)30秒左右,20題10分鐘,太快沒必要;

片段40秒-50秒左右,20題15分鐘;選詞30秒-1分鐘;20題15分鐘。

(言語我不建議過于求速,尤其是選詞、排序,太快很容易掉坑)

數量容易題能快則快,有的20秒即可;一般題控制在40秒左右;難題1分半内,煩題可以後置,對于某些同學也可以适當放棄。10題建議10-15分鐘;15題15-20分鐘。當然,其實把技巧掌握好,15題10分鐘都是可能的(看試題難度)。

類比30秒左右;定義40秒-1分鐘;圖推一般題40秒左右,較煩題2分鐘内;邏輯判斷50秒左右;40題30分鐘。

資料分析20題20-25分鐘。

總共10 15 15 15 30 20=105分鐘 剩下為彈性時間。

公務員行測題型都有什麼(公務員考試行測各個模塊時間分配)1

B、做題順序

每個人擅長的模塊不一樣、考試的狀态也不一樣,為什麼要盲目照搬别人呢?

東施效颦事與願違,邯鄲學步前功盡棄。

想知道我14年聯考行測88那次是什麼做題順序嗎?我就是從前往後做而已——翻來覆去做題多麻煩?但同樣是我,20年蘇考86的時候,跳過常識言語,先做數量圖推,中途根據狀态切換了好幾次模塊。為什麼?因為14年聯考題目很簡單,而我各模塊掌握得都還行,時間也綽綽有餘,沒必要刻意講究順序。到了20年,年紀大了反應慢多了,沒那麼多時間檢查了,且江蘇數量圖推經常有幾題需要多加思考,先看一下,靠潛意識在後台想思路。而根據狀态選擇相應模塊,是性價比最高的得分方式。

最好的做題順序,一定是個性化的、動态化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用在公考中,就是首先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擅長哪些題型現在的狀态适合做哪個模塊。其次要知道題目對心态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實際難度和煩度是不一樣的——不要模塊内抱着一道題死磕,才是最關鍵的。所以,要選擇自己适合什麼樣的順序,就要弄明白以下幾個問題:一、題目對心态的要求是怎樣的?

(一)需要靜氣的題型——常識、選詞、類比、資料、定義此類題目,難度不大,但易大意失荊州,需要靜下心細細琢磨常識特别需要冷靜分析、選詞和類比需要細心、資料為什麼很多人發現放到最後做不好?——因為資料實際需要靜心,很多人到最後快沒時間,心亂、心浮、心躁,談何靜心看題找數據(二)需要銳氣的題型——數量、圖推、邏輯、片段此類題目,重在破題,需要比較活躍的思維前三者容易理解,可能有人對我把片段放這裡不太理解——其實片段在狀态好的時候,往往掃幾下就能做出來了(可能個人經驗,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在這裡特别提醒一個誤區——很多人覺得數量費時,總喜歡把數量放最後,但往往即使有時間,也沒那個心力去做數量了——數量相對來說,是最需要腦力的,而已經高負荷運轉了近2小時的大腦,此時還能帶得動嗎?所以我建議——在整體速度有基本保證的前提下,先給數量15-20分鐘,挑會做的先做,如果到時間沒做完,果斷開始其他模塊。這樣既避免數量耗時過多,又能保證相當一部分的得分。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是個最優解。二、你是什麼類型的人?1、緊張型——以女生居多,上考場後特别緊張,嚴重者甚至腦子一片空白建議順序——先做自己擅長的,或者相對來說不太需要狀态的如常識、片段等2、慢熱型——思維開始不是很活躍,慢慢地漸入佳境建議順序——先做需要靜氣的,後做需要銳氣的3、興奮型——一上考場就特别激動興奮建議順序——先做需要銳氣的,磨一磨,靜下心再做需要靜氣的注意,你的大體狀态是什麼樣的,決定了你初步的做題順序但要随着考試時,不時地自我估量,根據狀态選擇合适的題型三、題目的難度和煩度怎麼分注意:難度和煩度不是一個概念難題就是你一時想不到思路的——比如個别圖推、數量煩題是你大概知道怎麼做,但是步驟會很煩——主要見于數量和個别資料分析題另外還有個很常見的——拿不準的題——各個模塊都會出現,最常見于片段、選詞和定義所以,題可分為五類:簡單題、一般題、難題、煩題、拿不準的題建議第一遍的時候,簡單題——必須拿下,且不要犯低級錯誤丢分(如定義的肯定型和否定型弄混等)一般題——在準的基礎上求速較難題——如果30秒不能破題,果斷跳過,利用潛意識的力量,在做其他題的時候,可能你大腦就默默幫你想出來了(夢見苯環結構)較煩題——也可以放一放拿不準的題過于糾結,先選再說後三類都做上不同标記(比如三角、正方、圓),等第一遍做完,再回頭看先攻較煩題(因為這就是時間堆出來的)再破較難題,争取意外之喜;最後琢磨不定題(時間不夠就保持第一印象,相信你的直覺)但最關鍵的,還是在平時把功夫下好,這樣,做題順序才有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