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所以被稱之為盛世,除了強盛的國力之外,跟文化上的繁榮也有很很大的聯系。說到唐朝文化,最先想到的便是唐詩,事實上,繁榮的唐文化不僅僅有唐詩,還有美術。說到唐朝的美術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畫聖——吳道子。
吳道子,生卒年不詳,約為公元685年至759年。他是陽翟人,年少孤貧,史載略少,一說他是孤兒,很小就失去雙親。關于吳道子的出生,還有這麼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相傳他的母親走在路上突然發作,慌張生下了他,所以取名“道子”。
略帶有趣的出世,并不能掩蓋吳道子出身低微的事實。家境貧寒的吳道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為了生存而奮鬥。年紀尚小的吳道子沒有像其他小孩那些嬉戲玩耍,而是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藝。但也正是這樣的經曆造就了未來的畫聖,在吳道子弱冠之年就已“窮丹青之妙”,擁有畫名。
在吳道子的畫作路上,如果說民間畫工和雕匠是他的啟蒙老師的話。那麼當世的很多詩人、書法家、劍士則是他學畫路上的重要導師。當時的文藝界,已經步入了“群雄逐鹿”的大時代。文藝界的各大領域相互間有着密切的關聯,所以當時的士子能夠在裴旻的劍法裡,領悟書法草書的變幻莫測;在草書瞬息萬變中又能領悟畫法的雲谲波詭;在畫法的白雲蒼狗間又能啟發戲曲唱腔的一波三折;在梨園弟子一嗓子一波三折的唱功裡,又能兜轉開發出劍氣裡的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吳道子才能博各家之所長,融彙各家之精華,為自己所用。史載吳道子曾随張旭、賀知章學書法,通過看公孫大娘舞劍,領悟用筆。
成年之後的吳道子,專注于畫著的創作,在他的筆下有人物、佛道、神鬼、山水、鳥獸、草木、樓閣,不過比起這些而言,吳道子最擅長的還是壁畫。他在長安、洛陽兩地寺觀留下300餘面的壁畫,這些壁畫沒有雷同,神形各異。同時吳道子在壁畫上的創作,對後世畫家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唐代以後的壁畫都帶有吳道子的基因。不僅如此,吳道子的畫風也影響了一大批後世畫師,宋朝畫家李公麟質樸清雅的白描畫法,就源自吳道子的“不以裝備為妙,隻以墨蹤為之”的繪畫思想。
但凡名人都會被賦予神化,正如諸葛亮那般被後人神化。在吳道子身上也有很多傳奇的故事,相傳他畫的秃尾巴馬,馬就能出來危害莊稼;他為一個老婆婆在屋裡畫星星,晚上星星就能給人照亮……這活脫脫的神筆馬良啊。除了這些神話之外,吳道子的畫工也确實是神乎其神,相傳他畫的地獄變相過于逼真,以至于連景雲寺老僧都說長安人被吓得“兩市屠沽,魚肉不售”。
在吳道子的畫作當中,受到很多佛道兩家文化的影響。這跟吳道子自身的信仰有關,作為虔誠的佛教、道教的信徒,吳道子常持誦 《金剛經》。佛道題材的繪畫在吳道子這裡得以發揚光大。也正是基于這點,我們看到吳道子的代表作當中,無論是《天王送子圖》還是《八十七神仙卷》、《地獄變相圖》、《維摩诘像》等等,都有着濃厚的佛道兩教的色彩。
其中《八十七神仙卷》是吳道子最為經典的道教畫。此畫是一副白描手卷,畫面描繪了87 位神仙從天而降,衣帶飄舉,列隊行進,飄然出塵。對此近現代著名的畫家潘天壽評價說:“衣袖、衣紋、流蘇等墨線交錯回旋,達成一種和諧的意趣”。
在說回《八十七神仙卷》這幅畫作的本身,但凡見過此畫的人都會由衷慨歎此畫太複雜,絕非自己所能模仿的。此畫當中人物衆多并交織,諸位神仙鸾姿鳳态、鴻衣羽裳。神仙衣飾線條沉着、堅定、流暢、輕盈,輕中有骨、柔中帶挺,這種畫作的寫法也就是為後人所推崇的“吳帶當風”。
可惜的是,吳道子的真迹後世已經無迹可尋了,目前我們所見的吳道子的代表作很多都是後世畫家所臨摹的。其中流傳至今的《天王送子圖》就是宋代李公麟的臨摹本。
(本文作者為“古今事”平台邀約作家 煮酒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