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農村上墳禁忌什麼

農村上墳禁忌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05:55:22

在我們這裡,每年有兩個上墳的月份。第一個月份是在農曆的二月份,也就是清明節的時候;第二個月份就是農曆的九月份,最遲的一天是農曆十月初一。

在我們這裡,上墳所需要的“規矩”不是太多,但有一個“規矩”必須遵守,那就是“早清明,晚十月一”。因此,我們這裡的人們一般都會在農曆二月初和農曆的九月底去上墳。

農村上墳禁忌什麼(農村上墳為什麼講究)1

那麼,我們這裡為什麼會有這種規矩呢?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了弄清楚這種規矩的來曆,我便找到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種規矩是這樣來的:

一、早清明

“早清明”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春節是活人的節日,而清明節是“故人”的節日。

在春節來臨之前,戶戶都會準備年貨。一般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搶購各種物品,同時,還會添新衣新帽,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活人過一個節日,會忙前忙後許多天,會購置很多物品,而“故人”過一個節日則也需要“忙前忙後”許多天,也需要“購置”很多物品。但忙活也好,“購置”物品也罷,都是需要“金錢”的。但從十月份開始,“故人”每天都需要“消費”,在長達四個多月的“消費”中,“故人”也一定會出現“囊中羞澀”的現象。而“故人”一旦沒有了“銀兩”可以用來提前“置辦”過節物品,“故人”也一定會“傷心難過”。為了不使“故人”傷心難過,活着的人們就需要提前給“故人”掃墓,燒一些紙箔之類的“銀兩”,從而使“故人”能夠“愉悅”地過好清明節。

第二種說法,清明節過後便是一年農事的開端,農民朋友就需要下田耕作。為了不耽誤農事和農時,就需要趁不太忙的時候早早去祭奠一下“故人”,從而了卻自己的心願,接下來就能夠專心下田耕作了。

農村上墳禁忌什麼(農村上墳為什麼講究)2

二、晚十月一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稱為寒衣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又稱為“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在民間又被稱為“鬼頭日”。

據傳說,寒衣節起源于周代,流行于北方地區。在這一天,許多北方人便會趕往自家的墓地進行祭掃,用以紀念已故的親人,同時,還會給已故的親人燒一些紙箔“銀兩”和禦寒的“冬衣”。

那麼,為什麼不在農曆的九月初就去祭拜“故人”,而非要等到臨近寒衣節時才去祭拜“故人”呢?

“晚十月一”也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中醫講究“春捂秋凍”,意思是春天要穿得厚一些,不能着涼;而秋天的時候則要穿得薄一些,可以凍一凍。如果這樣做的話,身體會更健康。

而“故人”要想“身體好”,則也要遵循這個規律。當人們早早給“故人”上墳時,因為“故人”有了“銀兩”、有了自己親人“送”來的“冬衣”,他們就會提前穿在“身上”,從而給他們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為了使他們的“身體”更“健康”,也為了使他們能夠在寒衣節日時能夠“風風光光”地“穿”上新衣裳,所以,要晚一些時間給他們上墳。

第二種說法,在農曆九月的時候,有些農田裡的莊稼還沒有收割完畢,農民朋友都還比較忙,因此,還騰不出手來去祭拜“故人”。而在臨近十月初一的時候,田地裡的農活已基本上忙完了,人們完全可以騰出手來去祭拜“故人”了,況且,也沒有時間可以再拖了,所以,才有了“晚十月一”的說法。

以上所言就是這種規矩的來曆。

農村上墳禁忌什麼(農村上墳為什麼講究)3

至于這種規矩說法的來曆是否靠譜,我們無從考證。但民間的說法就是這樣的。為了使大家都能夠對這種說法有所了解,因此,分享給大家,供大家探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