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定遠艦文物介紹

定遠艦文物介紹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9:16:34

定遠艦文物介紹(滄海尋遺定遠艦)1

水下考古人員跨步式入水。 山東省文旅廳供圖

水下考古人員跨步式入水。 山東省文旅廳供圖

中新網濟南6月11日電 題:滄海尋遺定遠艦

記者 趙曉 李欣

定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取得的系列重要收獲,被視為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發展的縮影。

定遠艦文物介紹(滄海尋遺定遠艦)2

威海灣一号裝甲闆起吊現場。 山東省文旅廳供圖

定遠艦被譽為“永不沉沒的戰艦”“亞洲第一巨艦”,服役于中國清朝海軍北洋水師,1895年在中日甲午海戰中自爆沉沒。

2019年,定遠艦水下考古調查項目山東領隊王澤冰在威海灣探溝抽泥時摸到了一塊實心硬面鐵闆,也由此揭開了定遠艦重見天日的序幕。

定遠艦文物介紹(滄海尋遺定遠艦)3

中沙考古隊員發掘塞林港遺址。 受訪者供圖

“這是一塊長約2.8米、寬約2.6米、厚30多厘米的裝甲闆,斜插在泥沙之中。”近日,王澤冰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回憶說,當時他和其他專家一緻判斷,這樣體積的鐵甲,隻有定遠艦和鎮遠艦才有,鎮遠艦被日軍擄去編入日本艦隊,而定遠艦沉入了威海灣。

史料記載也印證了考古隊的推斷。清政府造船協議提到,定遠艦“所用鋼面鐵甲由伏爾铿廠購買,以精緻之工裝配于船。堡四旁之鐵甲低于水線1540毫米(即5英尺)而止……統厚14英寸”。王澤冰稱,由此可以了解,定遠艦鐵甲厚約35厘米。考古人員實際測量的鐵甲厚度在30.3厘米-30.5厘米之間,基本符合協議裡的尺寸。

2020年9月17日傍晚,王澤冰在威海灣水下考古工作平台上目睹了重約18.7噸的定遠艦鐵甲經過10多個小時的清淤、加固、起吊,終于在傍晚浮出水面,顯露真容。“它出水時仿佛都鑲着金邊。這是證明定遠艦身份的關鍵物證。”

定遠艦文物介紹(滄海尋遺定遠艦)4

中沙水下考古隊員水下作業。 受訪者供圖

2017年至2020年,山東持續開展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項目,在劉公島東南海域搜尋和發掘定遠沉艦的殘骸遺存。除鐵甲外,水下考古隊還發現了大量彈藥類文物,進一步明确戰艦性質。王澤冰介紹,在開展甲午沉艦遺址調查的過程中,先後有1700多件文物出水。

王澤冰表示,與田野考古相比,水下考古工作需要依靠大量的科技裝備和潛水裝備,水下遺迹線索征集、疑點探測等都頗具難度。“從業者不僅要具備基礎的田野考古能力和理論研究方法,還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遊泳技術,并掌握一定的海洋學知識。”

在王澤冰看來,正是基于近10年的發展,中國水下考古工作機構隊伍、技術裝備日漸成熟,經遠艦、定遠艦、“南海一号”“南澳一号”“江口沉銀遺址”等遺存才能“重見天日”。“近10年是中國水下考古事業蓬勃發展的高峰期。”

當下,中國水下考古工作不僅在國内如火如荼開展,也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2017年到2019年,中沙聯合塞林港遺址考古項目隊在對塞林港發現了一個海上絲綢之路的港口遺址,出土一批與海洋貿易相關的文物,其中包括中國瓷器。

擔任該項目領隊的山東大學海洋考古中心主任姜波表示,中國水下考古由點連線,為解讀中華文明史、探究東西方文明海上交流史提供重要途徑,系列發現印證了中外交流源遠流長。“未來,我們要向海洋更深處探索,用更多實證揭示古代中國與世界文明的海上交流軌迹。”(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