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1 12:53:39

在馬克思哲學體系中,有兩個矛盾的範疇。一個是“整體”和“部分”,一個是“分析”和“綜合”。套路上的說辭就是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反作用于“整體”。“分析”是“綜合”的來源,“綜合”是“分析”的結果。

看了上邊的描述,你是否感覺有點索然無趣呢?是的,我高中就是這種感受。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1

為了應付考試,必須硬着頭皮背誦這些形式感很強的語句。

可我一不理解,二不認同,而且更重要的就是不認同。

說的跟我有什麼關系呢?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2

我很慶幸當時日子還好過,直接選擇忽略它們,不去思考它們,否則我的牛角尖之路就要早了兩年。

來自牛角尖的思想掙紮

對于愛鑽牛角尖的人來說,最大的痛苦就是一件事情明白了一點,卻沒完全搞懂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3

因為他會有很大的執拗要把這些東西搞懂,如果搞不懂,他就不安心,他一旦不安心,就更想把這些東西搞懂,如此反複,陷入到一種無盡的苦惱,直到思考令身心憔悴,疲憊地睡去,得到些許喘息。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4

之後就祈禱醒來的時候恍然大悟,或者徹底忘記。

一旦浮光掠影,記憶裡還有一些殘枝,又會不安心,又會執拗,又會糾結,再次陷入循環。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5

問題在于,需要一個起因,讓人想去搞懂一件事,這樣牛角尖才鑽得起來

我鑽的就是“整體”和“部分”的牛角尖,至于最開始為什麼要鑽,我已經記不起來了。

當時我就覺得“整體”決定“部分”是靠不住的,變得非常糾結。

“整體”怎麼會決定“部分”呢?就像我今天想做什麼,國家怎麼能決定的了呢?

可“整體”決定“部分”的例子确實存在。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6

比如說,車子和輪胎,車子就規定了輪胎必須要符合尺寸和設計,否則輪胎造歪了,就沒有什麼用啊

可我也清晰地感受到,輪胎也可以放飛自我啊,一個造輪胎的,也可以異想天開,造出一個不符合尺寸規定的輪胎啊。

那車子有一個輪胎不跟腳,就沒辦法正常駕駛使用,就不能成為車子了。

什麼情況啊,輪胎決定了車子,“部分”決定“整體”了?[看]

好吧,我糾結住了。為了解除困惑,我一有時間就去學校圖書館閱讀各種哲學書籍,隻要是挨着邊兒的,我就讀讀看,瞧瞧有沒有一部書可以說清楚。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7

到後來我絕望了。這些書籍都是一個套路,用一個新的概念去解釋另一個概念,而對于這個新的概念不做任何解釋

幸運的是,我當時手頭缺錢花,找份兼職打工去了,沒再思考這個問題,時間久了,我的注意力就從糾結裡走出來了。

生活經曆,讓你不自覺地改變

畢業後,我工作了一年,和普通打工人一樣,在租房和公司間做筆直的遷徙。那個時候的生活教會了我一件事,甜苦自知,别人不會知道,也不會管你。

别看媒體上講國家層面怎麼怎麼樣,說的都是國事,不會改變自己的生活。要想改變自己的生活,還是要靠自己

那個階段,我就覺得,“整體”和“部分”是分離的狀态

一年後,我裸辭考研,準備考試花費了半年,考研失敗,繼續找工作又是半年。

新工作幹了有半年了,每天上班的2個小時車程令我總是感覺很累。

在地鐵裡擠人堆,在地鐵裡站着睡覺

這樣的生活,幫助我樹立了一個非常明确的觀念,帶給你改變的隻有你自己,自己要照顧好自己。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8

那段日子,網上還有很多炫富的事情爆料出來,我開始還很不平,很憤怒,後來我發現自己麻木了一切看淡,随你的便

不好聽的說法就是,我認命了

說好聽的說法就是,我承認現實了。

承認現實,接受平凡,承認不公,沒什麼不好意思的

不公平,平凡,現實骨感,本身就是一條重要的客觀規律

公交車上的開悟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9

有一天加班很晚了,在公交車上我非常疲憊,腦袋斜靠在窗戶上,一會兒閉眼休息,一會兒瞧兩眼窗外(黑洞洞的,也沒啥可瞧的)。

精神忽然感覺有點迷離,有一種很朦胧的感覺,然後我就莫名其妙想到了當年的糾結——“整體”決定“部分”這種說法對不對。

我現在感覺,有時候你莫名其妙想起來某些事情,可以歸結為潛意識的活動,如果你恰到時機地莫名其妙地想起來某些事情,很可能就是上帝的指示了[捂臉]。

這一次,我有了一個明确的思路。

我肯定一個論斷:一開始沒有“整體”的概念,隻有“部分”的概念,決定“部分”的就是它自己,不是别的什麼東西

我敢做出這樣的肯定,是過去的經曆教育給我的。

接下來,進一步思考,當“部分”多了之後,會發生什麼呢?

它們可以像陌生人那樣擦肩而過,從你的世界溜過,也可以停下來聊幾句,也可以一起發生一些故事,還可以彼此幹一架。

無論幹架,還是合作,都注定會令一些“部分”形成一個集體。

強勢的“部分”驅使弱小的“部分”發生改變,适應強者,或者一些弱小的“部分”一起消滅了強勢的“部分”。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10

如果最終來到了一個平和的狀态,那麼這些“部分”就會組合成一個集體,這就是“整體”。

從這種思考上看,“整體”是所有“部分”在彼此關系的調整中演變過來的。所謂“整體”決定“部分”的說法,省略了“部分”構成“整體”的過程,而且還是一種簡單的概括。

“整體”決定“部分”更具體的來講,指的是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态後,所有“部分”關系的總和對“部分”的影響作用,超過了“部分”對自身的決定作用

思維的拓展

我敢肯定,當你對某個事情正思如泉湧的時候,往往有更大的概率搞定别的難題

在想明白“整體”和“部分”的問題後,我又想到了“分析”和“綜合”。

“分析”和“綜合”一直是作為方法論來講的,既然是“方法論”,就意味着隻是一種思維模式,而不是具體的步驟

我一直搞不懂,分析中帶着綜合,綜合中帶着分析,既要分析又要綜合,到底是什麼意思?

程序開發的工作幫助我理解了這個問題。

程序中最經典的算法就是遞歸。由大問題到小問題層層分解,就是遞;用下一層小問題的答案,得到上一層問題的解,就是歸

對應看來,遞就是“分析”歸就是“綜合”

從鹿角和鹿腿你懂得了什麼道理(隔了三年才覺得明白了)11

“分析”中為什麼要帶着“綜合”呢?同一層級問題可能有關聯,你必須拿到問題A的答案後,才能知道如何對問題B進行分解,此時就會出現,你要想分析問題B,那麼你就要用綜合的手段拿到問題A的答案。

“綜合”中為什麼要帶着“分析”呢?問題A可能分解成問題B和問題C,而問題C可能繼續分解成問題D和問題E,雖然你拿到了問題B的解,但如果你想用綜合的方法得到問題A的答案是不合适的,因為你還有沒有得到問題C的答案,于是你又要對問題C進行分解。這不就是“綜合”中帶着“分析”的情況嘛。

更進一步,“分析”和“綜合”為什麼會雜糅在一起呢?

仔細去品味一下,原因就在于問題之間具備關聯,問題的解決是分部分完成的

結語

有些東西,你必須要等候一段時間才能得以理解

以前我覺得這是一句屁話,因為不理解很可能是這個人閱讀理解不行。

實際上,理解力的發展并不是靠閱讀訓練出來的,還需要經驗

超越理解力去思考,非但得不到知識,反而是徒增煩惱。你要的鑰匙未必就在眼前,也可能在于别的地方。正因為如此,認識的發展才具備了艱辛和魅力。

放下一段時間,幹點别的,經曆點别的,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