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鹿訪談錄】第111期真實人物故事
口述:曹媽
編輯:小鹿&張益菲
我是曹媽@美國寄宿家庭媽媽,湖北人。
我是從事美國留學申請,小學、初中、高中寄宿家庭的專業人員。
我的前半生是一場奮鬥史。
出生在平凡家庭,靠讀書改變了命運。
生活幸福時,丈夫突然去世。
我帶着年幼的兒子,二婚與美國公民結婚,然後移民美國。
如今靠做寄宿家庭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培養過幾十個孩子。
我試圖用自己的努力,改變留學家長心目中不好的寄宿家庭印象,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我喜歡折騰,就是為了做一個不平凡的自己。
我1972年,出生于湖北武漢。
父母都是工人,也沒有什麼文化。
父母早年在菜場工作,每天起早貪黑,非常辛勞。
可是我們的生活狀态好像仍舊沒有改善。
家裡有一個弱智的弟弟,我和我姐姐。
那個年代,流行子承父業,子女可以頂替父母工作的職務。
但是我不想繼續做父母的工作,希望能夠找一份更體面的工作。
最終我通過學習改變了命運,進了金融機構工作。
之後,就是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
那時候,生活很順心,工作也很令人滿意,一切都感覺非常幸福。
可是人生好像不會永遠一帆風順,風平浪靜的背後,潛藏着巨大的災難。
我28歲,孩子3歲半,丈夫查出鼻咽癌晚期。沒過多久,丈夫就去世了。
我消沉了很久,經曆了我人生中最黑暗的幾年。
有一天,我看着孩子,忽然清醒過來。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為了我的兒子,我也要努力振作起來。
其實那個時候,除自己的兒子之外,我還要照顧弟弟。
他從小心智不全,一直無法自立,所以需要我和姐姐照顧他。
我們一起相伴成長,是血濃于水的親人。
無論什麼時候,走到哪裡,弟弟都是我和姐姐的責任。
(左:弟弟,中間:我,右:姐姐)
從那以後,我開始振作起來,将最好的狀态展示在兒子和家人面前。
作為一個姐姐,我要在經濟上和生活上扶持弟弟。
作為一個媽媽,我需要以身作則。
在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前提下,讓他成為一個有責任,能夠獨當一面的人。
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也希望能夠給孩子帶來好運。
所以我每天下班都會陪着孩子讀書,幫他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休息的時候,我們常常去的地方就是新華書店,讓孩子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裡。
我覺得,去書店讀書,是性價比最高的休閑方式,也非常利于孩子的成長。
丈夫去世之前,我們很想送孩子出國學習。但當時,家裡的經濟條件還不允許。
時隔幾年,想送孩子出國的夢想一直還在。
孩子的學習,我一直重點抓他的英語,希望以後能夠考武漢外國語學校。
可是升學考試時,和武漢外校差了5分。
我安排我兒子去了另一所初中。
孩子上了中學後,成績一直平平。
在學校,很不受老師重視。
機緣巧合之下,表妹介紹我認識了一個來中國出差的美國人,和他相處一段時間後,感覺很投緣。
不久,他的簽證到期,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美國。我點頭同意了。
孩子初三畢業後,我帶着孩子一起去了美國。
其實我出國的理由,一是想給孩子換一個成長的環境,二是自己也想出去闖一闖。
至于對美國的認知,都來源于電視劇中的情境,根本沒有什麼真實的了解。
初到美國,我們住在白人區。
可是我們好像一直是一個局外人,無法融入其中。
現任丈夫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美國人,我們沒有條件買房,隻能租一個小公寓住。
孩子雖然找好了學校,但是想要适應學校的環境和氛圍,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而我語言還不過關,無法在白人區找到工作。
為了謀生,我隻能閉關學習英語。
幸運的是,我的美國老公支持我在家學習一年,而這期間,所有的費用都是他支付的。
都說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
他的無私付出,改變了我和孩子的命運。
雖然我們相識的時間不長,但就靠着這份“患難友情”,讓我看到了他的真誠。
我感謝他對我和孩子的照顧,而他感謝我,讓他又擁有了一個健全的家庭。
我們相互扶持,患難與共,現在已經攜手走過十多個春秋了。
(我和美國丈夫)
當我的英語能夠做日常簡單交流時,我便出去找工作,希望能夠和他一起承擔家庭的經濟壓力。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KFC打工。
但那時,我的英語口語還沒有完全過關,我隻能一邊學習一邊工作。
為了練英語口語,我天天戴着耳機。
有顧客點餐,我就模仿他們的發音,無時無刻不在學習。
慢慢地,從最開始的完全聽不懂,到後來能夠熟練地和老顧客開玩笑。
在溝通方面,獲得了非常大的提升。
那時候才慢慢地打開了自己,和美國人友好的相處,我發現美國人也很友好。
在KFC工作,是非常辛苦的。
每天工作8個小時,工作4個小時以後,才能休息30分鐘,每周要工作5天。
而在工作期間,根本沒有能閑下來的時候,所以每天都非常疲憊。
而且這裡的收入很微薄,打工的人也是社會最底層的人,讓我覺得沒有什麼發展。
與在國内的工作相比,社會地位和薪資水平都沒有可比性,讓我的心理落差很大。
而且初來美國時,也遇到過歧視。
其實在美國,歧視是很嚴重的違法問題。
但是很多國内人都不會那麼注重自己的法律權益,大都選擇息事甯人。
剛開始,我也選擇隐忍。
但隐忍隻是我的修養,并不代表我好欺負。當對方毫無收斂時,我選擇了奮力反抗。
KFC值班經理一直歧視我,他總是在一旁盯着我,監視我的一舉一動!
總被他監視,我非常不爽。
在我忍無可忍時,直接走上去問他:“你沒有工作嗎?為什麼總是盯着我?
如果你對所有員工都這樣,我無話可說。
但如果隻是針對我,那是對我的歧視,你要想清楚後果。”
我的反抗讓經理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我一個打工的人竟然有如此大的膽識。
這件事當時鬧得很大,甚至驚動了KFC老闆。
漢堡王之前發生過一件歧視事件:兩個墨西哥人受到白人歧視,他們沒有反抗,隻是偷偷錄音。
後來墨西哥人将漢堡王告上法庭,漢堡王賠償了兩個墨西哥人25萬美金。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所以老闆不敢承認他們有歧視現象。
為了息事甯人,他換了一個黑人經理來負責這個店鋪。
并且找到我,向我承諾沒有歧視問題。要求輪值經理向我正式道歉。
之後我在店裡,再也沒有發生被歧視的現象了。
那時候我才明白,一味地忍讓是不行的,隻有奮力反抗,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人權。
(美國随手拍)
在肯德基打工的那段時間,雖然收入不高,但至少維持了我和家人的生計,提升了我的英語交流能力。
讓我非常欣慰的是,兒子在學校的成績非常優異,他求學之路很順利。
兒子高中畢業,以全額獎學金獲得者身份進入洲立大學最好的商學院學習,目前在常春藤名校賓西法尼亞大學讀研。
那時候,我雖身在美國,但是和國内的親人朋友一直保持着聯系。
他們得知我孩子在這邊學習和生活非常好,都很羨慕,也經常打聽一些關于在國外初高中學校的事情,想把孩子送出國學習。
一個朋友的女兒在國内的學校很叛逆,老師不喜歡她,她也不喜歡去學校。
多方考慮之下,朋友想送女兒來美國讀書,把孩子托付給我。
我自己也是一名媽媽,也清楚國内小孩在學習上的壓力,所以很理解朋友的心情。
我很爽快的答應了朋友,并且幫他把小孩接到美國來讀書。
她來到美國之後,天性得到了釋放,在很多興趣方面都得到了發展。
但是她的這些性格,在國内不太被接納,她的愛好也不被家人支持,所以才越來越叛逆。
美國的教育和國内有些不同,他們更注重孩子的興趣培養,也更尊重孩子的獨特性格。
所以女孩很适應西方的教育模式。在我的督促下,女孩在美國的成績一直非常優異。
最後是小孩家庭臨時改換賽道,憑托福117裸考高分成績去了德國留學。
女孩的故事,在國内朋友圈裡傳開了,很多朋友都想把孩子送到我這裡來。
這讓我萌生了一個想法,可以專門做一個寄宿家庭,幫助更多想來美國留學的孩子。
寄宿家庭在美國很普遍,可以給那些還無法獨立的小留學生一個”家“。
(其中一間宿舍)
很多國内的家長,都喜歡在孩子小時候就送到美國來。
孩子年齡小,還沒有多少種族觀念,适應能力又快。
這樣一來,可以很快學得兩種語言,了解兩種文化。
可是很多家長沒有能力來美國工作,所以隻能将孩子托管給寄宿家庭,讓他們做孩子的監護人。
那時候,我在KFC快要做門面經理了,但我還是辭掉了工作,開始準備做寄宿家庭。
為了讓我的寄宿家庭做的更專業,我去相關部門詢問了很多事宜。
還将寄宿家庭需要做的工作,和需要承擔的責任都記錄下來。
寄宿家庭的工作内容是:負責小留學生來美國後的所有事宜。
其中包括出國留學的手續,孩子在這裡的日常起居,還要輔導孩子的功課,和生活上的一切難題。
為了不辜負朋友們對我的信任,我盡心盡力去照顧這些孩子,他們都親切的叫我“曹媽媽”。
對我來說,最難的不是照顧他們的日常起居,也不是輔導功課,而是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和情緒狀态。
他們都離鄉背井,沒有父母在身邊。有的孩子脫離了父母的管束,就沒有自律性了。
也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或早戀。
這些情況都比吃飯穿衣,比輔導學習還要複雜。
(通過視頻分享留學相關知識)
既然做了“媽媽”,就應該對他們的所有事情全權負責。
我上網查了很多關于心理學知識,像叛逆期孩子怎麼開導,孩子早戀了怎麼辦,孩子不自律怎麼辦,不獨立怎麼辦。
這些問題我都認真學習,從心理上給孩子們疏導,而不是隻是用言語管教。
這些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挑戰。
美國和國内的很多情況都不一樣,所以很多孩子不能很快的适應這裡的節奏。
美國在文化課專注比例沒有國内高,自由時間很多。
他們更注重興趣的培養,和體育活動。
但是國内在校時間很長,給孩子自由的時間較少。
所以很多國内孩子來到國外,突然沒有人管束,就失去了自律性。
我也不會強迫他們學習,像在國内一樣填鴨式教學,但也不會任由他們放縱。
我時刻督促他們,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珍惜可以努力的時光。
每一個到我這裡的孩子,第一件要學會的事情就是堅持。
每天堅持學語言,讀課文,做好這些基礎學習,讓他們都能夠穩紮穩打。
在建立了這些基礎之上,再去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高中室内遊泳館)
其實這些方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我從多個成績優異的畢業生身上總結出來的。
之前我家裡有兩個學霸畢業了,都拿到了自己心儀學校的入學通知。
尤其是猴姐,她所在的杜蘭大學,有着南方哈佛之稱。
她被錄取的建築專業,更是學校頂尖的專業。
而猴姐剛來時,是一個“問題女孩”,在學校也是小學渣一枚。
每天隻知道穿衣打扮和談戀愛,讓父母和老師頭疼不已。
但是來了我這裡後,先從基礎的語言和閱讀學起,堅持了幾年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在SAT閱讀考試中,獲得了770分的好成績。
從這些優秀的孩子身上,總結出學習的共性經驗,然後分享給更多的孩子,幫助他們不斷成長。
(我建的學生宿舍)
從事海外教育這些年,家裡有5個孩子已經畢業,都獲得了理想大學的通知書。
除了堅持之外,我還會專注他們的興趣愛好,但所有的愛好必須建立在健康和平安的基礎上。
家裡的一位學霸哥哥,高二時愛上了打網球。
那時候我是很支持他加入校隊的。
但有一次比賽中途,他受傷了,醫生說需要休息,不能做劇烈運動。
可是學校的教練希望他能夠上場,而學霸哥哥也很想完成比賽。
我作為監護人,很理解他的心情,但必須保證他的身體健康。
在我的勸說之下,他同意先修養,以後再參加比賽。
其實在異國他鄉求學,健康和安全意識一定要放在第一位,我想這也是他們家人的心願。
既然我代做他們的監護人,就一定要做好這一點,讓國内的父母放心。
他們之所以信任我,也是因為我一直和孩子們的父母保持高度互動和溝通,讓他們随時了解孩子在美國的情況。
(宿舍周邊景色)
很多機構配合孩子,瞞報孩子在國外的一些情況。等出現了嚴重事故,父母才後知後覺。
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現象。
我希望,自己是永遠能夠配得上家長對我的信任。
從2010年出國至今,已經10年了。
我做過十幾個孩子的“曹媽媽”。
孩子最多的時候有5個,都是我一個人照顧他們。
說不辛苦是假的,但對我而言,這種辛苦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我的理想是能夠開辦一所海外留學生托管中心,讓我的寄宿家庭規模化、流程化。
但是這個理想需要一定的學生體量,才有資格申請。
受這幾年疫情的影響,留學生銳減,行業也處于低谷期。
為了能夠緩解生活壓力,在沒有學生的時候,臨時找了一份醫院前台咨詢的工作,我不想讓自己停下來。
但是寄宿家庭一直是我的工作重心,也是我想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回首自己的半生,不知不覺中已兩鬓斑白。
我不再是舊日的我,有着狂熱的夢。
但我也好像還是過去的我,不希望生命永遠平凡。
所以我不停止奮鬥,不停止努力,隻希望在時間老人那裡存儲的能量,可以換來日後五彩斑斓的碩果。
這是【小鹿訪談錄】記錄的第111個真實人物故事。
我覺得,真實自有千鈞之力,擁有感動和溫暖人心的力量。
把你的痛苦講述出來,你就會減少一份痛苦;
把你的快樂分享出來,你就會得到兩份快樂。
如果你也想講述自己的故事,讓更多人看到,請發私信給我@小鹿訪談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