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據傳說:李自成童年的時候,在豫西任嶺村大地主任紅葉家放牛,受盡刻薄,後來,李自成領兵之後,把任紅葉一家逼進窯洞寨子,在窯洞口堆積大量稭杆,生火後又故意澆濕,滾滾濃煙把任家一十八口盡數熏死在紅葉窯……
李自成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也确實給地主家牧羊,跟千裡之外的河南省嵩縣舊縣鎮似乎沒有一毛錢關系,紅葉窯卻是真實存在的。十幾年前,舊縣鎮修路,挖毀了大部分窯洞,現在隻剩下22孔殘破的半拉窯洞。在土窯洞的側面,還孤零零地住着一戶人家。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沿着小路來到窯洞群的側面,遇上剛去地回來的大叔,他說:“清早老冷的慌,起得晚,蒸了一鍋馍,崁上【蓋上】去地裡幹會兒活……”
靠近公路的窯洞群叫紅葉窯,側面就叫紅葉寨,現在,72歲的陳喜發大叔不僅是紅葉寨的寨主,也是紅葉窯的窯主。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上古時候,窯挺多的,修路挖壞了。我是4歲那時候跟俺爹搬到這兒住,來的時候,窯裡頭還住着好多人,後來人都搬走了,大隊在這兒當倉庫。原來呀,外頭有兩扇大門,門上還有碗口那麼大兩炮眼,能看見河灘對面,裡頭隻怕有2、30間窯,有的大有的小。俺才來時候,住的也是窯,後來窯塌了,才蓋的新房子……”
寨上因為吃水不方便,别的人家都搬走了,隻剩下單身的陳大叔還住在這兒,夏天時候,卷一張蘆席,沿着小路下到窯洞裡睡覺,陳大叔說很涼快,還沒有蚊子。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陳大叔告訴作者:說是窯,其實是當時的地主在這兒修了一個地下堡壘。紅葉窯的入口在距離地面5米多的地方,需要通過軟梯才能上去,裡面的窯洞分三層,最下面是大廳,有兩間房子那麼大地方,中間一層有小洞可以看到外面,能夠躲藏搶手向外射擊,最上面一層都是小窯,應該是住人的地方。在第一層和第二層之間,還有一個鍘刀洞,人需要趴着通過,裡面有人手持鍘刀,守在通道口,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後來修路,挖壞了窯洞,讓本來藏在土崖裡面的窯洞群,成了一個個半拉的洞口。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陳大叔的房子後面,就是兩孔已經壞掉了的窯洞。大叔告訴作者:原來也有一丈多深,他們一家就住在左側的窯洞裡。陳大叔兄弟姊妹4個,他是老末,早年間一直種地、照顧多病的母親,40來歲還沒有成家。1992年把老娘送走以後,就剩下自己一個人生活。别人都已經不再種小麥,陳大叔卻依舊每年種半畝小麥,糧食存在鎮上的糧店裡,需要面粉的時候用小麥兌換。
今年夏天,伊河水暴漲過後,河灘裡留下了大量的枯樹,大叔就如同螞蟻搬家,把門口壘成了柴山。陳大叔說撈這些河柴,自己三年也燒不完。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我不識字,也沒啥别的愛好,侄兒們給買了個電視,下雨出不去喽聽聽響聲。”說着,陳大叔就要打開電視。
因為長時間燒木材,屋裡到處都熏得漆黑,就連後牆的祖宗牌上面,也落滿了煙灰。陳大叔告訴作者:村裡照顧他,給他另外安排的有住房,陳大叔卻一天也沒有去住過。大叔說:“上級照顧咱是不錯,我老邋抹,要是去給人家刷白白的新房子也熏黢黑,将來要是我不住了,别人再去住,不是看着也不美麼?”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村裡人都說陳大叔有福不會受,陳大叔總是笑笑,說:“就是,有福不會受。”
陳大叔一輩子最喜歡幹的事兒就是種地,除了河灘平地裡那半畝小麥,山上還有幾塊地。今年前半年,豫西山區幹旱,尤其是山上耕地,種的玉米剛過膝高就不長了,買了兩袋子玉米種子,連小半籃玉米穗也沒收回來。“莊稼人,不種點地你幹啥呢?莊稼不收年年種麼,不能因為今年不成糧食,就把地荒了。”大叔說。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别看屋裡雜亂的無從下腳,準備揭饅頭的時候,陳大叔卻拿出來一個銅盆洗手。陳大叔告訴作者:“這盆兒有年紀了。這是我媽的幹娘給她的,俺那幹婆說是她婆子結婚那時候買的,要有100多年了。那一回,有個收舊東西的,說給我掏5塊錢,叫賣給他,我沒有賣,使喚習慣了……”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銅盆已經被磕碰的到處都是坑,邊沿部分還破了一塊,難怪收古董的人隻給5塊錢。作者拎了一下,很輕,銅皮很薄。“這是啥吧,舊社會有那剃頭匠,擔個挑子,他們老肯拿這種盆,現在就沒有再見過了。我是看用着怪方便,磕不爛。塑料盆就不行,我買塑料盆回來洗衣裳呢,用兩回可爛了……”
看作者對銅盆拍照,大叔以為作者喜歡這個銅盆,說:“你們年輕人隻怕沒見過這,想要了你拿走吧,就是邊上爛了,現在沒有锔銅匠,要有锔銅匠給修修,還是好的。”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陳大叔說自己換的面粉不白,蒸出來饅頭也不白,既然不白了,那就蒸成黑馍。陳大叔這次蒸的是紅薯面饅頭,他教作者說:“你給紅薯面先用滾水燙一下,不老燒手了,再兌點白面,給面紮頭水倒進去揉揉。晚上鍋裡頭溫點水,面盆座到鍋裡頭,到清早就發開了,蒸出來很好的……”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熱氣騰騰的紅薯面饅頭,随意的擺在案闆上,陳大叔開始張羅着給門口曬太陽的幾位同村人分饅頭。
饅頭蒸熟已經是上午11點左右,陳大叔的飲食很奇怪,自從母親去世之後,大多數時間都是冷水就饅頭。水是從溝底的河灘挑回來的沙窩水,饅頭卻需要餾一下,因為陳大叔滿嘴就剩下一顆牙齒裝點門面。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山裡的老人們喜歡開玩笑,陳大叔硬要把饅頭塞給同村的老夥計,說話帶着占便宜的口頭禅,讓比他年齡還大的大叔給他叫叔,而戴帽子的大叔也不甘示弱,笑罵着:“你看你這信球娃子,老叔們都吃過飯了,你娃子趕緊吃吧,餓肚子了可别哭着喊娘……”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陳大叔說自己一輩子沒有别的愛好,就是種地。年輕時候種地,後來興打工了,自己年紀又大了,除了村裡誰家蓋房子去幫忙打零工,沒有外出幹過活。自己是五保戶,每個月有幾百塊錢,侄兒侄女們逢年過節路過他家,也都會給他送不少吃的、穿的。但是自己吃的非常省,有馍喝水就行了,一個月連100塊錢也花不完。過年的時候,未成年的侄孫們要是來看他,他還會給侄孫們每人100塊錢的壓歲錢。
大叔說:“我能吃能喝,身體能行。娃子兒叫我去他們家住,我不去,上級叫我去敬老院,我也不去。人呀,得活動,就跟那機械零件一樣,長時間不活動,那不該生鏽了?種小麥,是機器種機器割,我那點兒地,一年掏5、60塊錢,别的啥也不用管,現在當農民多美呢,上級還給發着養老錢,花不完……”
豫西人文攝影 今日頭條獨家發布
陳大叔家的門口背風向陽,冬天的時候,會有村裡的老人們來到他家門口,随便拉幾根樹枝坐下曬太陽,陳大叔總是蹲在自家門塹上,聽着老夥計們有一搭沒一搭的說閑話。夏天的時候,就很少能見到陳大叔了,白天去山上的地裡幹活,晚上跑到窯洞裡納涼。有人在路上看到他了,喊一聲“洞主”,陳大叔會說:“球,這是沒主家的窯,又不是我的,我是球洞主……”
正所謂每個人有自己的活法,陳大叔覺得自己過得也挺充實,離開的時候,陳大叔送出來,一個人站在土崖上面,并不覺得自己孤獨,雖然一個人住在土崖上,目光所及的地方,也是車水馬龍,也許這就是陳大叔的修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