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陳老師講數學教學

陳老師講數學教學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3 16:18:06

陳老師講數學教學(順德數學之窗廣東碧桂園學校譚傑體積單位說課分享)1

  說課視頻  

陳老師講數學教學(順德數學之窗廣東碧桂園學校譚傑體積單位說課分享)2

  說課稿  

《體積單位》課前說課

——從标準量的建構來發展量感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的課前說課内容是《體積單位》——從标準量的建構來發展量感。我将從說研究和說教學兩大部分展開。

一、說聯系

《體積單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第2節内容。

從小學階段看,《體積單位》是第二學段“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一個内容,學生在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學習思想和經驗是學習體積單位的基礎。從單元整體看,學生在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及表面積相關知識後,進一步對物體的體積和容積展開學習。其中《體積單位》是進一步研究體積計算的基礎,對于學生“量感”的形成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說目标

鑒于以上認識,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标:

1.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體積單位(厘米³、分米³、米³),在操作交流中,感受1cm³、1dm³、1m³的實際意義,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數學思考: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發展動手操作、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

3.解決問題:能夠根據生活常識和已有經驗,理解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具有解決有關體積問題的正确方法和思路。

4.情感與态度:在探究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探究問題、合作交流的學習态度。

三、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普遍喜歡動手操作,求知欲高,已經基本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體積的概念等知識,已具備學習本課的條件。但是從前期測評看,通過問卷調查五年級302名學生,少部分學生不認識體積單位,雖然有65%的學生認識,但其中多數不能理解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四、說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标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将本節課重難點定為如下:

重點:建立體積的空間觀念,初步感知體積單位的大小。

難點:建立體積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适的體積單位。

五、說教材處理

通過研讀和對比四套教材我發現,隻有蘇教版在情境導入加入了比較圖形來讓學生理解統一體積單位的必要性,我認為這樣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北師大版教材的基礎上,我加入了這一環節。同時,在研究1立方米的過程中加入了立體模型,讓學生的感知更加直觀。

六、說教學

新課标明确指出,學生需要在具體現實情境中,經曆選擇适合度量單位的過程,形成量感。基于此全課我将從以下4個方面開展教學。

在談話中引入,在活動中探索,在練習中提高,在反思中發展。

課堂開始,我将這樣導入:“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物體的體積,那誰能比較下面每組圖形中誰大誰小呢?”這時,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得出圖1和圖2的答案,但是圖3不好比較。

“那怎麼辦呢?”

通過思考與讨論,學生會發現需要一個統一的測量标準來比較它們的大小。

(一)本課的創新教學點1:對比讨論,經曆“标準”的産生。

基于這個思考我打算在每個小組中擺放這些物體,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石頭等等,“同學們,用什麼圖形作為體積單位最合适?”通過對比、讨論,我們發現正方體是最合适的,因為正方體每條棱長都相等,不管怎麼擺放都很方便;并且正方體湊在一起能無縫連接,測量起來相對比較準确。

那麼,用多大的正方體來作為體積單位呢?

聯系我們學習面積單位知道,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那麼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可以定義為1立方厘米。我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學生可能會問:“為什麼要用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不用棱長為2厘米、3厘米的正方體來定義呢?”我要抓住這次時機,順勢引導學生認識到,在所有自然數中,隻有1能被所有正整數整除,度量和計算起來更加方便!

在認識了1立方厘米後,順勢引出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定義。(闆書)

(二)本課的創新教學點2:不斷修正,感知“标準”的大小。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感知的材料越豐富,活動的體驗越充分,建立的表象就越清晰、越持久。盡管學生已經初步建立了抽象概念,但是還缺乏足夠的直接經驗感知。所以在1cm³學習中我預設了以下幾個環節:

1.想一想。同學們先閉上眼睛,結合定義想象1立方厘米的樣子。接下來用自己的方式比劃比劃,展示出一個1立方厘米的大小。通過想象内化,想出“量感”。

2.做一做。通過切1立方厘米的橡皮泥,在小組中相互對比,看看誰做的1立方厘米最标準?也許有的同學做得像個長方體,還有的像個小圓球,有的棱長不相等。在不斷對比、反思、調整的過程中,不斷充實1立方厘米的建構。通過制作、修正,做出“量感”。

3.搭一搭。可以開展“你搭我說”的遊戲,通過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搭成不同物體,數一數它們的體積,感受到體積單位的可加性。物體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通過觀察,看出“量感”。

4.估一估。先估計一個小物體的體積大小,接下來拿小正方體去量一量,感受到标準對于測量的重要性,内化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落實估測,估出“量感”。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親曆量的形成過程,更好地形成清晰的計量單位表象,從而發展量感。感受1立方分米我打算采用書中用硬紙闆折紙盒的活動,關于1立方米有多大?讓我們來看看這段視頻。

學完這些,師:“同學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分别接近1cm³、1dm³、1m³呢?”手指頭的體積大約是1cm³,粉筆盒大約是1dm³,一台冰櫃的體積大約是1m³。

師:“是的,同學們,隻要你留心觀察,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就是生活中常用的體積單位。”

七、說練習處理

下面,來說說我的練習設計:

1.基礎練習

第1題意在讓學生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見物體的體積,增強學生對體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

第2題通過數法的交流,讓學們明白求一個物體的體積其實就可以用體積單位去進行度量。

2.拓展延伸練習

問題一:把一個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橡皮泥壓扁,它的體積是多少?(演示)

通過這個問題的思考與讨論,讓學生理解物體的形狀雖然變了,但是體積沒變。反之,1立方分米大小的物體,它的形狀也不一定是正方體,從而打破這個固有思維。

問題二:體積單位除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你還能想到其它的體積單位嗎?

接下來,我利用微課給學生拓展關于體積單位的認識範圍,讓學生深刻感受數學源于生活。

3.課外作業

基于雙減政策對學生作業的規定,學完本節課後,我将會發給每個同學50個1cm³的小正方體,通過拼一拼、貼一貼、畫一畫等方式,來設計一個藝術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這是我預設的效果圖。

八、說評價

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課中我運用激勵性語言和課堂觀察法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設計多層次的練習,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最後開展課後掃碼自評對學生的情感态度進行評價。多角度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在課堂上善思、樂學。

九、闆書設計

體積單位

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記作1厘米³(cm³);(圖形1 cm³)

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記作1分米³(dm³);(圖形1 dm³)

棱長為1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記作1 米³(m³);(模型)

這是我的闆書設計。以上是我的說課内容,謝謝大家的聆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