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老李,在測血糖啊!”
今天老張閑來無事想去找老李下棋,正巧碰見老李在家測血糖。
老張發現,老李剛做的菜還沒吃,于是告訴老李血糖應該餐後測才準。但老李認為,老張沒患糖尿病,是在胡說八道,血糖應該餐前測才準确。
二人為此你一言我一語,發生了激烈的争吵。面紅耳赤的兩人發現争吵無用,為了知道真相又各自上網查詢。
結果網上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兩人依舊沒有得出結論。血糖到底應該是餐前測還是餐後測呢?
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每個時間點的血糖值都有各自的意義,測量的時間也需要根據患者自身病情和監測情況來看。
美國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診療标準(2019》标準中說,如果正在接受胰島素強化治療的患者建議全天多次檢測血糖,如果胰島素注射頻率較低的患者則要注意日常血糖監測,方便了解病情和幫助醫生進行診斷。
具體測量血糖的時間點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餐前血糖 :就是常見的空腹血糖,一般是指隔夜進食8-10小時後,早晨起床時第一時間測量的血糖,可以反映出前一晚服用的降糖藥物療效。空腹血糖較高或者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較适合餐前測血糖。
餐後血糖:是指進食2小時後采血測量的血糖,此時的血糖值高低會與當餐飲食和用藥情況相關。餐後血糖較适合需要了解飲食和用藥對血糖影響的糖尿病患者,以及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紅蛋白沒有達标的患者。
睡前血糖 :一般是指在晚上9-10點測定的血糖,适合注射胰島素(尤其是晚餐前注射)的糖尿病患者,用于指導晚餐前後或夜間服用降糖藥物、睡前注射胰島素的用量。
夜間血糖:大多是在淩晨3-4點測量的血糖,适合發病初期、血糖控制不良或不穩定期間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防止半夜發生持續高血糖或低血糖,還可明确第二天早餐前血糖高的原因
随機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在生活習慣發生改變時,或是有異常不适症狀時進行血糖監測。例如發生低血糖症狀時,可以立即測随機血糖,了解病情以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劇烈運動的前後也要測一下随機血糖,了解運動對血糖的影響。
因此,不同時間點測血糖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讓患者了解當下的身體狀況并及時做處理,從而做好血糖的控制與改善。
想要控制好糖尿病,就要了解血糖正常值。
首先,餐前血糖正常值的範圍是4.4-7.0mmol/L,病情較重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寬到4.4-10.0mmol/L。
其次,餐後血糖正常值的範圍是4.4~7.8mmol/L,如果是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則可放寬到4.4-10.0mmol/L。
再者,有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睡前血糖要大于5.6mmol/L。如果低于正常值,建議吃點東西再睡覺,以免夜間出現低血糖現象。
而血糖基本達标,但早上空腹血糖偏高的患者則要在淩晨3點左右檢測夜間血糖,血糖值最好控制在4.4-7.0mmol/L,如果低于3.9 mmol/L代表有低血糖現象,要立即吃點餅幹等食物來提升血糖,第二天也要找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對血糖控制來說都是同樣重要的。
空腹血糖受到偶然因素的影響較少,能較客觀地反映基礎胰島素的分泌情況。如果患者有在服用降糖藥物,空腹血糖還可反映出目前用藥量是否有效,以便及時調整藥量。
餐後血糖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飲食的分量與質量、腸道的吸收功能、運動情況、餐前用藥情況等。
餐後血糖可以反映出進食後胰島素分泌能力,也能反映出飲食、服藥、運動等是否合适,以便後續做調整,更好地控制病情。餐後血糖也可以幫助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為餐後血糖高容易誘發腦缺血、腦梗、腦卒中、心肌缺血、冠心病和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标,當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餐後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都可診斷為糖尿病。
一天24小時中,人體大約有13個小時是處于空腹狀态,而其餘11個小時則處于餐後狀态,所以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兩者是密切相關的,餐後血糖會随着空腹血糖的變化而變化,隻有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都控制好了,才可能讓總體血糖達标,控制好糖尿病病情。
檢測的血糖值不準确,不僅不利于血糖控制,甚至會因為錯誤的血糖值而注射胰島素造成危險。要正确測量血糖,就要注意以下事項:
1、注意清潔工作
測量血糖前,應先清洗并擦幹雙手,以免手上沾染物質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确性。紮手指采血前,要用酒精消毒手指,并待酒精完全揮發後再檢測血糖,否則會導緻結果不準确。
2、測量手指要選對
建議選用使用頻率少、血液量充足的手指來做血糖測量。從使用頻率的角度考慮,無名指和小拇指使用頻率較低,染菌可能性也較低。
而從血液量充足的角度看,無名指是供血最為充足的部位。所以一般建議選擇無名指來測量,血糖值會更準确。
但如果是采血比較頻繁的糖尿病患者,則可選取除大拇指外的其他手指輪流進行采血測量血糖。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集靜脈輸液側肢體的手指血液來測量血糖值,以免影響檢測準确性。
3、采血量要充足
采血時如果針刺得太淺,血量無法達到儀器要求的量,就可能導緻檢測失敗或結果不準确;如果太用力擠壓手指頭,會把組織液也擠出來,沖淡血糖的濃度,導緻測量不準;如果重複在試紙上塗抹血液,則會破壞試紙,導緻讀取血液狀況錯誤。
建議可以選擇指尖兩側皮膚比較薄的地方來采血,因為這裡的血管比較豐富,神經末梢也分布較少,采血時血量會比較充足且比較不痛。
采血前可以先将手臂下垂10-15秒,讓指尖充血,可以讓血液更易自然流出。
4、試紙保存要注意
血糖試紙要保存在陰涼、幹燥地方,以免試紙的有效化學成分受到陽光照射或潮濕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質。使用試紙前應先看下試紙的保質期,以免使用過期的試紙導緻檢測結果不準确。
試紙包裝上可以貼上标明開封日期和使用期限的标簽貼紙,發現過期就應立即丢棄。同時也要妥善保存試紙,以免試紙外露或手指無意接觸到,從而影響檢測結果。
普通人群也可定期抽血檢查血糖,盡早發現糖尿病的苗頭,将其遏制在萌芽的狀态。而糖尿病患者則要根據自身的病情和醫生的指導,結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靈活選擇每天監測血糖的時間點和頻率,把血糖控制好,才能減少并發症發生的風險。#謠零零計劃# #健康明星計劃#
參考資料:
[1]測血糖紮手指怎麼能不疼?這3招很靠譜!.騰訊醫典,2019-12-22
[2]【健康血壓、健康人生】糖尿病患者什麼時候自測血糖好?.家庭用藥雜志,2020-12-03
[3]血糖測得勤不如測得對!血糖監測這些誤區你全都知道嗎?.醫學界内分泌頻道,2019-03-0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