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劇照
前有《步步驚心》《甄嬛傳》,後有《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戲在國産劇以及各位電視劇導演編劇心中的地位,始終牢牢穩固不可動搖。
永遠在微服私訪的康熙、年複一年忙着奪嫡的九子,還有輪番和甄嬛、若曦談着戀愛的四爺等,這些角色這些劇,陪數代人走過了他們的青春,但同時,也留下了許多哭笑不得的誤導。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那些被清宮戲誤導的稱呼吧。
皇阿瑪
拜見皇阿瑪!
等等,拜見誰?
如果曆史上皇上被自己的子女這樣稱呼,估計下一秒就是一句給爺爬。
“皇阿瑪”,可以說是清宮戲中最常見的稱呼了,但其實卻從未在清朝前中期的官方文獻中出現過。從清朝一些史料記載來看,“皇阿瑪”是滿語逐漸受漢文化影響後出現的産物,不過多出現在民間戲曲傳說中,比較官方的記錄也隻是出現在了溥儀《我的前半生》和相關著作中。
既然不叫皇阿瑪,那皇子和皇女們都是如何稱呼皇上的呢?
一般而言,有書面用語和口語兩種情況。
在書面用語中還分漢語和滿語兩種。不過滿語相對簡單,一律稱為“Han Ama”,而漢語則略微複雜些,标準寫法為“皇父”,但有時也會用“Han Ama”的漢語音譯“汗阿瑪”或“罕阿瑪”。
讓我們來看看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的《胤祯奏為皇父賞賜謝恩折》:“照皇父教誨,将荔枝上次應賞之衆,他物臣同諸子共分食之。皇父如此遙遠惦念仁賞諸項,臣何以言表……為此謹具奏聞。”在這份奏折中,胤祯稱康熙為“皇父”。
而乾隆在《禦制豐澤園記》中提到雍正時也使用了“皇父”這個稱呼:“逮我皇父,缵承丕業,……皆預演禮于此。”
除了“皇父”外,“Han Ama“的漢語音譯“罕阿瑪”官方文獻中也曾出現過,如道光帝給“太監苑長青藏到惇親王府”一案的朱批上寫道:
“祿喜面奉谕旨:前者召見惇親王,朕言升平署……況罕阿瑪傳的透徹,嘴都說幹了,竟不中用。”這裡面的“罕阿瑪”指的便是道光帝和惇親王的父親嘉慶皇帝。
可見,在清代,皇子們稱呼皇上時,書面用語一般采用“皇父”或“罕阿瑪”。
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場合,如早朝、聽政或是召見群臣的時候,為顯示君臣有别,皇子們會和臣子一樣,稱呼自己的父親為“皇上”。
但在日常生活中,皇子們對皇上的稱呼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随意一些,一般直呼“阿瑪”,但如果是對外人提到皇上,皇子們有時也會稱呼皇上為“罕阿瑪”。
格 格說到格格,很多人笑了,怎麼說也是看過《還珠格格》的人啊,格格不就是皇上的女兒嘛。
《還珠格格》劇照
确實,在後金時期,大汗的女兒被稱為“格格”,但并不是專稱,其他貴胄之女也可被稱為“格格”。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開始效仿明制,皇上的女兒被尊稱為“公主”,自此與宗室之女區分開來。
皇後所生的嫡女為“固倫公主”,非皇後所生的庶女們則被稱為“和碩公主”,分别是“天下、國家和尊貴”和“四方四角”的意思。不過,也有例外,如康熙時期的固倫榮憲公主,這位公主雖非皇後所生,但因特别受康熙寵愛而被封為了固倫公主。
而“格格”這個稱呼,則成為親王、郡王、世子、貝勒、國公等宗室之女的稱呼,在受封之前,她們被統稱為“格格”。
除此之外,一些宮中地位比較高的女性和親王的低階侍妾也會被稱為“格格”,如大家比較熟悉的蘇麻喇姑,康熙年間,内務府的記錄中就稱她為“蘇麻喇額涅格格”。
所以,《還珠格格》中乾隆封小燕子為還珠格格,實際上是給人家降階了,應該是和碩還珠公主才對。
老佛爺
老佛爺,也是一個被很多人誤會的稱呼。受清宮戲影響,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老佛爺”就等同于皇太後。然而,在整個清朝上,被稱為“老佛爺”的太後有且隻有一人,那就是垂簾聽政四十餘年的慈禧太後。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即孝欽顯皇後,葉赫那拉氏,鹹豐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實際統治者。▼
事實上,“老佛爺”在清朝是皇帝的特稱。這個稱呼最初源自滿洲女真時期,那時,女真族的首領被稱為“滿柱”,即佛号“曼殊”的轉音,意為“佛爺”“吉祥”。清朝建立以後,人們将"滿柱"漢譯為"佛爺",并因此成為了皇帝的特稱。
慈禧為何被稱為“老佛爺”的說法有很多,不過最廣為流傳的是光緒年間,慈禧意圖再次垂簾聽政,但又擔心朝中大臣反對,于是心腹李蓮英便讓人按照慈禧的模樣造了一座觀音像,并稱慈禧是老佛爺轉世,是上天派來解救萬民的。之後,慈禧繼續垂簾聽政,而同時,“老佛爺”的稱呼也傳了開來。
很多人說,看個劇而已這麼認真幹嘛!确實,電視劇隻是一種藝術創造,但我們也要尊重曆史本身。在看劇的時候,切記不能把虛構當真實哦!
除了這些,被誤導的稱呼還有很多,你還知道有哪些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