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佛教13個定律

佛教13個定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05:55:31

隻言片語摘錄難免有斷章取義之嫌,且難免有文字錯漏的地方,僅當抛磚引玉,還請以原版著作為準,每段摘錄後都已标明所在頁數。

佛有個秘密的吩咐,當你要數息的時候,譬如鼻子氣進來出去數一,在你們的觀念裡,在哪個時候計數呢?人的貪心、私心多半在呼吸進來的時候計“一”,那是做氣功,不是修道。佛告訴你真正修道是數出息,注意出息,這個秘密重點我告訴你了。佛講的秘密,大家看經典不注意,我就看出來了,當時對佛磕頭,你總算吩咐後代的人了;可是後代的人自己不修,那就沒有辦法了。修涅槃注意出息,出息怎麼數?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裡頭生瘤、生癌啊,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你如果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松了,先試—分鐘再說。這不是講理論,自己試試看,不—定盤腿,任何姿勢幫可以。呼吸本來有的嘛。你注意出息,思想跟着呼吸自然走,一切煩惱痛苦,一切病痛、業障,呼出去就沒有了。呼出去再進來的那個是幹淨的,到你裡面又變髒了,氧氣進來變碳氣,接着碳氣就呼出去了,一切病痛也沒有了。注意數出息,不是注意數入息。一般練氣功修道的,準備練工夫時,先吸一口氣閉起來,那不是找死嗎!練武功的更有這個毛病,我看到練少林工夫的也有這個毛病,最後氣還是要出去嘛。最後“嘿”一聲,氣出去了才發生力量。那些人就不懂了,拼命吸一口氣閉住。真正“空”的力量比“有”的力量大,如果你氣進來保持住,那就不好了。數息這個初步懂了吧!

數息的目标再講一遍,你打起坐來數息一二三,為什麼用數呢?能數的是心念,不管你數不數呼吸,同呼吸沒有關系,不過借用呼吸把這個心念拉回來,跟呼吸配合。大家學佛學道,拼命在那裡數息,我說你們是學佛還是學會計啊!呼吸是生滅法耶,進來又出去,出去一定是空的嘛,你數那個空的東西幹嘛!可是佛為什麼叫你用數息呢?因為你心拉不回來,所以用呼吸往來做工具,把心拉回來,心回來你就不要數了嘛!不數幹什麼?随。第二步是随息。呼吸出去知道出去,進來知道進來,旁邊那些思想妄念一概不要理。那等于昨天我講禅宗祖師的一句話——“龍銜海珠,遊魚不顧”。聽懂了嗎?心念專一,旁邊的雜念思想,一概不理。“龍銜海珠,遊魚不顧”這句話,初步可以借用到這裡來。你專一了嘛!專一了就随息,氣進來心念知道它進來,你管它到哪裡!但是你有感覺的。

這個氣進來,莊子說“衆人之息以喉”,記住哦!普通人的呼吸隻到胸部肺部,或者身體不好,隻到喉部。“真人之息以踵”,得道的人,有工夫的人,氣一進來,一直灌到腳底心。我老實告訴你一個經驗,像我呼吸,沒有感覺到身體有呼吸,但四肢腳心腳趾頭氣都到了。你氣長命就長嘛,氣短命短了,這叫随息。你不要去用心的,有一些雜念妄想一概不理,你已經知道了嘛!還去管雜念妄想于什麼!你知道雜念妄想,妄想就已經跑開了,所以你隻管這個息。這樣聽懂了吧!六妙門第二個講了“随”。

怎麼是止息呢?鼻子呼吸一進一出,到了甯靜專一時,呼吸也不動了,好像沒有呼吸了,這就是止息。到了止息的時候,你前天跟我講:“我現在跟着氣走了,全身的氣充滿了。”你錯了,因為你在注意感覺了,你不要注意感覺,氣本來空的嘛!你覺得太充滿,或者用鼻子,或者用嘴巴,把它呼出去,一概把它放掉,空了,身體也不管了,氣充滿時念頭也止了。

止息以後觀,什麼叫觀呢?你知道自己呼吸甯靜了,雖然沒有完全定住,很久才呼吸一次,你也知道了,不管了,這個時候是觀。你那個知道已經是在觀察自己了,不要另外有個觀嘛!你知道自己這個樣子,不是在觀了嗎?然後你觀察到這個氣,到了胸口怎麼下不去呢?哎呀,背上這裡痛得難過啊!這個就是觀,你看到了。你看到自己背痛腰酸,好像肝這裡很難過,是不是生了什麼東西了?你的懷疑都來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呢?不要理它,你這時候最好故意提起來,不是鼻子,要點是在難過的地方,把它定住不動。這個你們要研究佛學了,講個道理給你們聽。

四谛法門有八忍、八智十六心。注意這個“忍”字,是定力。進入菩薩道要得無生法忍,這個“忍”字很厲害。

當你靜下來呼吸,感覺到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就曉得苦嘛。苦集滅道這個苦谛裡有兩個作用,第一個“苦法智忍”,你知道這裡痛苦,這個方法已經知道了,用“智忍”停在那裡,慢慢覺得很難過,覺得這裡好像要出來,就給它放出來了,呼吸也放了,有方法、智慧的忍。進一步,然後慢慢這個病痛變輕松了,“忍”字沒有了,叫“苦法智”,智慧打開了。“集法智忍”也是同樣的道理,集就更厲害了,你身體、生命集中在那裡難過,經過“智忍”,慢慢集打通了以後就是“集法智”。工夫到了以後就是“滅法智忍”,再進一步,“滅法智”。工夫到了得道境界是“道法智忍”,最後到了叫“道法智”。苦集滅道對我們欲界講的是四種忍、四種智。到天人的境界高出一層,到了色界、無色界的天人,另外星球的人,也有痛苦,比我們輕,那個叫“苦類智忍、苦類智,集類智忍、集類智,滅類智忍、滅類智,道類智忍、道類智”。同我們差不多,比我們輕,也要做這個工夫。剛才講到你病痛到哪裡的時候。你隻好把它忍住,把它呼出去,這些工夫不是講理論哦。理論懂了,不用實際身心去體會,我認為是空話。你修證不到有什麼用!

剛才我們已經講到數、随、止,下一個再講到“觀”,你就要觀察清楚了。“還”是要按前面這個路修行,然後工夫到了,好像鼻子呼吸一切都停止了,身體内部都完全變化了,“還”到哪裡去啊?你看六妙門書上轉向大乘般若空觀啊、假觀啊,把大家帶向那一方面了。明明六妙門是小乘的修法,是工夫耶!回到哪裡?回到不呼不吸,就是老子講的“如嬰兒乎”,回到在娘胎裡,或剛出娘胎時那個嬰兒的呼吸狀态,應該回還到這裡。然後“淨”,呼吸也清淨了,雜念也清淨了。雜念清淨了以後就沒有思想嗎?錯了,見聞覺知都的,能夠知道一切,也能夠明白一切。覺是感覺,知是知道。

喜馬拉雅搜“菩提路”有很多南師錄音專輯

佛教13個定律(佛有個秘密的吩咐)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