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支付方式發展至當下已經演變出了多種形式,線上交易的成熟更是讓電子支付深入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而你如若想設計一款支付産品,也許便需要對當下的電子支付流程有所了解。本篇文章裡,作者剖析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具體流程,一起來看一下。
本系列文章的目标是從支付基礎知識出發,建立支付産品的框架和體系,成為一名具有架構思維和方法論的産品經理。
古代的以物換物就是一種支付,發展至今,支付的方式一直在發生改變。目前我們個人的生活中通常會接觸到以下支付形式:現金支付、刷卡支付和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是目前最為主流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類企業或者組織能為我們提供電子支付。
- 第三方支付機構,如支付寶、财付通等;
- 銀行,如中國銀行等;
- 卡組織,如銀聯等。
本文,我們将聚焦第三方支付機構,展開剖析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交易流程。
一、備付金賬戶備付金顧名思義就是準備要付出去的金額,它随時可能被用戶提走,要确保能滿足任何時間的用戶的提現需求,不能發生虧損。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開始要求各家支付機構在中國人民銀行統一開立一個備付金賬戶,用于辦理相關支付業務的資金結算,用戶的所有存入資金都會彙集到這個賬戶。
當年備付金的集中存管對支付行業的影響其實不亞于當下2021年的教培行業整改。因為以前這筆錢由支付機構自行在專戶管理,所以支付機構努力地吸引用戶注冊和存錢,實際上就是在擴大自己的備付金的金額。
當支付機構擁有了這筆大額的存款,投資一些穩定收益的低風險,獲取的利潤可想而知。而2017年後,所有用戶的資金将統一彙總到央行的備付金賬戶,并給予一定的低息。
但話說回頭,我認為,備付金的統一存管能首先确保支付機構的安全和穩定性,避免一些因為破産,跑路的事件引發金融事件。其次,直連模式的支付數據脫離了央行監管,必須回到監管内。同時,降低支付機構的利潤能使成熟的支付行業從激烈競争到工具化的轉變,支付不再是争誰多誰少,而是像水電煤一樣方便地服務,按需計費,方便接入,收取一些手續費利潤。
了解備付金賬戶是由于支付機構的充值、提現和支付都是基于備付金賬戶進行的。
二、支付機構的充值及提現以微信支付的充值為例,我們的操作流程就是點擊充值→選擇扣費卡片→輸入微信支付的密碼→銀行卡資金較少,微信支付餘額增加。資金流:用戶銀行卡賬戶→微信支付的備付金賬戶。
我們用下圖來表示這個過程,用戶A使用中國銀行卡向微信充值,用戶B使用郵政銀行卡充值等等,一個用戶也可能有多張銀行卡。當用戶發起一筆充值,微信支付完成驗證後,找到對應的銀行請求扣除這個用戶的支付金額。
提現則是逆流程,不再贅述。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目前有4000 家銀行,難道微信要一個個找到這些銀行,并一個個接入微信支付嗎?支付寶也要重新找一遍?京東支付也要重新找一遍?
答案是不用,因為有2017年網聯這個組織的存在,支付機構隻需要接入網聯,網聯接入各個銀行,由網聯統一标準和定價,這就是支付行業的“斷直連”(網聯出現前,各個支付機構就像上面一樣跟各個銀行直接連接),網聯是由央行牽頭成立的清算組織。
三、支付的記賬
那麼問題來了,用戶每一次充值提現操作都需要真正轉賬一次嗎?
答案是不需要。因為每一次都需要真正動錢轉賬,就非常麻煩。
比如用戶A從中國銀行充值100元,那麼中國銀行需要向微信支付備付金賬戶轉賬100元。過了一會兒,又有個人來提現100元,微信支付備付金賬戶又要向中國銀行轉賬100元,那麼多筆資金來來回回肯定是不現實的。
那每一次充值提現對應的是記賬。
比如用戶A從中國銀行向微信轉入100元,那先記賬:中國銀行欠微信100元。
又有一個用戶,從中國銀行又向微信轉入50元,那再記賬:中國銀行欠微信150元。
又來了一個用戶,從微信提現30元到中國銀行,那再記賬:中國銀行欠微信120元。
OK,這個記賬是有節點的,比如從10點記到10點,這部分的資金需要先結算,需要實際打款了,假如最終0點時間的結果就是中國銀行欠微信120元,那此時,真正的120元資金從中國銀行備付金賬戶取出,存入微信支付的備付金賬戶。
那記賬的過程被成為清算,記賬的結果雙方要先核對一下是否一緻,就稱為對賬,對賬完成要真正付錢了稱為結算。
四、支付是什麼?從上面的一個微信支付充值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支付工具就是基于備付金賬戶建立的賬簿體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支付賬戶,并且支付機構利用網聯跟各大銀行進行資金以先記賬後軋差的方式進行結算。
因而支付是什麼?他一共分為三步:
- 支付:用戶需要發起支付或者簽署定期代扣的協議。
- 清算:支付機構跟各銀行之間記賬,計算應收應付,還要對賬,看看是不是應收應付算正确了。
- 結算:根據應收應付收款或者付款。
下一文,我将繼續介紹支付産品、方式和通道。
本文@銀行産品經理一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