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諸葛亮的《後出師表》嗎?諸葛亮是三國有名的智者,真的是算無遺漏,神機妙算,是讓人欽佩的英雄人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樣的忠臣之士真的是深入人心。對我們的國家可以用這個詞哦,比喻恭敬謹慎,竭盡心力地為他人做事。
成語小故事,體現了諸葛亮一生的高風亮節。
諸葛亮為什麼要寫《出師表》呢?那當然是消除劉備的疑心,表明自己的忠心和志向。其實諸葛亮這個人物,在現代就是一個頂級心理學家,善于察言觀色,把握人心。
不難看出,諸葛亮是很聰明的,它對于自己的定位也是非常的明智,他善于掌控别人的心理,喜歡打心理戰術。
劉備占據四川後不久,建立了蜀國,他任命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他知道諸葛亮的才華。自古君王都害怕,猜忌有才之人。更何況是昏庸的劉禅,諸葛亮當然知道其心思,他寫了兩次《出師表》來表明自己的忠心。可見帝王之心,早已被諸葛亮看透。
他也正如他所上表的《出師表》一樣,輔助了劉備,也盡心力輔助他的無能兒子劉禅。劉禅雖然無才,但是作為亂世,他卻是活得最通透,最安逸的了。雖然亡國,卻依然快活。
《出師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帥給君主上的奏章。這種表,或表明報國之心,或呈獻攻城掠地之策。曆來以戰名世者甚衆,以表傳後者頗少。惟獨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僅存之典冊,而且粲然于文苑。
諸葛亮上《出師表》是在蜀漢後主建興五年(227),率兵北伐之時所寫。
他這一生為了蜀國是費盡了心血,然而劉禅這扶不起的阿鬥早就注定了鬥不過其他國家。諸葛亮一死蜀國的大限也就到了,輝煌也就結束了。
再厲害的忠臣,沒有開明的君主,沒有一樣心思的君主,很難長久,更何況在群雄四起的三國鼎立時代。
諸葛亮為了實現劉備振興漢室、一統天下的遺願,“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方,有了較鞏固的後方,并抓住了曹魏兵敗祁山、孫吳兵挫石亭的時機,揮師北伐,拟奪取魏的涼州(今甘肅部分地區)。前五次沒有成功北伐,第六次北伐卻是諸葛亮的終點,在五丈原去世。
期間給阿鬥劉禅上了兩道表文,“前表開守昏庸,後表審量形勢”,即著名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
《前出師表》中諸葛亮表示,自己受劉備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一定要為 “興複漢室”竭忠盡智,效死不渝。
《後出師表》是在街亭失利後,諸葛亮又上了一份表文。其中流傳千古的名句“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被演化為成語:鞠躬盡瘁。
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近義詞:全心全意、忠心耿耿 、赤膽忠心 、嘔心瀝血、死而後已、 忠心耿耿、 積勞成疾 、鞠躬盡力;
反義詞:損公肥私、粗制濫造 、敷衍塞責 、敷衍了事、 無所用心、養尊處優
最出名的是來自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但在最早用這個成語的卻是明·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夫人與顯考鞠躬盡瘁,誓勿蹶其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