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電商如何沉澱競争力

電商如何沉澱競争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0:02:25

電商如何沉澱競争力?緻敬定位先驅特勞特先生,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電商如何沉澱競争力?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電商如何沉澱競争力(互聯網商規11條No.1)1

電商如何沉澱競争力

緻敬定位先驅特勞特先生

這本書是作者2000年編寫的,距離現在已經有22年,但在當年是互聯網啟蒙書籍,所以把筆記重寫錄成電子稿,内容是當年的,并不是現今的,已不适用現在的互聯網。

-----------------------------------------

P2:互聯網可以是業務,也可以是載體,但是無法同時兼具

筆記·想法:

  1. 互聯網如果是載體,則是幫助傳遞信息的工具,降低由于空間傳遞而帶來的時間成本
  2. 互聯網如果是業務,則是另起爐竈的方式操作。亦或者同根同源,最終導緻由于流量模式不同,線下逐漸淪為體驗場所
  3. 這就是蘇甯的痛苦所在,無法放棄門店,也無法做到統一體

P3:如果你想要建立一個互聯網品牌,你就不該把互聯網當做一個載體,你要幫它當做一項業務

筆記·想法:

  1. 載體僅僅是用來傳遞信息,而互聯網品牌的銷售是通過線上完成,僅僅傳遞信息無法實現大規模銷售
  2. 業務意味着全新的戰略,全新的業務模式,和全新的名稱

P6: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她是一種具有自身獨特新需求和新要求的載體,創建一個互聯網不能通過使用傳統的品牌戰略

筆記·想法:

  1. 新需求和新要求是什麼?
  2. 新需求是用戶的需求是什麼?
  3. 新要求是新環境的生存要求是什麼?

P7:首先要做出的最重要的決策就是:對于我的産品和服務而言,互聯網是一項業務還是一種載體?

筆記·想法:

  1. 業務意味着要麼獨立,要麼線下逐漸萎縮,線上逐漸占據主導
  2. 載體意味着服務以線下為主,線上僅僅作為信息傳遞的更高效的方式
  3. 這個決策決定了後續的戰略是什麼?

P7:如果互聯網是一項業務,那麼把你的名字同事放在實體商店和網站上就是一種嚴重失誤

筆記·想法:

  1. 流量原理不同,導緻操作模式不同。一種是基于基本固定銷售加權毛利,一種是基于成長性銷售預測未來成本低點。
  2. 同名而無法解決産品沖突,會導緻你的目标用戶降低信任感

P7:網銀将會是一種互聯網上的業務,而不是依附于互聯網僅将其作為載體

筆記·想法:

  1. 無形産品更容易互聯網業務化
  2. 互聯網業務化可以将無形産品的成本壓縮到一個極低的水平。因為交易成本大幅下跌
  3. 作為一個載體,使用同樣的名稱毫無問題,而且會讓用戶更容易找到你
  4. 作為互聯網業務,同名可能是個錯誤

P8:互聯網成為一種簡化産品銷售的載體,對于某些行業來說

筆記·想法:

  1. 任何對電話依賴性很高的業務都是轉移到互聯網的候選者
  2. 更直觀的表現銷售内容,更快速的傳達銷售内容,縮小信息差
  3. 提高的是銷售的效率,信息傳遞的效率

P9:嘉信理财說明兩個重要原則:

第一、當你将生意移到網上,你可以使用同樣的名稱

第二:在互聯網上的名字越短越好

筆記·想法:

  1. 使用同樣的名稱,意味着放棄原有的線下業務,逐步讓用戶有個新的認知
  2. 越短越好,意味着用戶記得更容易,也就更容易找到你

P9:如果你可以選擇,不要在一個長名字上冒險,當潛在顧客必須通過鍵盤敲入一個名稱時,他們将傾向于較短的名字

筆記·想法:

  1. 用戶更容易記住短的名稱,除非你的名稱特别有特色。
  2. 短名稱符合人性中的懶惰情緒
  3. 當用戶遷移成本降低到一定的程度,用戶一定會抛棄那種讓他們有點麻煩的網站

P11:在任何零售業裡,信任都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顧客不信任你,他們不可能持續的與你做生意。

筆記·想法:

  1. 用戶信賴是品牌存活的關鍵因素
  2. 用戶的信賴是基于對産品性價比的認可、對産品溢價的認可、對産品調性的認可
  3. 還有什麼?是産生認可很重要的因素?
  4. 聚美之死就在于假貨的不斷傳聞,讓用戶徹底喪失了信任感

P11:一個公司應該有一個立場且堅持自己的立場,那才是與顧客建立長期和諧關系的方法,有時候,一緻性比正确性更重要

筆記·想法:

  1. 讓你的目标用戶、你的服務用戶保持對你一貫的印象,這是最重要的
  2. 一旦發生改變,會導緻用戶徹底喪失映射,如果無法維持映射,用戶就會尋找新的替代性方案。
  3. 一緻性是個堅持的過程,正确性如何判斷?誰也不知道對還是不對?
  4. 因此堅持一緻性 往往比堅持正确性更重要

P11:對于許多小型公司來說,最好的戰略可能是鎖定、維持和固定網址

筆記·想法:

  1. 給用戶一個固定的網址,會讓你的用戶找到你
  2. 不要讓你的用戶找不到你,就像不要讓你的用戶找不到你的門店一樣
  3. 更換網址,需要大量的宣傳費用,引導用戶更換使用習慣,這個代價不是小企業可以承受的

P12:大公司有足夠多的資源支持互聯網業務和線下業務,但是通常而言,他需要通過為互聯網起一個不同的名稱來區分這兩種業務。

筆記·想法:

  1. 有能力同時操作線上業務和線下業務,與是否同時操作是兩碼事
  2. 線上線下不同的流量原理,注定是要發生沖突的。要麼實現線上線下同價,要麼就是線上是載體,要麼就是犧牲線下
  3. 最好的方式是将兩個名稱分開規避。通過看款式、産品甚至品牌進行區隔
  4. 這個概念很像傲來款和專賣店款,甚至于韓國化妝品的專櫃版、免稅店版和出口版

P13:判斷業務還是載體标準1:

品牌是有形還是無形的?對于有形産品,互聯網傾向于一種載體;對于無形的産品,互聯網傾向于一種業務。無形的産品尤其适合建立互聯網品牌,包括銀行、保險及股票交易等。

筆記·想法:

  1. 無形商品涉及到輕交易環節,成本相對壓縮,利用的是互聯網的人聚效應
  2. 有形商品由于涉及商品成本、交付成本不僅與商品有關,還與物流有關。而且無論什麼産品都面臨着價格競争,在微利的狀态下,很多産品生存壓力大
  3. 從上述觀點看,無形産品比有形産品更适合做互聯網業務
  4. 因此移動運營商服務、銀行、旅遊、遊戲、等都适合線上交易
  5. 并不是說有形産品不能做互聯網交易,隻是成本更高,發揮效應更弱罷了

P13:判斷業務還是載體标準2:

品牌是流行的嗎?互聯網對于流行的産品,傾向于作為一種載體;對于其他産品,則作為一種業務。當流行是一項主要因素時,在網上建立業務就很難。

筆記·想法:

  1. 如何傳播流行?流行确實比較難通過靜态頁面進行展現,尤其是國外的展示頁面
  2. 國内的展現方式與國外有比較大的差别,可能對于時尚更能夠展現
  3. 視覺營銷的效果會優于國外同行,但是依然停留在同款的程度居多,對于流行,其實是流行服飾的展現不足
  4. 換而言之,電商是跟随流行,而不能引導流行。
  5. 内容呢?内容可以引導流行。但是真正的流行是在周邊的環境影響上
  6. 流行=歡迎壓迫,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成立的。

P13:判斷業務還是載體标準3:

産品有數千種變化麼?如果是這樣,互聯網傾向于作為一種業務。

筆記·想法:

  1. 電商與實體店最大的表象差别來自于貨架空間。線下是有限貨架理論,線上是無限貨架理論
  2. 因此從用戶選擇豐富度來看,線上電商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3. 這是電商存在的最大天然優勢,也就是解決了買不到的問題。至于解決買的貴的問題,是需要達到一定規模後的事情。
  4. 對于蘋果來說,互聯網就是一個載體,産品少,價格穩定,重體驗

P14:在互聯網占主導地位的經濟裡,産品的多樣性可能成為一個主要的戰場。

筆記·想法:

  1. 用戶永遠在選擇面和服務之間徘徊,選擇面是滿足内心的需要,更多是被尊重感,渴望個性自我标簽的心理
  2. 服務是為了節省購物決策成本,降低購物風險
  3. 多樣性不僅僅體現在同類産品對比多樣性,同樣也體現在長尾商品多樣性上

P14:如果實體商店還是你的主要分銷渠道,那麼你就要減少供應的産品種類

筆記·想法:

  1. 這與傳統的貨架理論有所不同,傳統貨架理論追求的是盡可能多的占據貨架,積壓競争對手的陳列空間,擴大自我的展示面積。這就是寶潔多品牌操作的初衷,除了用戶分層還有就是集團搶占貨架。
  2. 為什麼線下店就要減少供應的商品種類?除非作者的定位是放棄線下業務主導地位,以互聯網為中心?
  3. 大部分的标品都是以價格為導向的,因此價格驅動也是在所難免的。
  4. 分開型号操作是否更适宜?
  5. 是否可以理解為單品越多,線下單店客流相對穩定,銷售風險越大?

P14:如果互聯網是你的主要分銷渠道,那麼你就要退出盡可能多的款式、尺寸和顔色等

筆記·想法:

  1. 是否可以理解為單點的流量幾乎接近于無限,在流量聚集地,無論多少單品,都會漏鬥式篩選出不同的用戶人群
  2. 是否可以理解為實體店更多的是滿足普适性需求,線上更多是拓展個性化需求。這其中的差别在于用戶基數的差異
  3. 用戶基數越大,中間産生個性化需求的可能性就越大
  4. 從這個角度,我認同作者的思路

P14:判斷業務還是載體的标準4:

在品牌的購買中,低價是一個重要因素麼?如果是,互聯網傾向于作為一個業務。

筆記·想法:

  1. 這個标準的本質是是否可以通過改變商品銷售的成本結構,達到降低銷售成本的目的
  2. 低價是互聯網業務最重要的特征,通過獲客提升銷售額,降低固定成本費率,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用戶可以通過快速獲取信息來對比價格,遷移成本低,因此标準品或者标準服務,價格競争在所難免。
  4. 線下的價格競争是局部競争,線上是全線競争。因此線下的品類管理理論很多已經不适用于線上操作。

P14:因為這種價格壓力,在互聯網上建立一個品牌的最大挑戰就是在于解決如何賺錢的問題。

筆記·想法:

  1. 如何賺錢的問題就是一個成本結構拐點的問題
  2. 固定成本費率逐漸降低,當銷售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後,固定成本 浮動成本費率正好等于毛利,業務就開始盈虧平衡
  3. 京東就是這麼做的?拉大銷售額,降低固定費用率,通過密集訂單降低單訂單費用率,最終達到一個相對良性的費率,供應端通過提升毛利率最終達到盈虧平衡。
  4. 京東物流補貼是降低訂單物流費率和拉動銷售最好的方式,前提是虧得住。

P15:判斷業務還是載體的标準5:

與購買價格相比,運輸成本是一個重要因素麼?如果是,互聯網傾向于作為一個載體。

筆記·想法:

  1. 在線上的成本結構裡,物流費用是浮動成本,是比例成本,可以通過銷售額來降低,但是成本邊際極限明顯。因此單包裹的固定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2. 如果單包裹的物流費用占比過高,對于整體毛利的壓力過大
  3. 因此對于雜貨店、鮮花、生鮮這種,互聯網作為一種信息載體更為适宜。
  4. 提供購買便利性 信息便利性,是否是下一步電商的發展方向?

P16:雜貨店生存的三個理由:高選擇成本、高運輸成本、低利潤

筆記·想法:

  1. 高選擇成本:雜貨店由于空間有限,他的商品是經過選擇,先不論選擇是否合适
  2. 高運輸成本:互聯網的物流是幹線物流--支線物流---毛細物流。而雜貨店的幹線物流更貼近城市,沒有毛細物流。綜合成本低于互聯網。
  3. 低利潤倒也不是絕對的。取決于成本的控制問題。傳統模式的成本是人員、房租和運營費用。互聯網的費用是廣告、物流和人員。誰的成本控制的好,誰就能盈利好。
  4. 利潤方面我的判斷無絕對,品類很關鍵。重大鮮低是突破點

P17:要建立即選擇優又價格低的信譽是不可能的

筆記·想法:

  1. 選擇好意味着成本相應增加,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尤其是現在大規模化生産,生産的邊際成本可以被盡量攤薄。
  2. 價格低意味着商品毛利空間小,商品毛利空間小意味着企業生存壓力大,這種情況無法持續。
  3. 正品低價多快好省是一個僞命題。除非成本同步壓縮,否則将難以為繼。
  4. 零售就是控制一個成本臨界點的概念。

P17:沒有一個因素能決定你的品牌是否應成為一個互聯網業務,或者将網絡僅僅作為推廣品牌的另一種載體。

筆記·想法:

  1. 簡單的說,你是否将互聯網視為一個工具,亦或者是一項業務
  2. 這與流量原理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是工具或載體,主要流量和成交還是來自于線下,線上隻是作為一個縮短空間距離和時間成本的宣傳工具
  3. 如果作為業務,那麼用戶獲取信息的便利性和遷移成本低,因此價格戰在所難免,橫向對比價格太容易。
  4. 作為兩種不同的業務形态,線上線下的成本結構完全不同。線下是基本封頂的銷售,決定成本。線上不斷推動銷售增大,攤薄成本邊際。最終導緻兩方的定價原理及操作模式完全不一緻。
  5. 線上而言,獲客是初期最大的成本。而獲客最主要的手段是廣告和價格活動。因此作為線上平台,價格戰在所難免。
  6. 線上和線下的價格如何平衡成為一個課題

----------------------------------------

#我在頭條搞創作#

#頭條好書精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