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媽後,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發燒,一生病,全家人的心都跟着揪在一起。
進入冬季,感冒發燒的孩子驟然多了起來,寶寶一發燒,媽媽就心急,就盼着寶寶能夠快速退燒。但很多時候,家長對發熱的認識和應對方式并不一定是正确的。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寶寶發燒時,媽媽們應該怎麼應對。
小兒發熱,又稱之為發燒。通常來講,人體平均正常的溫度是在37℃,正常的體溫範圍是在36.5~37.5 ℃。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顯示:
肛溫、耳溫、額溫在38 ℃ 或以上;
口溫在37.8 ℃ 或以上;
腋溫在37.2 ℃ 或以上。
如果體溫達到這個數字,可能就預示着寶貝出現發熱了。
發熱程度分級(腋表)
(1)低熱 37.5~38.0℃;
(2)中等熱 38.1~39.0℃;
(3)高熱 39.1~40.0℃;
(4)超高熱 40℃以上。
孩子發熱,一般表現為:面部發紅發熱、與平時相比,出汗更多,更加口渴、昏昏欲睡、精神狀态萎靡等等。
而且,孩子還有可能因此而哭鬧不安。在這個情況下,家長就要警惕了,可以拿體溫計給寶寶測量一下。
這幾個錯誤方法不要再用了!
很多家長隻要看到寶寶發燒,就會立刻讓寶寶多穿衣服,蓋好被子,捂得嚴嚴實實,甚至還會加用一些酒精擦浴、退熱貼等輔助手段。
但是,小編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以下這幾種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01 多穿一點捂一捂
這個說法我們已經多次講過是錯誤的,要知道,孩子的發育系統尚未成熟,體溫調節能力也還不完善。
盲目給孩子穿厚衣服、蓋厚被子,不僅對退熱降溫沒有幫助,還很有可能因為不能散熱,導緻熱量在孩子身體裡排不出去,進一步加重病情,嚴重者還會出現缺氧、高熱、脫水、昏迷等,這就是捂熱綜合征。
所以,寶寶發燒了,千萬别捂汗!
02 酒精擦拭身體
相信很多媽媽都聽說過,當寶寶發燒的時候 ,使用酒精幫助寶寶擦身體,這樣可以快速降溫。
雖然酒精可以擴張血管,帶走大量的熱量,從而達到降溫的作用,但媽媽還應該知道的是,嬰兒的皮膚比較薄,酒精擦拭後感覺過冷,在接受刺激後可能會引起肌肉收縮,阻礙散熱,使溫度回升。此外,孩子的皮膚比較通透,所以酒精很容易趁寶寶不注意透過皮膚進入到血液中,反而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03 退熱貼
不知何時開始,退熱貼已經成為發燒标配,無論大人小孩,隻要發燒,無論體溫、狀态如何,先給額頭來上一貼。
但是,退熱貼真的有用嗎?
其實,大部分的退熱貼都是通過靠水凝膠的水汽揮發帶走熱量,這其實就是一種物理降溫的方式。而物理降溫的退燒效果非常有限。因為物理降溫的方式隻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散熱,并沒有從發燒的源頭解決問題。
退熱貼主要的功效就是讓孩子舒服,但有一點你要知道,退熱貼給額頭局部帶來的這種涼意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耐受,有些家長也會發現孩子抗拒這個東西。對于不耐受的孩子來說,退熱貼不但沒有幫助還反而有害!
寶寶發燒時正确的護理方法
仔細觀察寶寶狀況
在遇到寶寶發燒時,家長需要做的是注意監測好體溫,多觀察寶寶的精神反應等情況。
如果寶寶精神狀态好,能吃能玩能睡,就不用太過于擔心,可以繼續在家觀察下;但如果寶寶持續高燒,精神狀态較差、萎靡不振,出現嘔吐、尖叫、抽搐等反應,則應盡快送往醫院。
補充水分
鼓勵孩子多補充一些水分,發燒出汗會令身體失去水分,母乳、水、口服電解質溶液都是不錯的選擇。
多休息
小兒發燒時新陳代謝增快,消耗多、進食少,身體虛弱應卧床休息;
補充營養
要注意多喝水,飲食給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面湯、粥、蛋羹,以清淡為宜。要适當吃些新鮮水果及果汁,水果以梨、西瓜、荸荠等為好。避免吃油膩、辛辣及生冷食物。
寶寶發燒何時看醫生?
寶寶發燒了,媽媽們急忙就醫。
但其實一般來說,如果寶寶體溫沒有超過38°5,媽媽們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溫。比如說:用溫熱毛巾敷身體、洗溫水澡(在寶寶精神狀态好的情況下);在保證室溫适宜的前提下減少寶寶的穿蓋;多喂些水等。
必須求醫的情況:
未滿3個月的寶寶體溫超過38°時需要立即就醫;
3個月以上的寶寶體溫超過39°時,面色暗淡、發黃、發青、發紫,眼神呆滞,則說明病情嚴重,需要及時就醫,以免贻誤病情。
如果孩子長時間、間斷性的發燒(持續72小時以上),且面色、指甲、舌頭發青、發紫,心跳加速,反複性地嘔吐、腹瀉,則需立刻就醫。
其實,寶寶并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脆弱,而發燒,也是寶寶正在與病菌鬥争的表現,所以,媽媽們不要太過心急,仔細觀察孩子的病情并認真護理,千萬不要為了讓孩子趕緊好起來,用錯誤的方法退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