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6 05:57:33

編輯導語:不少産品都曾嘗試做社區,然而社區的成功并沒有那麼容易。那麼,社區産品如何探索出一條合适的生存路徑,成功避坑,活躍用戶,營造良好氛圍?本篇文章裡,作者結合自身的社區運營經驗,總結了社區運營應該避開的三個陷阱,一起來看。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社區運營的3個陷阱)1

社區産品在用戶留存跟粘性有天然的優勢,比如 2005 年誕生的豆瓣,即使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依然保持着很好的活躍度,但不少同期的遊戲、社交等軟件早已消失,以至于很多 APP,比如微信讀書、得到,想要提升留存,首先想到的策略就是在 APP 内做一個社區模塊。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社區運營的3個陷阱)2

要知道,社區成功率很低,特别是在交易類軟件做社區,強如淘寶、京東,做了好幾年,至今也沒探索出一條成功的社區模式。

對此,我将分析我在做社區遇到的 3 個陷阱,希望給同樣做社區的人一點指示,少走一些彎路。

一、社區沒有圍繞 APP 核心業務

在過去一年半,我在一家二手數碼電商 APP 做社區運營,它的銷售模式類似京東自營,整合供應商的商品面向用戶銷售,之後提供對應的售後服務。

為了提升 APP 的留存,公司高層決定成立社區模塊,但由于某些原因,我們做了半年 PGC 之後,就轉型為 UGC .

由于 APP 從站外引流時,營銷有點誇大,甚至會插入某些做不到的承諾,導緻人群有點雜,以至于社區轉型 UGC 時,總監則認為這些人群有 1% 是 APP 核心業務的目标用戶,而 99% 是閑逛用戶。

如果要明顯提升 APP 留存,那麼我們要優先服務閑逛用戶,從數據預估來看,隻要閑逛用戶留下 50%,APP 留存就可以提升一倍。

對此,他在規劃社區内容時,将沙雕搞笑、情感等泛娛樂内容也納入重點,每天需提供 50 條泛娛樂内容,占總體内容數的 50%。

但事與願違,在我們持續注入半年後,社區留存依然很低,并且新用戶占比非常高,也就是說每天來的用戶基本是新用戶,可以說明我們提供的内容,無法吸引用戶留下來。

也許你看到這裡,會忍不住哈哈大笑,覺得我的總監不懂用戶研究、定位等所謂的互聯網思維。

但這種現象并不少見,比如百度網盤,是百度推出的一項個人雲存儲服務,支持相互分享文件。但它提供過論文查重、垃圾文件清理、遊戲、小說、商城、小程序等關聯性很低的服務,以至于百度網盤到現在還沒傳出盈利的消息,仍被認為是賠本買賣,而專注雲存儲領域的 Dropbox 或 Box,2021 年營收都超過了 15 億美元,并且實現了階段性的盈利。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社區運營的3個陷阱)3

對此,我的建議點:屬于垂直領域的 APP,所有的模塊,包括社區、資訊等,都應該緊緊圍繞核心業務,比如專注港美股的富途證券,在富途 APP 内成立的社區牛牛圈,不管是話題、直播還是課堂等,基本都是提供港美股相關的内容。

如果公司有其他探索性業務,與核心業務關聯性很低,建議可以為探索性業務做新的 APP,然後有核心業務的原 APP 可以提供一定的廣告曝光位,為新 APP 引流。

即使這些探索性業務失敗了,也不會影響現有的核心業務,比如新浪做的新社交 APP 綠洲,剛上線時,微博 APP 給了足夠多的流量曝光位,比如閃屏頁、熱門話題等,雖然綠洲發展了 2 年,依然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态,但對于微博沒有什麼影響。

二、認為内容就是一切

過去,我們一直強調「内容為王」,認為有了優質内容就可以把社區做起來,進而形成社區的壁壘。以至于我之前負責的社區(簡稱我社區),不管是做 PGC 還是 UGC ,都在不斷搬運酷安、什麼值得買等社區所謂的高質量内容,甚至靠洗稿的方式實現過日産 200 多篇(而我社區每天活躍人數最多 5w 人),結果我社區的互動率跟留存一直在某個值徘徊。

無獨有偶,犯過類似錯誤的還有悟空問答 APP ,它是字節跳動曾寄予厚望的産品,對标知乎做高質量的問答社區,并且創立之初就用鈔能力從知乎挖走了 300 位大V,開出單篇回答 500 元的高價,以至于大V 王瑞恩說人生第一輛車就是在悟空問答上賺出來的。但短短 4 年的時間,悟空問答走完了從生到滅的輪回,在 2021 年初停止了運營。

這種現象,表面可以解釋為用戶群體不一樣,對内容的喜好度不一樣。而背後則是忽略了一個核心點:不管是社區還是社交,本質上都是找到同類人,去尋找自己認可或自己被認可的人

也就是說,用戶認可内容,比如點贊、評論,背後是認可與他價值觀或想法一緻的人,包括創作者。比如我在刷抖音時,對自己認可的短視頻,會給它點贊,然後看評論區,希望找到與自己觀後感相近的評論。如果看到評論區有人說出了自己的觀後感,那麼瞬間有種「臭味相投」的感覺,不由得會心一笑,忍不住點贊或評論。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社區運營的3個陷阱)4

而對于創作者也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認可,背後是希望自己的價值觀或主張得到理解與認可。

比如我社區從酷安挖來了幾個大V,每月給幾百元讓他們發内容,但不到幾個月,他們就不想做了,原因是發表同樣的内容,在酷安有成百上千用戶與他們互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得到尊重,而在我社區基本沒有人與他互動,讓他們感覺不到被認可。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社區運營的3個陷阱)5

所以,對于社區,内容是鍊接人與人的橋梁,讓人感受到社區本身或活躍在社區的人的理念,進而篩選出同類人,為他們打造出一個好友的互動空間。

這裡就可以延伸出社區的一個活躍指标:互動率。而這個指标也可以适用于每條内容。

互動率 = 互動人數 / 曝光人數;互動人數 = 點贊人數 評論人數 (需去重)

但内容數太多太少也不好,要麼内容得不到充分曝光,要麼用戶刷着刷着就沒新内容看了。這就要講究供需平衡,而我之前通過簡單的公式計算我社區每天所需的内容數:

  1. 社區總曝光量:社區曝光人數最多為 10w (點擊社區進入默認首頁的人數為 8w,其餘 3 個頻道的點擊人數為 2w),而一屏同時可以給 2 條内容完整曝光,算起來社區總曝光量為 20w。
  2. 單條内容所需曝光量:由于我社區數據體系不全,當時借鑒競品京東逛社區,發現京東逛社區的内容要達到互動率 0.3%(點贊數 15 個),給予視頻的曝光量平均為 0.5w。
  3. 日供内容數:社區總曝光量 / 單條内容所需曝光量,從前兩步可以初步知道我社區日供内容數控制在 40 個左右。

備注:我社區完全借鑒今日頭條 APP,UI 布局上方是頻道,作為内容分類,下面是内容列表,展示内容的摘要。如果内容的摘要完整展示,則視為該條内容完整曝光。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社區運營的3個陷阱)6

三、規劃總是大而全

我們做社區規劃時,大到社區方向,小到社區的某個小項目,都希望大而全,特别是規劃内容類型(比如情感、音樂),恨不得越多越好,試圖将所有用戶的所有興趣都囊括在裡面。

這裡不得不提印象筆記,凡是筆記軟件稍微火一點的功能,它都做了,如下:

  1. 類 Notion 功能:block模塊化,一個字都可以是一個小模塊,對此印象筆記推出超級筆記,讓筆記變成一個個模塊可以輕松拖拽,建立知識的鍊接;
  2. 類 Roam Research 功能:雙鍊功能,在筆記之間實現鍊接,印象筆記為此還額外增多智能标簽等功能,讓筆記與筆記之間建立更多的雙鍊;
  3. 類 Xmind 功能:印象筆記也推出思維導圖,讓用戶可以随意發散自己的思維;
  4. 類 Flomo 功能:Flomo 是一款類似發微博動态的筆記工具,對此印象筆記像素級借鑒了,并且推出輕記功能;
  5. 目前大家都在做的功能:協同工作 & 空間。

然後,印象筆記将這些功能集成到一個模塊化的工作台,讓我們可以做做日程清單、畫思維導圖、記讀書筆記。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社區運營的3個陷阱)7

聽起來是不是很牛逼?但實際體驗卻是,印象筆記非常臃腫,打開後時不時卡頓,需等待十幾秒。有時候腦袋蹦跶出一個想法,等打開印象筆記,想法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要知道,記筆記最重要就是記住腦子突然蹦跶而出的想法,而整理筆記才是将這些想法進行擴充或鍊接。

更為糟糕的是,印象筆記的每項新功能,相較于競品,都是 60 分水平。比如思維導圖功能,Xmind 可以支持插入圖片、在節點間建聯系、概要以及外框等,讓我的思維發散後可以快速收攏起來,并且還可以做出簡潔美觀的知識地圖,而印象筆記的思維導圖,僅僅支持建節點、插圖标等基礎功能,形同雞肋,食之無味。

對此,我非常認同周鴻祎在《周鴻祎:創業二十年,分享我的一點想法》提及,再偉大的産品都是從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開始

比如 Facebook 起步的時候,是哈佛男生用來和哈佛女生約會的工具。于是,它變成了哈佛學生們喜歡用的東西,後來慢慢延展到美國更多的大學,後來從大學延展到社會。最後才實現了今天所謂「連接人類的偉大夢想」。但這個偉大夢想的起點,就是從一個約會軟件開始的。

比如國内的社交霸主微信,日活 11 億,相當于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微信,而且通過微信,我們可以實現聊天、看文章短視頻、購物支付等絕大部分的日常需求,但微信剛創立時,微信的官方介紹還是「騰訊微信服務,帶給您全新的消息體驗」,主打的功能是:快速消息、照片分享,以及設置頭像。

此時張小龍關注的重點,自然是與消息聯系更緊密的「溝通」,直到 5.0 版本加入綁定銀行卡等支付功能,微信才作為今天的移動生活場景,鍊接更多的商業領域。

所以,我建議做規劃時,要認真思考三個點:産品,為誰,解決什麼問題 / 提供什麼服務。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對産品的主要用戶群體非常熟悉, 以及非常了解産品的服務路徑。

這理論應用在調整内容類型,不妨拉取最近兩個月的真實用戶自主發布的内容,然後提取關鍵字,去總結内容的規律:内容類型是什麼、他們在意什麼,以及這些在意點有沒被滿足?

比如我之前調整内容規劃時,發現用戶發布的 500 條内容,咨詢買什麼(2000元買什麼牌子的數碼好)的占比超過 40%,因此我把情感、遊戲、美女、拍照、電影解說等内容類型進行收縮,甚至直接取消。

最後,我做社區這段日子,感受最深的就是不要把用戶當數字

身邊的運營都是過于站在數據的角度,把用戶當作數據,崇尚 KPI,隻要達到 KPI 指标,獎金到手,就算完成任務,這就導緻産品、運營都在盲目追求所謂的增長,不去深挖主流用戶的深層需求,直接加關聯性不大的功能,以至于讓産品的功能變得繁雜又亂。

而我們對産品的改動,用戶都能切實感受到,比如我們社區轉型時,精簡内容類型,重新設計 UI 後,一些粉絲立馬在群裡發表了他們對社區改動的評價。

社區運營是用戶運營嗎(社區運營的3個陷阱)8

作者:貓曉豆豆,社區運營,會一點知識管理。貓曉豆豆。

本文由 @貓曉豆豆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