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郭巨埋兒人物形象

郭巨埋兒人物形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5 11:22:46

郭巨埋兒人物形象(淺析畫像磚上的孝道)1

鄧縣劉莊南朝畫像磚

孝子題材的故事常見于漢以來的畫像磚(石)中,内容豐富,長期以來深受關注。“郭巨埋兒”是孝行題材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博物院藏郭巨埋兒畫像磚為主,對比山西、湖北等地出土的郭巨埋兒畫像磚,探讨孝文化的重要性。

郭巨埋兒人物形象(淺析畫像磚上的孝道)2

郭巨埋兒畫像磚局部(左)郭巨之妻(右)

郭巨埋兒人物形象(淺析畫像磚上的孝道)3

郭巨之妻與顧恺之《洛神賦》洛神服飾的對比

郭巨埋兒畫像磚,是南朝時期畫像磚,整體陶質,長338厘米,寬19厘米,厚6厘米。1958年河南鄧縣學莊村出土,現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其制作之精美,對情境刻畫之細微,是相關題材中的代表。

1957年12月,河南省鄧縣西北30公裡的學莊村在興修水利時,發現了一座彩色畫像磚墓葬,随後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對它進行了清理和發掘,出土陶器、錢币等各類器物數十件。這座墓葬全部是用特制的浮雕畫像磚築成的,所有的畫像磚都是對縫緊密,并用石灰鑲砌,四壁如新。這樣的墓葬,當時在我國考古史上還是第一次發現。由于該墓沒有明确的紀年,考古人員根據其墓葬形制、墓門壁畫、彩色畫像磚以及随葬陶俑等綜合分析、比較後,認為它與江南地區魏晉十六國時期所流行的畫像磚墓十分相似,推斷墓葬的年代可能是南朝。

此墓中畫像磚的磚型和紋樣很多,有劵頂用的楔形磚、墓底用的花紋磚和墓壁用的各種彩色的畫像磚,發掘和收集起來的共60種。特别是彩色畫像磚構圖緊湊、線條流暢、内容豐富,共發現有34種不同類型,每一塊都是一個完整的故事畫,郭巨埋兒畫像磚就是其中的一塊。

郭巨埋兒畫像磚位于學莊墓室東壁的第7柱,其表面光滑堅硬,畫面内容為“郭巨埋兒得金”的故事。這塊畫像磚的繪圖,其背景樹木蔥郁,郭巨位于畫面左側,身着長衫,手拿鍬做挖土狀,畫面右側是郭巨的妻子懷抱幼兒,兩者中間繪有一釜黃金,上有紅色“金壹釜”三字。整幅畫面看起來輕松愉悅,字的提示幫助我們确認畫面為“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的故事。

郭巨埋兒畫像磚反映的是古代“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兒”的故事。郭巨為了養活母親,決定埋掉年僅3歲的親生兒子,及掘地三尺,見黃金一釜。

畫像磚中的彩色是用多種顔色重點地填塗而成,畫中位于中間釜右側的是郭巨之妻,其衣服由紅綠兩色構成,衣帶上飄,生動逼真,看上去豔麗奪目,不管是從發髻還是服飾上看宛若顧恺之《洛神賦》中洛神的造型,釜左側郭巨的衣服則是部分添繪塗有紅色和綠色,衣袖飄動,使動作看起來更有動感,作為背景的樹木和枝葉則以綠紅為主,磚的周圍則用忍冬紋(忍冬俗稱金銀花,其花長瓣垂須,黃白相半,淩冬不凋,故稱忍冬)裝飾,整幅畫構圖嚴謹,色彩濃郁,堪稱彩色畫像磚中的精品。

衆所周知,魏晉南北朝時期,兩漢時盛行的畫像磚在北方地區由衰微發展至逐漸絕迹。鄧州學莊畫像磚墓是中原地區僅見的兩漢之後的畫像磚墓,其題材繁多,内容豐富。其中涉及畫像種類多達34種,主要是反映墓主人身份的儀仗、武士、奴仆、舞樂等,還有當時極為流行的孝子故事以及四神、麒麟等和當時宗教信仰有關的題材。

孝道故事是鄧州衆多畫像磚中表現的主要題材之一,雖然隻有兩件,但它們卻簡單明了地反映了南朝時孝道題材的盛行。這件郭巨畫像磚中的故事最早見于《太平禦覽》卷四一一引劉向《孝子圖》,是一個欲埋兒以養母因之掘地得金的故事。古人郭巨,為了養活自己的母親,決定将幼子埋掉,他認為“子可以再有,母不可複得”。當然,最後的結局是孩子沒有埋,母親也得到了贍養。

郭巨埋兒人物形象(淺析畫像磚上的孝道)4

鄧州出土的“老萊子娛親”磚

在鄧州出土的畫像磚中,另一塊題為“老萊子娛親”。《太平禦覽》卷四一三引師覺授《孝子傳》說:“老萊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着斑爛之衣,為親取歡,上堂腳跌,恐傷父母之心,僵仆為嬰兒啼。”我們看到,在畫像磚中右側放有一張床,上面搭有帷帳,老人倨坐在床上,男前女後,表現出鼓掌歡笑的形态,其左前方還有一人做匍匐狀,頭挽花髻,生動地表現了老萊子故作幼兒姿态以娛雙親的情景。

孝道題材的畫像在漢代已多有出現,隻是在中原地區漢代的畫像中卻很少見,一直到南北朝時期這種題材才盛行。從洛陽發掘出土的幾件北魏石棺椁上,我們看到有這樣題材的線刻畫,大約在北魏中期以後,孝道題材故事已成為中原地區世俗文化藝術中的主要題材,在當時的民間廣為流行。

由此可知,孝道題材的文化故事,應當興起于漢代,真正盛行卻在南北朝時期。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大族門閥為了鞏固自己集團的利益,利用孝道的觀念來維持其家族内部的團結。而這種忠孝的觀念,也恰恰迎合了當時統治者的觀念,他們想利用這種方式來解決皇族内部的争鬥,從而使孝道題材故事得以流行。同樣,漢朝以來,許多世人都在利用舉孝廉進身官階的方法來顯示自己的孝行,但其最終目的則是為了自身的名和利。在這種社會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使更多的人傾向于對孝道題材畫像的應用,從而使南北朝時期的墓葬中出現了孝道題材,并且十分盛行。鄧州南朝畫像磚墓恰恰是這一題材的一個縮影。

另一方面,鄧州南朝畫像磚繼承了東漢晚期南陽地區所流行的浮雕方法,用線條突出來表現人物形象,在描繪上比漢代畫像磚有了很大的進步。從郭巨埋兒畫像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其繪畫中的人體比例均勻,能準确反映出人物的各種動作姿态,并且十分細膩生動。同時,這一時期的畫像磚在描繪場景時增加了簡單的襯景,如郭巨埋兒畫像襯以林木作背景,雖然畫中樹木主幹挺立,枝丫分杈,還處于中國山水畫的啟蒙期,但它對于畫面的美觀完整,以及突出畫像磚主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此外,鄧州南朝畫像磚大多填染有顔色,其着色方法為重點填彩,在某種程度上,多是受到了南朝拼鑲畫像磚的影響,這種繪畫的手法更好地體現了畫像磚制作工藝的進步和制作工匠的聰明才智。

關于“郭巨埋兒”故事的畫像題材在孝道文化故事題材中十分常見,但由于其流傳時間和文物自身出點的不同,它們之間存在着許多相同之處,也有個體的差異。

郭巨埋兒人物形象(淺析畫像磚上的孝道)5

山西壺關出土的“郭巨埋兒”畫像磚

1989年,山西省壺關縣南村宋代磚雕墓出土的“郭巨埋兒”磚,其磚面刻二人,一男子戴軟腳幞頭,着翻領開襟半衫,雙手合攏下垂。男子身後刻一梳髻的婦人,懷中抱一孩童。細審畫面,該男子雙眼下視,似乎在看地上什麼東西。墓内磚雕采用浮雕形式,畫中人物神情刻畫較準确。

2001年8月,山西省沁縣故縣鎮中學校内發現兩座金代仿木結構磚室墓。郭巨埋兒磚雕位于二号墓墓室西壁右側。磚質的模制人物,黏合在方磚泥坯上再焙燒成磚雕塊,24厘米見方,或直接粘接在墓壁的鑿凹裡。孝行磚雕的人物形象,手法粗略、表現簡陋,反映了民間匠人和世俗冥物的藝術水準。

郭巨埋兒人物形象(淺析畫像磚上的孝道)6

湖北省襄陽城西虎頭山出土的“郭巨埋兒”磚

1984年2月,湖北省襄樊市青山機械廠在襄陽城西虎頭山的東北麓賈家沖發現一座磚室墓,由于其破壞嚴重,隻能從出土文物推測其是南朝至隋期間的墓葬。其中出土有“郭巨埋兒”磚共三塊。一塊位于甬道北部緊靠墓室的第四磚柱中部,另兩塊在封門牆中。畫面為郭巨持鍬挖土,地面露出一釜金,左為巨妻,懷抱小兒,背景有山石、樹木,四周有忍冬紋邊框。此墓中畫像磚題材、造型和雕刻技法與鄧縣彩色畫像磚有許多相似和一緻。特别是這塊孝子故事題材的畫像磚,其造型相近,風格一緻,就連其畫面也有幾分類同。

郭巨埋兒人物形象(淺析畫像磚上的孝道)7

山西省潞城縣城出土的“郭巨埋兒”雕磚

山西省潞城縣城北北關村磚窯在取土時發現一座宋代磚室墓,二十四孝人物故事磚雕鑲砌于墓室下部束腰部,“郭巨埋兒”雕磚就是其中一塊。畫面上刻二人,左刻一戴幞頭、着開襟袍服、手持鐵鍬的男子,右刻一梳盤髻、着羅裙、抱孩童的婦人。此墓中的磚雕采用凹雕線刻的形式,因此線條較為流暢,人物形象刻畫準确,其神态自然逼真,表現力較強。

“孝子”題材自漢開始流行,魏晉南北朝時多出現在墓室壁畫、畫像磚上,但在隋唐時期較為少見,直至宋金時期又作為墓葬的裝飾題材流行。《孝經》謂之“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 “夫孝,始于事親,忠于事君,終于立身”。謝幼偉在《孝與中國文化》中說:“中國文化在某一意義上,可謂‘孝的文化’。”孝子故事一直是人們所追求和信奉的觀念,孝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統治階級治國的重要工具,統治階級大力鼓吹和宣揚孝道,使之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甚至在墓葬中的畫像磚上得以彰顯。郭巨埋兒畫像磚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内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