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去上學?上學的目的是什麼?”這是孩子在上學路上,經常會問到的問題,而且其實大多數人小時候都會有過這樣的疑問。
孩子學習的興趣來源于學習動力的激發,學習動力的激發則需要端正其學習态度,而要端正其學習态度則需明确其上學的目的。對學習有興趣的孩子,學習積極性才能被調動起來,從而真正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那麼,為什麼要去上學呢?
上學除了追求一張文憑之外,更多的是體驗這種成長的環境。雖然上學需要刻苦讀書,但是能感受到充實起來的快樂,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之中,會不知不覺地受到熏陶,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有利于孩子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完整地人格。
上學是對世界的一個認知過程,學校是超濃縮地、把過去幾萬年人類總結起來的經驗教授給孩子,孩子通過學習,在短時間之内将這些見解、經驗轉換成自己的知識,更好、更多地了解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
上學除了為了獲取知識,也是為自己的以後尋求更多的機會。一方面,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與人際交往的方式是孩子以後謀生的手段;另一方面,學校裡所結識的三觀相同的朋友也是孩子未來的助力。
01家長要端正上學的目的
每個人都需要将個體社會化,個體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中,将社會所期望的價值觀、行為規範内化,獲取社會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以适應社會變遷的過程。
而上學是個體社會化的必要過程,學校就是一個微型社會,是社會的預演,孩子沒有上學所帶來的經驗,直面真正的社會會很困難。
大家可以将這張漫畫給孩子看,這堵牆可以看做是個體内心與外部世界的屏障。一個人趴在牆上什麼也看不到,而另外一個人書籍、知識的儲備,他就能看到牆外的世界。
讀書其實就是給孩子一個更好的視角,讓孩子能夠更好、更多、更清楚地看這個世界,從而有更多的選擇。
其實,讀書沒有那麼多功利性,而是要讓孩子探尋興趣,體會到讀書背後的幸福和快樂。
02我們為什麼要上學?
我們為什麼要上學?父母可以将“放牛娃”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為什麼要放牛呢?賣錢;買了錢之後呢?蓋房子,娶媳婦;然後呢?養孩子;養孩子做什麼呢?放牛。……如此反複,祖祖輩輩就這樣輪回。知識的局限性讓“放牛娃”無法認識到這個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隻能一代又一代活在輪回中。
如果在這個輪回中,加入一個上學讀書的外力,就完全可以改變生命的軌迹,孩子可以通過上學學習看到精彩的世界,如果學識能達到一定水平,還可以從看到的世界中進行取舍選擇,這就是上學的意義。
如果是小學畢業,在農村可以種地,在城市可以做保潔、保安、打零工,有一些頭腦的可以做個小商小販,主要是掙辛苦錢;如果是初中畢業,就可以操控一些簡單的機械,學習一些知識,可以做到科學種植、養殖;如果是高中畢業,可以選擇的行業更多;如果是大學畢業,甚至是碩士、博士呢?除了能選擇自己的行業,還可以發明創造,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實現人生的價值。
03正确引導孩子的職業價值觀
我們首先要樹立孩子正确的職業價值觀,放牛、種地、當保安,丢人不丢人?不丢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隻要不偷不搶,靠自己雙手的勞動,一切能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值得被尊重的,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是在為人類進步發展做貢獻。
所以,家長不能給孩子樹立錯誤的職業觀,比如,如果你不好好讀書,将來就隻能做保安、保潔等等。這樣的教育理念會誤導孩子這些職業是人們所厭惡的,我們不能小瞧任何一個職業,因為所有的職業都是偉大的,所有職業組合在一起才形成了完整有序的社會。
上學多,可以獲取更多的薪酬,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也更多,因為更高的薪酬所以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可以讓家人擁有更高生活的質量,這樣家人的幸福指數相對來說也會更高。
家長需要從這樣的角度來引領孩子,正确認識“讀書”。
所以,家長需要通過鼓勵孩子樹立正确的勞動觀和價值觀,去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為什麼要去上學。上學,可以讓自己學到知識,将來也可以用學到的知識來發揮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可以去幫助别人、服務社會。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人窮極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自我實現的需求,渴望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得到滿足、快樂和安慰,充分實現自身的價值。
所以如果想要實現自己的遠大志向,就去讀書。讀書,不是為了功利性的金錢和權利,而是可以由此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特别是要把孩子的當前和未來聯系起來,這樣引領孩子明确學習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