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清華學霸的一張作息表火爆全網,作息表上的安排真的是密密麻麻。
讓人感覺每一分每一秒,都被這位學霸牢牢地抓在手心裡。
很多網友們驚訝的同時也感歎,這就是學霸與普通人之間的區别。
這種自律,真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
而自律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相信大家早已知道。
今年,海南高考900分考生吳京泰在分享自己的經驗時,就提到了自律。
他說:“我每天的作息都比較規律,鬧鐘響了立馬起床,從不賴床。”
即使在高考結束後,他也依然不會放縱自己。
廣西南甯三中的蒙瑞俊高考成績723分,在分享他的個人經驗時,也提到了自律。
我們從很多成功人士那裡得到,自律很重要這一信息,但是卻鮮有人做到自律,這是為什麼呢?
Ⅰ
這就不得不提到,内在驅動力。
自律,是指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遵守法度,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而内在驅動力就是促使我們變被動為主動的力量。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他30歲開始寫作生涯,到如今已有42年。
創作出了《且聽風吟》、《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衆多知名作品,而他每年保持這麼高的産出,是因為什麼呢?
就是因為他的高度自律。
而他之所以能做到如此高度的自律,就是因為他很熱愛寫作,這份熱愛給他帶來了無窮無盡的内在驅動力。
寫作是一件非常消耗人的事,需要靈感,需要身體。
村上春樹寫小說後,很長時間都閉關在書房中,因此缺乏運動,身體逐漸吃不消,注意力也難以長時間集中。
所以他開始嘗試跑步,每天跑10公裡,沒想到這一跑就跑了四十多年。
不但成功戒掉了煙瘾和過多的脂肪,還跑成了一個馬拉松運動員。
如果沒有這份寫作熱情,這份内在驅動力,我想他能堅持十天半個月,卻很難堅持幾十年。
知名漫畫家夏達,她大學畢業後,就開始了北漂生涯,幻想靠畫畫養活自己。
但是漫畫家的收入極不穩定,有時收入難以支撐她的生活,所以她要挨着饑餓繼續畫畫。
身體也因為經常熬夜作畫被拖垮,所以至今夏達的身體也不是很好。
但是她從未想過放棄,也從未拖稿,這就是因為她熱愛畫畫,所以她可以忍受一切困難,保持高度自律。
很多家長要求孩子自律,但是孩子如果沒有内在驅動力,那麼他們就不能真正做到自律!
Ⅱ
那我們該如何提高孩子的内在驅動力呢?
如果說幫助孩子找到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這一點有些不切實際,因為有很多人人并沒有自己很喜歡做的事。
丹尼爾·平克在《驅動力》一書中率先提出驅動力3.0的概念,他認為自主、專精、目的這3點是核心要素。
★自主
當孩子能夠有選擇性地去行動,進行自我管理,那麼就能最大程度地調動主觀能動性。
更能體會到完成任務時的滿足感,自然會加強自己的内在驅動力。
比如,我一同事,她家裡條件不好,她想的是3年内存滿50萬,改善家裡經濟條件,為此她除了做公司工作,私下還會去兼職。
這個行動,是她自己選擇的,當她看着卡裡的存款一點點變多,滿足感油然而生,促使她存更多錢的驅動力就會加深。
★專精
知名作家格拉德韋爾在《異數》一書中指出: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隻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每天不斷練習,進步一點點,長期的堅持,那麼自然會達到非同一般的成就。
比如,樂寶想打籃球,于是我讓他每天打籃球一小時,開始他怎麼也打不好,很沮喪,想放棄。
後來我鼓勵他每天練習,肯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厲害,堅持了小半年後,他進步顯著,打籃球也越來越有信心。
★目的
目的其實也就是目标。
很多人都會制定目标,但是鮮少有人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目标。
太容易的目标,我們會覺得沒意思,太難的目标,我們又會因為崩潰選擇放棄。
所以給孩子制定目标時,一定要是比他能力稍微高一兩個級别的,這樣才能讓他堅持下去。
而當這個目标完成後,他也會由衷感到興奮和滿足。
所以,想要孩子擁有高度自律,首先就要提升孩子的内在驅動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