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20:08:52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

退思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同裡鎮,始建于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是一座具有晚清風格的名園,用地面積雖小,卻集多種造園手法于園内,主題鮮明,景面文心。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2

退思園的初代園主人是清代光緒十一年,安徽兵備道任蘭生被彈劾革職後,返回故鄉同裡,耗資十萬兩白銀建造宅園,并請鎮裡詩文書畫的雅士袁龍主持設計。園名取自《左傳》的“進思盡忠,退思補過”之句。以示自己反省己過,韬光養晦之意。此主題貫穿于整座園林營造中,園中許多景物的取名中也能窺見蹤迹,構成了退思園的文化主基調。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3

退思園占地面積5674平方米,建築面積2622平方米,橫向布局,整體布局從西向東依次是宅邸、過渡小庭院、園林3個部分。其中的園林部分是其中的精華。園林中的亭台樓閣、橋廊榭軒,都圍繞一個中心水池而建,并緊貼水面而造,被稱為蘇州園林中最為著名的“貼水園”。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4

退思園布局隽巧适度,全園簡樸淡雅,水面過半,建築皆緊貼水面,園若浮于水面。園内綠水蕩漾、古色古香,猶如步入天然水墨畫中。歲寒居、水香榭、退思草堂、眠雲亭、天橋等一衆美景正是“莫道園林小,佳境知多少”的寫實。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5

住宅分内外兩個部分,外宅為三進廳堂,了尋常起居的廳堂之外,尤以“走馬樓”為特色。東側内宅,建有南北兩幢各五樓五底的'畹香樓',樓與樓之間由東西雙重廊與之貫通,形成走馬樓格局,稱'走馬樓',為江南之冠。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6

中部庭院憑借疊石與景觀建築,在住宅與花園起到了過渡作用,有迎賓待客的功能。庭院是以回廊圍合而成,院南建有迎賓館、歲寒居,做主人會客、宴客之處;院北建有坐春望月樓,是供客人居住。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7

船舫一般鄰水而建,退思園小庭院中船舫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一葉“旱船”。于庭院中立船舫,令人眼前一亮,其意更是别具心裁,船頭朝東,正是有将遊人引往東部“勝景”之意,它與院子内的湖石花台相對,而湖石花台所遮擋的景色,正是通往東部園林區的月洞門。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8

東部為全園的精華,全園景觀富于變化、主次分明、園内有園、空間布局巧妙,充分利用水面有限的空間創造出豐富的景觀,是以少勝多的園林佳作。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9

穿過月洞門,就是園林區的第一處建築,鄰水亭“水香榭”,全園景色豁然開朗,但見碧水悠悠,四周建築環列有序,綠樹掩映,山石蒼古。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0

自水香榭向北遊覽,可達園林區的主體建築“退思草堂”。草堂位于中心最北岸,也是全園體量最大的建築,古樸素雅,卻别具一格。草堂為卷棚歇山頂,鴛鴦廳構築,廳内有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所書的傳世名品《歸去來兮》碑拓。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1

過草堂東側的三曲橋,可至“眠雲亭”。亭名取自唐劉禹錫詩中“欲知花乳清冷味,須是眠雲卧石人”詩意。亭子立于山石之上,藏于草木掩映之間,登上小亭,視線豁然開朗,對岸的水香榭,退思草堂,蓮花池一覽無餘。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2

菰雨生涼軒位于全園東南角,是一處臨水小軒,位于水系凹處,更添幽深雅緻。軒名取南宋姜夔《念奴嬌》詞“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句意。一曰取意西湖“三潭印月聯句“涼風生菰葉,細雨落平波”句意。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3

此軒背臨荷池,原軒周植荷花菰蒲,蘆葦搖曳,軒南植芭蕉棕榈,夏秋時節,軒内涼風習習,荷香陣陣,有”冷香飛上詩句“的妙趣,逢陣雨突至或細雨淅淅之時,荷葉、菰蒲、蘆葦、芭蕉自成樂器,相和成妙音。軒内有聯:“種竹養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據傳由彭玉麟贈給園主任蘭生,意在勸慰其官場失意。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4

菰雨生涼軒,軒小而簡樸,其名及周圍草木,都暗示了此處環境淡泊、凄涼,隐晦的表達了主人官場失意,内心略為凄涼的心境,由高聳的眠雲閣之暢懷,一路下降至貼水小軒,園主人将跌宕的心境,巧妙地隐于此間。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5

自菰雨生涼軒遠望,可望見池東北角,由水香榭,全園制高點攬勝閣,與主體建築退思草堂組合而成的美麗風景,三座建築高低錯落,進退有緻,變化中又富有韻律美。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6

過菰雨生涼軒,向西有跨水“天橋”,穿而可至辛台,為一二層鴛鴦廳。出辛台向北,至退思園第二座舫形建築——鬧紅一舸。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7

鬧紅一舸取名自南宋姜夔《念奴嬌 鬧紅一舸》中“鬧紅一舸記來時, 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句意。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8

紅色小船浮貼于池上,似小舟将行,人立于船頭,見微波蕩漾,山色翠微,恍如遺世隐居,飄然欲仙。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19

退思園的二船:旱船與鬧紅一舸,極富趣味與深意,作為景觀建築而言,點綴了空間,點綴了水系,破除了方形庭院與所有建築都環池而布的呆闆;于人文精神而言,小舟總是一個含有遠航期望的意向,出世隐居的主人,将心中那一分再次入世的高志,隐晦地托于這二小舟上。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20

過鬧紅一舸,經九曲廊後就可再次回到水香榭,完成繞池一周的遊線。回廊上設九扇漏窗,内嵌石鼓文,是一種先秦時期的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21

九幅漏窗,書九個字,連成李太白詩句“清風明月不須一錢買”,所謂“清風明月不須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詩意,體現園主人淡泊功名、寄情山水的灑脫。遊覽意趣與園林意境倍增,故此九窗也稱“詩窗”。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22

退思園的設計高明之處,不僅在布局精巧,更在主題鮮明。布局精巧體現在一是園内建築進退有緻,高低起伏,使之在小面積内布置如此多的建築也不顯得逼仄呆闆;二是充分利用了建築之間的對景關系,形成了一條縱向,兩條對角的視覺軸線,達到了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23

主題鮮明在全園圍繞“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而展開,是景面文心的佳作,更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赤膽忠心隐晦地融合于園林山水間,讓美景與忠魂永存于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同裡古鎮。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24

退思園的風光果然名不虛傳!各種樓亭宇軒都像漂浮在水面上一樣,頗為震撼!東方水城裡的古鎮确實有水的靈秀美,景色獨特、文化豐富與設計頗具匠心而深受世人關注。

清代古典園林造園風格(晚清私家園林建築的精典)25

退思園是小型園林的典範,在有限的地域和空間内,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天然博物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