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富士康出的汽車

富士康出的汽車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06 01:51:29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1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2

原創首發 | 金角财經(ID: F-Jinjiao)

作者 | 夢清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3

電動車賽道迎來新玩家,這次下場的是代工大王富士康。

日前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發布了新車型Foxtron Model B的預告視頻,将于10月18日舉辦的年度科技日正式揭曉。

與Model B同時發布的,還有一款名為Model V的電動皮卡。

Model B、Model V乍一聽,還以為是特斯拉委托富士康代工的新車型出來了。

但實則不然,這兩款車真真是出自富士康的手筆。

2020年,富士康與裕隆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鴻華先進,其中富士康持股51%,享有絕對的控股權,Model B與Model V就是由該公司推出并打造。

代工蘋果手機的富士康要造車,聽起來有些喜感,但富士康自己卻很認真。

多年前,富士康創始人兼前董事長郭台銘曾在内部會議上表示:“蘋果汽車不過是四個輪子的iPhone,我們既然能造iPhone,為什麼就不能造電動車?”

從2005年收購台灣安泰電業算起,富士康布局汽車領域,滿打滿算已有17年時間,期間内部經過3次造車的浪潮,最終富士康還是自己造起了車。

今年5月,富士康現任董事長劉揚偉提出目标,到2025年富士康電動汽車全球市占率達到5%、電動車産業營收規模達到一兆元、出貨量為每年50-75萬台。

要實現這個目标并不容易,隻是在如今造車新勢力浪潮叠起,電動汽車競争更加殘酷的世界裡,電子行業的代工大王富士康的造車夢,真的能如願嗎?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4

“碰瓷”特斯拉

從去年10月18日的年度科技日算起,一年的時間裡,富士康已經發布了共5款車型:

家庭用的SUV車型Model C、豪華轎車Model E、電動大巴車Model T以及已經預告發布的Model B與Model V。

其中Model T已經于今年3月交付給高雄客運并投入運營,Model C預計10月開啟預定,明年交車。

這樣的上新速度,比造車新勢力有過之而無不及,小米看了隻怕會汗顔。

如今富士康預告發布的Model B是一款定位純電動的兩廂汽車,内飾與價格尚未公布,但從續航能做到500公裡的配置來看,價格應該要比定價20多萬元的、續航超過700公裡的ModelC要低一些。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5

從外部來看,Model B前臉采用時下流行的貫穿式設計,不過車頭的燈條并非完全連通,在中央被可點亮的品牌LOGO隔斷。車尾也是貫穿式的風格,其LED尾燈可以展示出特定圖案,比如前方有行人通過。

不過從側面看,Model B被吐槽很像大衆的ID3,再加上它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特斯拉,也難怪這款車一經發布就遭到廣大網友吐槽。

不過富士康車型的系列碰瓷之舉,恐怕也是富士康隊友裕隆集團帶過來的“老傳承”。

提起裕隆集團,大多人都感到很陌生,但若提起納智捷,想必會生出幾分熟悉——畢竟該款車在鼎盛之時,周傑倫為它帶過言,2015年的成都車展上還為它站過台。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6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7

周傑倫代言納智捷

當初周傑倫一句“我們不必低調,華人有華人的驕傲。我是周傑倫,這是納智捷”,在大江南北引起了不少的關注,2015-2017年,納智捷的年銷量都在1.5萬台以上。

納智捷紅極一時的同時,也被廣大網友吐槽,納智捷的車标,長得實在是像日系的豪華車雷克薩斯。

當時的雷克薩斯,被中國新中産階級奉若瑰寶,他們幾乎是用雙手捧着給豐田章男送錢,排着隊也要搶這款車。

不知道特斯拉看到做何感想,有網友替特斯拉抱不平,當時怎麼沒把Model系列字母車标全部注冊下來呢?

不過特斯拉被模仿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此前,馬斯克曾經聘請菲斯克為特斯拉的汽車設計造型,但菲斯克當時拿出來的方案平庸臃腫,令人大跌眼鏡。

但在其離開後沒多久,卻創立了菲斯克汽車,并推出全球第一輛插電式電動跑車Fisker Karma,這時特斯拉的員工才驚覺,菲斯克将最好的設計留給了自己。

馬斯克曾在2008年對菲斯克提出法律訴訟,但最終輸掉了這場官司。不過沒過多久,Fisker 破産,賣給了中國的萬向集團,但菲斯克保留了商标權。

說來也是巧合,借助商标再度出山的Fisker ,後來也成為了富士康的客戶。

不過還在造車起步階段的富士康,想要借助當紅車企的流量也能理解,自己在造車領域沒啥品牌積累,起個全新的名字沒有關注,若是叫富士康電動汽車,知名度是有了,恐怕也沒多少人會買賬,想一想董明珠造的格力手機就知道了,怎麼聽怎麼别扭。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8

第二個比亞迪?

富士康的車,是一款接一款的推出來了,而且其中的“含富量”很高,尤其是核心零部件,并非靠他人代工。

雖然Model B詳細參數尚未可知,但今年上半年,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曾透露,在電動車關鍵模組及零組件方面,電芯是與國際大廠合作,但模組自制。

富士康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可追溯至十多年前,鴻海旗下的台灣锂科科技公司與上海電氣集團、北汽集團有過合作,共同開發過車用動力锂電池。

今年6月,富士康中國台灣高雄的新工廠破土動工,用以生産電池模組,劉揚偉透露,這是今年電動車重點發展的項目,預計将在2024年一季度試産。

同時富士康也在補足自己在電芯研發生産方面的短闆。今年9月富士康宣布與Indika Energy在印尼成立合資企業,緻力于開發車載磷酸鐵锂電池及生産電動汽車。

同時富士康正緻力于研發固态電池,宣布将于2024年實現商業化應用。固态電池被業内視為繼锂電池之後下一代電池,富士康在動力電池領域的超前的布局,看來也是想分到一杯大羹。

與此同時,富士康也在自動駕駛領域施展拳腳。

畢竟現階段的自動駕駛技術,幾乎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的标配,現在就連造低價神車的五菱,也在與大疆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技術。2022年第一季度,國内L2級自動駕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滲透率超過了30%。

從去年富士康的科技日現場來看,富士康的車型也将裝載來自合作方Mobile Drive 配備的自動駕駛功能。

Mobile Drive是富士康在自動駕駛領域深入合作的夥伴,去年5月,富士康和車企 Stellantis決定,聯合向 Mobile Drive 注資,比例各為 50%,而富士康旗下的鴻海全資智能駕駛技術公司富智捷也由此逐漸融入Mibile Drive之中。

此外,富士康還涉足汽車芯片領域,去年6月,富士康入股馬來西亞科技公司DNeX,間接擁有8英寸芯片工廠;同年8月,富士康收購宏旺電子6英寸晶圓廠。今年5月,富士康再傳出布局芯片的消息,其将與DNeX合資在馬來西亞建造和運營一座12英寸芯片工廠。

目前來看,富士康在汽車領域的布局涵蓋了動力電池、電機、芯片、車聯網、雷達等多個領域,涉足全球多個國家,幾乎已經擁有造車所需要的全部東西。

看這個架勢,富士康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發展,是朝着比亞迪的方向邁進,不僅要造車,還要深入到産業鍊的上下遊。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9

富士康給誰造車?

盡管富士康造車很努力,但實際情況卻頗有些尴尬。

一方面,富士康努力造車不是為了賣車,而是為了謀求代工。

比如與美國初創企業Fisker 簽署合作協議,兩者将合作打造電動車PEAR,預計到2024年量産,年産能25萬輛;最近,富士康又與美國電動汽車初創公司INDIEV簽訂協議,為其第一款量産車制造原型車。

甚至,富士康還幫加州的Monarch Tractor代工造起了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拖拉機,預計2023年一季度開始全面投産。

但富士康在電動汽車領域并不想隻充當代工的角色,它想成為電動汽車領域的安卓系統。

由此,富士康推出了模塊化純電動平台MIH聯盟。基于該平台,主機廠可自主選擇SUV、轎車等底盤設計,并根據主機廠的意願選擇車輪的距離、電池大小、自動駕駛等定制化方案,其中一些組件未來可以進行OTA。

這可類比手機的安卓系統,在安卓系統提供一個底層架構之後,其它廠商基于這個架構來開發個性化功能。而借助富士康推出的MIH平台,車企隻要出品牌,設計等,剩下的萬事都可有富士康代勞。

因此,富士康雖然接連推出了5款車,但到現在為止,也未曾宣布要進入到C端市場中。在去年的科技日一口氣發布三款車型時,富士康表示,這些都是參考原型車,也就是說隻是提供給品牌客戶作為制造參考,可以在富士康提供的樣車基礎上做定制或者改變。

不過MIH聯盟的合作夥伴已超過2000家,但用到該聯盟平台的車企卻寥寥可數,目前來看,隻有富士康自己推出的Foxtron品牌Model系列車型采用的是MIH平台,以及上述提及的,還處于初創階段的Fisker,或将采用該平台。

出現這種情況也不難理解,因為富士康關于MIH聯盟的構想并不容易實現,一方面電動汽車行業發展到這個階段,在市場上存活下來的電動車企都具有一定的實力,他們更願意自己研究車型的平台架構,而非将核心命脈假手他人。

而扶持弱勢的車企,則是前途難料。此前,富士康曾為國内的拜騰汽車輸血,希望借此打開中國市場,但可惜拜騰汽車折戟,該公司前後耗費80多億元連一輛車都沒造出來,富士康在國内拓展汽車客戶,可以說是,寸步唯艱。

而且,國内傳統車企吉利與比亞迪也想做汽車界的安卓。

吉利與比亞迪耗費巨資分别推出了SEA浩瀚平台、e3.0平台,已經算的上是業内頂尖的水平,而且兩者也宣稱也對外開放,是比富士康更有力的對手。

但這或許也是富士康在今年接連接連推出Model E與Model V的重要原因——提供更豐富的選擇,覆蓋更多的潛在客戶。

或許富士康也在考慮放手一搏,參與到C端用戶的市場中,成為衆多新能源車企的對手。

但這毫無疑問是一條更加難走的路,因為如今電動汽車C端市場的競争太激烈,尤其在比亞迪全面崛起和特斯拉降價預期的大背景下,造車新勢力步履維艱。

往後看,電動車的市場競争已經從産品延伸到供應鍊的全方位比拼,富士康造車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還需要市場和時間的檢驗。

參考文章:

1.未來汽車日報《富士康造車,撕不掉“代工”标簽》

2.電動星球《38張圖解析富士康3款電動汽車,Model C/E/T「緻敬」特斯拉,還有自研智能駕駛

3.新熵《富士康造車背後,電動汽車的“圈地運動”開始了》

4.《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

富士康出的汽車(富士康真造車了)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