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棋魂》時,忍不住感慨,時光的運氣真是太好了。
9歲那年機緣巧合之下打開棋盤,巧遇南梁棋聖褚赢,從此,時光的人生和圍棋有了交集。
在褚赢的幫助下,時光兩次戰勝圍棋天才少年俞亮,後來參加青少年杯赢得了冠軍,成了人們口中的天才棋手。
但那時,時光并不了解圍棋,也不喜歡圍棋,還和褚赢大吵一架。為此,褚赢離開了他。這一分别,就是6年。
6年間,時光偶爾也會思念褚赢,但對圍棋,還是不感興趣。
時光真正想了解圍棋,是受身邊小夥伴們影響,如吳迪、何嘉嘉、俞亮等,尤其是俞亮。
這位天才少年,因為輸給時光而選擇遠走韓國,苦學6年圍棋,回國後第一件事就是找時光,再和他對奕。
隔着門,俞亮訴說自己6年來苦學圍棋的經曆,他從未放棄,相信時光也沒有放棄。
那一刻,時光被感動到。他問俞亮,為什麼對圍棋那麼執着?
俞亮說,圍棋雖然隻有黑色白色,卻可以在棋盤上描繪出彩色的宇宙蒼穹。他說自己哪怕再輸給時光,也不會放棄。
時光内心再一次被觸動,他想起了褚赢,強烈地想讓褚赢回到他身邊。那一刻他發現,他開始喜歡上圍棋了。
後來,在學棋的路上,時光一直以俞亮為目标,一路追趕。
而俞亮,也在時刻關注着時光,從未放棄努力。
這一對亦敵亦友的小夥伴,一路相愛相殺,是競争對手,也是朋友,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終于攜手成了青少年圍棋引領者。
作為媽媽,看到這部劇我想到一個育兒道理,玩伴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1、玩伴帶給孩子的影響
我家二寶剛學會穿鞋那段時間,因為分不清左右,偶爾會穿錯。
我糾正了她幾次,她都堅持自己是正确的。
有一次,我帶她去一位朋友家玩。朋友家有個小男孩,比二寶大一歲。
兩個小朋友玩得很開心,我們大們也聊得高興。離開時,我發現二寶把鞋子穿對了。我不由好奇,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她的好朋友說,她的鞋子穿錯了,并告訴她如何區别左右腳。
那一刻我有一點小酸,看來媽媽不如她的小夥伴有影響力了。
美國心理學家朱迪斯·哈裡斯在《教養的迷思》一書中指導出,在孩子們成年前的成長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與他們的玩伴、同學或朋友一起度過而不是父母。她指出,兒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們的小夥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經驗影響。
想想也是,大寶自從上了小學,每天和我們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倒是和同學們常常在一起,或者玩或者一起寫作業。
玩伴對孩子的影響,不容小視。
那麼,玩伴帶給孩子們哪方面影響呢?
(1)孩子們在一起,會産生同伴效應
有個詞叫“同伴效應”,即孩子可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最終逐漸同化。
這其中包括好的影響和壞的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這個道理,這就是所謂的同伴效應。
一個孩子,若他的玩伴家庭教育理念良好,為人正直,那麼這個孩子也會被玩伴吸引,受到正面的影響。
相反,若孩子的玩伴品行不端,學習态度不端正,那麼孩子也會受到不良影響,慢慢地出現一些不好的苗頭。
貝貝熊系列繪本中有一本《傻大膽兒》,講的是以高個子為首的一幫壞小子搶了小熊妹妹的跳繩,小熊哥哥前去跟他們講道理。
沒想到,高個子他們卻以哄騙、激将法等,讓小熊哥哥跟着他們一起去本先生的農場偷西瓜。
小熊哥哥被他們一激,差點做了錯事。還好在本先生的引導下,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堅定地和高個子等人劃清了界限。
可見,孩子有什麼樣的玩伴,就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
(2)玩伴讓孩子們更快樂
我家大寶一個人在電腦上玩小遊戲時,大部分時間她是沉默的,隻能自言自語。
但當她和好朋友組隊玩時,幾個女孩叽叽喳喳地,一會兒這個說“快來救救我”,一會兒另一個說“我成功了”,一會兒她們幾個哈哈大笑。
那種快樂,是藏不住的。
能看得出來,一群人的快樂,比一個人的快樂,要更快樂。
暑假時,大寶他們班裡七八個男孩女孩玩跳繩,大家一個接一個地跳,一個進,一個出,井然有序,孩子們臉上的掩飾不住的開心。
相反,當時有個女孩不會玩這種多人跳繩遊戲,隻能一個人在旁邊跳。雖然她也是開心的,但那種開心,跟一群同學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3)玩伴讓孩子們在競争中進步
《棋魂》中的時光和俞亮就是如此,在競争中你追我趕,互相進步,彼此成就。
時光小時候戰勝了俞亮(當然那時是在褚赢指揮下),俞亮為此不惜遠走韓國6年,學習圍棋。
長大後俞亮戰勝了時光,時光對俞亮說,他一定會追上他的。
他們之間的良性競争,讓兩人的棋藝不斷進步。
我家大寶喜歡畫畫,班裡有幾個女孩和她有相同的愛好,她們經常在一起交流畫畫心得。
女孩們相處得很好,誰畫得好,會不吝指導别人。畫得不好的地方,大家也提出來相互探讨。
大寶說,她們幾個經常一起畫,畫得越來越好看了。
和小夥伴在一起競争,大家都取得了進步。
2、缺少玩伴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人際交往。
李群鋒老師在《兒童社交心理學》一書中說,有數據表明,影響一個人成功的因素中,智能和技術因素隻占15%,更多的是取決于人際關系和社交能力。
孩子雖然小,但也是社會的一分子。
缺少玩伴,孩子就無法進行人際交往,他無法和小朋友們互動,也沒有辦法發展出良好的溝通和合作能力。
未來這種孩子在社交方面就會遇到阻礙。
相反,一個擁有玩伴的孩子,他在與玩伴的交往中,體會着人際交往的規則,也能學習到玩伴身上的優點。
這些都會成為他未來的加分項。
3、父母要不要幫助孩子尋找玩伴?
孩子小一些時,比如學齡前的孩子(尤其是性格較内向害羞的孩子),在尋找玩伴方面,父母要多花費點心思,幫助他們找到與孩子同頻的玩伴,或者幫助他們融入小夥伴中,是應該的。
不過也要尊重孩子,不能強迫孩子跟哪個小夥伴玩耍。
當孩子大一些,有了自己的想法,能主動結交朋友了,父母就不需花費太多心思幫助孩子尋找玩伴了。
但父母也要注意觀察,若發現孩子結交了品格不端正的玩伴,父母需要和孩子談談,給孩子正确引導,避免孩子染上壞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玩伴對孩子固然重要,但父母的陪伴亦不可少。
結語:
玩伴在孩子的成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積極地協助和引導,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夥伴關系。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來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