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公務員申論文章寫作技巧點撥

公務員申論文章寫作技巧點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6 10:03:38

公務員申論文章寫作技巧點撥(公務員申論寫作轉變思維方式是關鍵)1

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在2011年11月27日舉行,全國各地千萬年輕知識大軍踴躍登場,一試身手。我想撰此拙文向大方之家求教,并與入圍者商讨。

思維是人類寫作的主要活動,在寫作中起着核心作用。文章是思維的果實,公考申論寫作同樣是寫作者思維的産物。考生運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公務員思維,展示自己對機關工作的勝任能力與執行能力。申論考試是一種能力型考試,而能力的培養與思維方式密不可分,就某種程度而言,思維方式直接決定了人們的行為模式。

因此,從本質上說,公考申論考查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建立在這種思維方式基礎上的文字表達。思維方式在申論考試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它是内生的、本源性的,對作答思路的形成、文字表達方式和答案内容起着決定性作用,是不折不扣的“核心競争力”,必須把它擺在申論備考的重要位置。

申論寫作隻有憑借思維這一心理機制,在把握申論寫作特殊規律的同時,充分發揮思維的能動性、辯證性、創造性,才能寫出高質量的申論文章。為發揮寫作主體的創造力,提高寫作實踐的有效性,突破公考申論作答的思維定勢,應試者應從以下五個方面有意識地轉變思維方式。

公務員申論文章寫作技巧點撥(公務員申論寫作轉變思維方式是關鍵)2

一、變封閉性思維為發散性思維

申論寫作的主旨通常是機關公務員提供給上級領導的參考性意見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和辦法。于是,有的考生在寫作活動中可能受“申論模闆”、“申論萬能X條”的影響,就把自己禁锢在某種思維定式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被動的定勢思維。申論考試中之所以存在大量的立意平庸、膚淺、甚至是公式化的文章,原因之一就是封閉性思維。

其實,申論寫作跟文學創作一樣,主旨的産生也要經過一個提煉、深化的過程。如果用發散性思維構思,就可克服封閉性思維帶來的弊端,達到“視野開闊、見解深刻、觀點獨到、有創造性”的寫作要求(2009年以來副省級以上職位國考申論作文題的作答要求)。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方式,是一種不依常規而尋求變異,從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維方式。它往往以一個問題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展開聯想,提出多種設想和方案;它不受現有知識的局限,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思維結果由已知導向未知,從而發現新事物、開拓新領域;

它可以幫助考生從各種封閉或狹窄的思維體系中解放出來,使之打開思路,将思維的觸角伸向現實生活的各個角落,使筆下的申論思路開闊、内容翔實。請看2010年國考申論副省級卷第二題,“依據給定資料,談談你從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啟示。

荷蘭的‘圍海造田’與我國的‘圍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還海’與‘退耕還湖’都反映了人類可貴的自省;還應該注意到,荷蘭人的‘退耕還海’雖然隻涉及3平方公裡的海域,但留給人們的思考卻是很寶貴的。”(不超過300字)考生在通過對給定材料的閱讀之後進行第一次發散性思考,可通過給定材料中的“退耕還海”、“退耕還湖”等字眼,找到給定材料所蘊含的主要問題“生态文明”的一些重要因素:

因為“退耕還海”、“退耕還湖”等行為,都是犧牲人類社會的眼前和局部利益,來複原、改善自然生态環境。第二次發散性思維分析這些重要因素,可順理成章抓住主要問題:生态文明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靈魂;隻有實現海洋的生态文明,才能促進生産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

第三次發散性思維可層層遞進圍繞主要問題談啟示、提對策;第一,自然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在改造自然、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有效地保護、開發、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對經濟發展中曾損害自然生态的錯誤做法,要勇于承認和糾錯,無論過去毀壞生态環境的錯誤多麼微小,都要有錯必糾,要采取得力措施恢複和改善自然環境,切不可“急功近利”、“竭澤而漁”,與自然規律、生态法則撞車;

第三,科學發展離不開生态文明,要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态文明,就要科學定位發展思路、規範空間開發秩序,要通過宣傳、教育、政策、法制等多種渠道和方式,不斷改進和完善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環境雙赢、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個總目标。這就是通過三次發散性思維,探索對策的過程,它充分體現了發散性思維所特有的優勢。

公務員申論文章寫作技巧點撥(公務員申論寫作轉變思維方式是關鍵)3

二、變習慣性思維為辯證性思維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傳統的寫作習慣、理論都具有強烈執著的“定勢”力量,它驅使人們舍異求同,因此,在文章寫作活動中它容易導緻消極心理傾向的産生,申論寫作亦然。由于考生對原來作文的表現手法、行文思路等在長期的寫作實踐中承襲沿用,因而形成了一種習慣性思維,有時甚至是一種片面性思維,如支持A而反對B,肯定A而否定B,強調A而忽略B。

這種思維往往會導緻應試者不能全面地看問題而陷入片面性思維之中。所謂辯證性思維是寫作主體為了實現創造過程中的某項目标,從看似對立或無法“調和”的兩個事物之間,深刻認識它們的相互關系,用辯證的方法觀照生活、思考問題,從中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顯然,這種思維方法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

縱觀國考申論的大部分試題,大都涉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關系(矛盾),都需利用辯證性思維來闡明對策。2011年國考申論副省級卷的主題是傳承黃河精神,保護黃河母親:黃河經常性的淤積泥沙,并經常性地發生決口甚至河流改道(即給定材料所說的“善淤、善決、善徙”),這是它自身千百年來的客觀規律。

黃河的規律一方面孕育了華北平原,構成中國民族生存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黃河也對人民的生命财産構成威脅,因而用辯證性思維解決矛盾的辦法是既要遵循黃河的客觀規律,又要科學保護黃河。2010年雖有AB兩卷,但主題隻有一個,即攻克海洋污染與保護海洋生态文明:隻有在“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堅持科學發展,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海洋治污,才能使給定材料提出的問題迎刃而解。

2008年主要從怒江水電開發方案引發的争論入手命題,實際上也是解決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走資源化、清潔化的安全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是用辯證思維解決問題的辦法。2007年是土地資源的合理保護、利用與加速城市化建設之間的矛盾,城市化進程不能停步,土地資源有限,關鍵是要統籌兼顧,合理保護和利用土地資源。

2004年是國内外汽車工業發展與城市交通擁堵的矛盾,一邊是交通嚴重堵塞,一邊是私人購車潮湧,日益惡化的交通狀況也擋不住汽車社會前進的腳步。申論對策應從人、車、路這個長期、系統的治理工程入手,一方面緩解交通難題,一方面促進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2002年是互聯網的雙刃劍影響:互聯網一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快捷和方便,另一方面也給社會的精神文明帶來巨大挑戰,申論對策應從制度、立法機制上和思想道德建設方面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同時也要促進互聯網的和諧發展。

2000年是噪音污染和企業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企業的噪音污染事關百姓的生存環境,必須加大力度進行治理,但企業的經濟利益也不能忽視,考生面對這種現實生活中的難題,應從辯證思維的角度,提出企業的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共同協調發展的措施,在經濟建設的同時保護環境,在環境保護的同時發展經濟。

以上這些國考申論題目,它所涉及的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之間的辯證關系。考生應抛棄那種隻關注、肯定或強調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片面性思維方式,從矛盾的對立統一構思中,用矛盾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闡明文章的主旨和觀點。借助這種辯證性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應試者全面思考問題,避免申論觀點的主觀性和片面性。

公務員申論文章寫作技巧點撥(公務員申論寫作轉變思維方式是關鍵)4

三、變單一性思維為多元性思維

在傳統寫作中,單一性思維占主導地位。這種思維方式隻從單一角度、在一個思維模式中反映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然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申論寫作構思中不應隻用單一思維,而應注意變換角度、尋求多元性思維,這樣就可拓寬思路,從多方面入手把握事物的本質。申論試題中的給定材料往往是新聞報道式的“半成品”,有的資料與主題或許表面有關,其實無關;

有的資料或許表面無關,其實有關。在選材過程中,應試者可運用比較、排除、綜合、概括等方法,依據材料與主題聯系的緊密程度,對材料進行分析,快速排除大量與主題關系不大的材料,逐步縮小“包圍圈”,最終對那些能表現申論主題的材料進行多元性思維,使之成為文章的主體和表現主題的核心。

如2003年上海申論卷最後一題,是根據給定材料“公務員齊紅兒辭職跳槽微軟”一事,自拟标題發表議論。有一篇題為《公務員要從改變自身形象做起》的申論文章就較好地運用了多元化思維:作者在文章中先以時間為序,簡要介紹了自己在報名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然後聯系到給定材料,說:

“今天讀到了有關齊紅兒的材料,回憶自己在報名過程中碰到的那些态度冷漠、一問三不知的公務員,也就對齊紅兒的辭職不覺得奇怪了。”由此過渡到議論,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公務員依法履行公職,承擔着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對于整個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社會良好秩序的維持、公民權益的維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務員作為政府工作人員,代表着國家機關的形象,公務員整體素質直接關系到政府執政能力建設。

但目前國家機關有的公務員的工作效率并不理想,有的公務員在民衆中的形象并不完美,甚至大為貶值,公務員隊伍并沒有成為公衆敬重的群體,當然也就難免會有優秀公務員要跳槽。因此,要防止像齊紅兒這樣優秀的公務員(給定材料:

“年滿32歲的齊紅兒被任命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服務貿易領域牽頭人,成為中國‘入世’談判核心成員中唯一的女性”)流失,每一個公務員都必須從改變自身形象做起。隻有當公務員這一群體,在人民大衆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真正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公仆,每一個公務員都以能跻身于公務員這一行列而感到無比自豪的時候,真正優秀的公務員就不會流失了。

他這種既結合公務員考試本身來取材,又結合給定材料生發議論的表達方式和謀篇布局的特點,以及敢于大膽提出自己看法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這顯然是運用多元性思維的結果,作者筆下的申論并不像有些考生那樣出現單一思維:贊揚齊紅兒辭職或者貶斥齊紅兒辭職。多元化思維可以幫助應試者從單一性思維中解放出來,不會因單一性思維的簡單僵化而形成申論結構公式化,思路套路化,語言模式化,或者去背現成的申論文章套用在考卷上而桎梏考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公務員申論文章寫作技巧點撥(公務員申論寫作轉變思維方式是關鍵)5

四、變空想性思維為實踐性思維

申論文章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突出實踐性思維,這是公考的基本要求,是理論發展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對考生行政執行能力的檢驗。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性思維是申論文章的生命線,所有的申論文章都必須回答實踐中提出的問題,否則就是沒有生命力的空想性思維,就是空話,這是任何寫作技巧也無法彌補的。

歌德曾經說過:“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長青。”這裡的“生活”,就是社會實踐。講一些似是而非、漫無邊際的套話,理論偏離實踐,申論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申論是實踐性思維,不是空想性思維。申論考試不是單純的寫作考試,而是典型的能力測試。自公考以來,它始終都把測試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放在首位。

正如有人所說,申論考試要“頂天立地”,即“理論頂天,實踐立地”。應試者不能做“紙上談兵”的趙括,不能隻講究漂亮的布陣,把戰鼓擂得響亮,洋洋灑灑,下筆千言,而提出的建議、對策,不切實際,沒有可操作性,缺少實用價值。重實際、說實話、出實招、求實效、謀長利是申論方案、對策的寫作要求。

在申論測試中,要摒棄給定材料中那些虛張聲勢的、細枝末節的次要問題,要以某一主要問題為中心,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考察實際問題,要根據客觀實際情況,考慮哪些事情該辦,哪些事情能辦,哪些事情先辦,哪些事情後辦,哪些是眼前利益,哪些是長遠利益,有針對性地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對策。

如果不顧客觀實際來一番空想,眉毛胡子一把亂抓,核桃栗子一起亂數,那麼其結果必然是螃蟹吃豆腐——虛張聲勢,抓得多吃得少,重點抓不住,主要問題解決不了。正如有網友評價、諷刺有的申論對策“不是高棋,也不是臭棋,而是廢棋”。如2009年的申論湖南卷是關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問題,按照命題人的意圖應該闡明如下精神:

公平原則是稅賦的基本原則之一,征收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目的是調節個人收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維護社會公平;起征點偏低,不但會加重中低收入人群的負擔,影響百姓生産生活,而且還可能弱化個稅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有違稅法的立法精神,影響社會公平。因此,要進一步加快個稅改革的步伐,盡早修訂和提高個稅起征點,才能恢複個稅法維護社會公平的本意,讓“個稅”變法走出“貧富倒挂”的尴尬。

而有些考生由于不懂得提高個稅起征點的意義和作用,而是大談為國家繳納個稅光榮,如何為國家的财政收入做出自己的貢獻,要把個稅起征點從原來的2000元再往下降。這樣的文章雖然激情洋溢,但偏離了題目要求,不合我國目前的客觀實際,屬于不切實際的空想性思維。

顯然,申論考查的是駕馭理論、立足實際的實踐式思維,絕不是不着邊際、空發議論的宜洩式、空想式思維。文字最優美的方案、對策,如果與題目要求相背離、在現實中沒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就等于是空頭支票。因此,在提出方案、對策時,一定要進行深入分析,對方案、對策的可行性進行理性的思考。

一方面要摒棄那種假、大、空的萬能模式,要本着把事情辦實、辦好、辦成的原則入手答題;另一方面要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加強科學理論、政策修養,加強科學工作方法的積累,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五、變普通考生思維為公務員思維申論考試題目,不管是國考還是省考,每年基本上都有一個虛拟政務身份,即虛拟公務員身份。

應試者必須根據題目限定的虛拟公務員身份回答問題,提出對策,處理政務。每一個問題的回答,每一個對策的提出,每一件政務的處理,都與公務員虛拟身份密切相關。可以說,申論思維是公務員管理社會、管理國家的思維方式。虛拟身份不同,回答問題的角度、表達問題的語氣随之也會發生變化。因此,考生在平時的備考訓練中,就要有意識地變普通考生思維為公務員思維。

例如2000年國考申論第二題,要求考生以“省政府調研室工作人員的身份”提出解決給定材料所反映問題的方案,可以看出:考生的身份是省政府的一般公務員,而不是承擔專項職責并有獨立解決問題權力的決策人員,筆下的方案,是供領導機關或職能部門在決策時作參考的。又如2003年國考申論第一題:

“從政府職能部門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減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對策建議,供領導參考。”虛拟的角色雖然沒有給出具體的公務員身份,給出的虛拟角色是某一職能部門,但完全可以界定為是代機關立言。2004年國考申論最後一題,給考生的虛拟身份是某市交通局局長,要求撰寫一份關于本市交通擁堵的情況報告。

2006年和2007年的第一題都是要求整理出送交領導參閱的材料,虛拟角色是下派的一般公務員。2009年國考申論要求考生結合“給定資料”中所反映的主要問題,寫一篇視野開闊、見解深刻的文章,實際上都是隐含對考生有沒有公務員思維的一種考查。

2010年國考申論第三題要求考生以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員身份,草拟一份《關于将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報告》,是在明确考查考生的公務員思維。2011年國考申論地市級卷第二題,要求根據“給定資料3”,以縣教育局的名義草拟《給各村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仍然是以公務員思維,替機關行文、立言。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申論備考中,公務員思維應當成為應試者的常态思維。公務員思維就是要像公務員一樣思考現實中所面對的種種問題。應當指出的是:公務員的思維和普通考生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

普通考生遇到問題,往往可以大抒己見,也可以發發牢騷,甚至還可能把問題的症結歸于政府的行為過失或不作為,至于怎樣解決這些問題,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簡單地說,普通考生的思維方式一般隻指出問題,公務員思維不但要指出問題、分析問題,更重要的是還要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這一思維方式的轉變,對每一個應試者答題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五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有其内在的活動規律和思維聯系,在申論考試中相互關聯,交互作用,共同制約着申論寫作的全過程。因此,隻有正确認識并運用發散性思維、辯證性思維、多元性思維、實踐性思維、公務員思維這五種思維形式,才能樹膽煉識,克服各種思維障礙,真正從根本上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申論寫作水平。

文|何美榮,來源:申論荟公衆号侵删


歡迎關注@申論荟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張申論定乾坤。申論荟,會申論,讓申論考試不再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