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區别與聯系?人們常把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并列,不過它倆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計更多的是奇謀詭計,而孫子兵法更側重計算,而不是計謀也許是人們更願意相信速成的法則,耳邊聽到的更多的是以少勝多的戰役,腦海裡更多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造成如今三十六計比孫子兵法更琅琅上口然而,戰争跟經營一樣,從來靠的不是出奇制勝,而是謀定而後動,依靠實力決勝,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區别與聯系?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人們常把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并列,不過它倆不是一回事。三十六計更多的是奇謀詭計,而孫子兵法更側重計算,而不是計謀。也許是人們更願意相信速成的法則,耳邊聽到的更多的是以少勝多的戰役,腦海裡更多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造成如今三十六計比孫子兵法更琅琅上口。然而,戰争跟經營一樣,從來靠的不是出奇制勝,而是謀定而後動,依靠實力決勝。
孫子兵法計篇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前面說到計算,是計算敵我雙方,比較哪些科目呢?就是這五個科目,道、天、地、将、法。
“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此處的道與道德經的道不同,道德經的道指萬事萬物運作的規律,同王陽明心即理的理,但孫子兵法的道,是上下同欲者勝的意思,即發動戰争前,先看符不符合大多數人的意志,是否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全國人民支持你,你才打;不支持,就不要輕舉妄動。這裡甚至不是指戰争的正義性,兵家的道,不是指宇宙的真理,更多指是否人民支持,能否為國捐軀。在道上勝出,關鍵要抓宣傳,統一思想,在戰争中,宣傳機器與戰争機器一樣重要。戰争中,奪取政權,槍杆子與筆杆子都很重要。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兵家講天,有三則含義,一是天下大勢,在出兵前已定;二指天氣預報,利用氣象條件作戰,三是夜觀星象,龜灼占蔔。我們熟悉的草船借箭,就是利用了氣象優勢。第三條更多的是宣傳給别人聽的,如姜太公所言:智者不法,愚者拘之。
“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凡用兵,要先知地形,知險易,知廣狹,知死生。置之死地則兵士必戰,置之生地則容易逃散。行軍打仗,一是地圖,二靠行軍,地圖是要對地形滾瓜爛熟,爛熟于心。行軍,是指在正确的時間,正确的地點,出現正确的兵力。不是到交火時才算打起來,開炮時勝負已定。
“将者,智、信、仁、勇、嚴也。”智為何排第一,因為孫子的價值觀裡,兵者,乃國之大事,死生之地,最好的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提倡武力解決問題。道德經裡也說,即使赢得了戰争,也要當喪事一樣辦理,因為戰争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雙方是要流血犧牲的。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處處散發着智慧的光芒,應該将我們的這些文化輸出到國外,讓國外意識到我們中國不是隻有三國演義、水浒傳那些打打殺殺,那些無法代表全部的我們。選定正确的将領,才能把握住機會,徹底解決戰鬥。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法在末位,一般人不太重視,簡單理解為軍法嚴明,實際上,為将者的一半工作都在這裡。曲制,是指組織架構,部隊編制,官道,是人事制度,主用,是物資管理與财務制度。法是管理,現代管理學,其實就脫胎于軍隊的管理。公司大了,管理跟不上,就一定會崩潰。我們常說一個英雄雄才大略,而雄才比大略重要,因為大略可以請顧問,而雄才隻能在自己身上。
道、天、地是大略,将和法則是雄才,此五者為五事的基本要素。“凡此五者,将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