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一種神奇的生物,它們的外表神秘而美麗,但同時又具有極強的危險性,兩顆長長的毒牙所排出的毒液總能讓人感到不寒而栗,生活中我們每當發現有蛇,更是讓不少人避之不及。
那麼你知道蛇是如何生存的嗎?它們平常都是以什麼食物來賴以求生呢?
這裡很多朋友可能大概會有些了解,但你是否真正地完全了解呢?接下來筆者将和各位更深入的走進蛇類動物的生活。
蛇的生存居住場所
生活中很多人也許經常會看到蛇會鑽入到地洞中,以前很多人捕蛇也是從洞中将其挖掘出來,因而很多人可能就以為蛇會自己打洞!
其實現實并不是這樣的,蛇自身并不會打洞,它們沒有其它動物那樣靈活的爪子,所以并不具備這一技能。但有些蛇類在此方面稍微有些優勢,例如體型嬌小的鈎盲蛇,它們的體型和蚯蚓一般大小,身體比較細小,所以在一些松軟的土地上還是能鑽入到泥土之中,但常見的蛇類并不具備這一優勢。
無論蟒蛇或者其他毒蛇亦或者是無毒蛇,都是以侵占其它動物的巢穴或者天然的地洞作為居所!它們有時會闖入老鼠的巢穴,然後将其捕殺,搶占地盤作為自己日常休息或者冬眠的栖息之所。
很多蛇類會自己尋找到一些天然的洞穴、一些土洞、其它動物的巢穴或者天然的樹洞等等作為栖息居住的場所,所以在蛇的居住方面,會讓很多人産生誤解,認為蛇本身會打洞!其實這是一個刻闆觀念的誤區。所以我們生活中如果發現有類似于老鼠洞這樣的洞口,千萬不要盲目地用手去掏,可能裡面現在居住的并不是老鼠,而是一條蛇!
蛇類的生存捕獵方面
蛇是一種雜食性的食肉動物,它們的食譜比較廣泛,大一點的蟒蛇通常以大型的哺乳動物或者其他蛇類為食,它們多使用纏繞絞殺的方式将對方活活給勒到窒息,然後才進行吞噬,它們的食量比較巨大,隻要體型合适,都有可能會作為它捕殺的目标。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一形象的俗語也體現了蛇的生存之道。隻要能吞下的肉食,它們都願意嘗試,即便自己實在吞不下,那還會在嘗試之後才可能會有回吐的現象;如果對方實在太大,它才會将吞不下的獵物再從腸胃中回吐出來!進食的期間也是蛇類最脆弱的時間,體能耗費太大,任何意外都可能會危及它們的生命。但通常蛇能吞進去大于自身體型數倍的獵物,隻要在進食的這段時間段沒有遭到天敵的偷襲那就基本無憂,在其強大的肌肉伸縮能力和極強的胃液消化系統加持下,方使得它們敢如此狂妄。
一些生物學家曾經發現,還有不少的蟒蛇在吞噬獵物後把自己活活給“撐死”的!如果蛇一旦吞噬豪豬這種渾身帶刺的獵物,很可能在途中被豪豬身上的刺紮穿腸道。當獵物卡在了腹中,再想吐出來就比較困難了,當身體受到嚴重的創傷,造成内部器官破損或者内部大出血,就很容易因為傷勢過重而導緻死亡,所以有些蛇因為吞噬了一些不當的獵物,則把自己活活的給“撐死”!
而體型中等一些的蛇類,它們則更愛捕殺同類,無論對方有毒沒毒,通通不會放過,它們自身具有極強的免疫蛇毒能力,大型的毒蛇也能将毒液排入對方體内,用其毒性将獵物殺死,然後進行吞噬;而無毒蛇則與蟒蛇的纏繞方式一樣,先咬住對方,然後收縮全身肌肉緊緊地勒緊獵物,使其徹底窒息身亡,然後再進行吞噬。
王錦蛇纏住了一隻田園犬
如果獵物實在太大,它們察覺能力所不及,也會選擇在合适的契機松開對方,去重新挑選合适的個體,蛇類雖然不如我們想象的聰明,但也不會直接吞噬完全存活跳動的動物。
蛇是一種冷血動物,它們幾乎沒有感情,經常會同類之間進行厮殺。無毒蛇吞噬毒蛇、毒蛇捕殺無毒蛇的現象均有發生,一些體型相對小的蛇類,在挑選獵物方面就相對比較理性了,這也是大家熟知的,它們會捕食一些鼠類、蛙類、蜥蜴、鳥蛋、泥鳅黃鳝和一些魚類等等為主了。
關于這點,可能很多朋友就會産生疑問或者不解,陸地蛇還會下水捕魚?對此表示沒有見過會比較好奇而産生懷疑。
其實大家的好奇也可以理解,因為很多人在常規觀念裡隻知道海蛇和一些喜歡生活在水中的蛇類是喜歡下水捕獵的,很少發現陸地蛇類下水捕魚的畫面。
很多陸栖蛇類并不是不會遊泳,它們爬牆、上樹、下水遊泳都是正常現象,隻是作為陸栖蛇類,如果不是食物特别匮乏,一般會選擇鼠類或者其它同類為食,而并非是不會遊泳或者不可能下水捕獵,隻是相對來說這樣的情況并不多見,大多數的蛇類多于夜間活動捕獵,所以我們幾乎很難得看見一次。
蛇類的感官方式,如何準确的判定獵物的位置?
蛇雖然長有眼睛,但主要并不是以此來搜尋獵物,而且在它視覺的呈像方面也與我們大不相同,聽力也較為差勁。
蛇的瞳孔一般分為兩種,圓形瞳孔和尖型瞳孔。比如眼鏡蛇科或者遊蛇科的一些蛇類與蝮蛇或者一些蟒蛇在眼部還是差别很大,像眼鏡王蛇還有其他一些無毒蛇,眼部瞳孔是圓形的,但是蝮蛇與一類蟒類則是尖型的,大多喜歡夜晚出沒的蛇類,瞳孔也比較尖細的,這裡大家可以相對了解一下。
但無論哪種瞳孔對于蛇類來說,都不是作為定位的主要方面。
蝰科的蛇類一般都長有頰窩,這是它的主要定位器官,能感知空氣中周圍溫度的細微變化,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紅外探像功能。
蛇類基本相當于我們人類的近視眼,雖然眼睛能看到光線,但與我們有明顯的區别,它們通過視線與紅外溫度探測,呈現的影響則是像上圖中的老鼠畫面,其視覺呈現并非是五彩斑斓,而是以灰色色調為主。當恒溫動物體表的溫度越高,由頰窩和視覺雙重信息傳入大腦,就會類似圖中老鼠的呈像一般,溫度越高越發清晰,對方移動的場景更是一覽無餘,所以蛇類在夜間也能正常捕獵。
但有些朋友可能就會好奇了,自己多少也了解一點蛇,部分蛇類是沒有頰窩這個感知器官的啊,它們如何定位?
诶,這雖然也是事實,但是也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另一項“黑科技技術”了。它那分叉的“舌頭”就是它能精準定位的又一個重要身體結構了,它的舌頭又叫做信子。
蛇類經常會時不時地吐出它那分叉的信子,這也是很多朋友比較害怕蛇類的原因,因為它的舌頭太詭異了!蛇的舌頭經常來回吐動也是由于其要進行精準定位的緣故,它的舌尖(信子)能搜尋到空氣中極為細小的震動與氣味分子,将這些信息傳入大腦,從而對獵物進行精準的定位。
所以人們常說的“打草驚蛇”并不是指它看到或者聽到了什麼,而是通過它的感官收集到熱量以及氣味方面的呈像信息,對于對方的大小有着精準的判斷,才會遠離可能給它帶來威脅的事物。如果對方隻是一隻小蜥蜴或者老鼠從草叢中經過,它就不會跑,而且還會跟着對方遺留的氣溫信息進行追捕,所以蛇可以說還是十分厲害的存在!
蛇類的繁殖以及活動的時間
大部分的蛇類一般在每年的5到6月份進行繁殖,因為氣溫相對溫暖,也利于孵化。當然也有部分蛇類會選在秋季繁殖,畢竟蛇的種類繁多不可一概而論。
大多數人都知道蛇會在交配過後将蛇卵産在自己的巢穴或者一些不易發現的角度,防止被天敵或者同類所偷食。雌蛇産玩卵大多便會自行離開巢穴,任由小蛇天然孵化,它們并不會像其他動物一樣照看自己的子女。
繁殖是它們的生存延續本能的一種自然方式,但是蛇類這種冷血動物并沒有什麼情感所言!留下很容易就将自己的卵作為食物吞下,離開大概也是出于對于幼蛇的一種保護吧。
但是如果被其他蛇類看到,那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如果過于饑餓它們會毫不猶豫的吞下其它蛇類的卵或者幼蛇。甚至于有些蛇類在饑餓難耐之時還有發生吞噬自己的情況……它們甚至會咬到自己的尾部使勁往自己口中送,“貪吃蛇”名副其實,讓人們十分的不解!
正是由于其陰險的本性,經常同類相殘,除了吃基本談不上有什麼感情,這也是讓很多人比較害怕蛇類和讨厭蛇類生物的原因之一。
說到繁殖,很多人又可能存在刻闆的觀念誤區,認為它們隻是以排卵的方式進行繁衍。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就太過客觀了!
雖然大部分的蛇類都是以排卵的方式進行繁殖,但是仍有極少種類的蛇則是通過母體而直接生産!隻是這樣的蛇類種類比較少見罷了。
大多數的蛇類多為晨昏性的動物,它們一般比較喜歡在夜間進行捕獵,白天則多在巢穴中或者蜷縮在草地上進行休息。但也有部分蛇類喜歡在白天活動,像我們國内的舟山眼鏡蛇就常喜歡在白晝覓食,所以在夏季時段,我們白天出行也需要十分注意,防止不慎被蛇類所咬傷。
舟山眼鏡蛇
蛇類雖然有冬眠的習慣,在冬季來臨之前會提前鑽入到土洞或者樹洞中休息,但也有發現外面還在活動的個例,隻是極為十分罕見。如果你在秋冬季節野外不慎挖到蛇窩,也不要輕易冒險捕捉。雖然它們冬眠時刻為了儲存能量,其活動性沒有春夏那麼活躍,也并不是不具備攻擊性,你們可不要以為它們趴在洞中一動不動就沒有啥危害了,冬眠隻是自然界一些生物的一種生存現象,而并不是指過冬了睡得很死,它就沒有知覺了!
蛇出沒的大緻時間,有經驗的農夫還總結了一句俗語,大家可以自行參考:“三月三,蛇出鑽,九月九,蛇入土!”講得就是每年的農曆時間段蛇類活動頻繁的時節,在這個時間段在參與一些戶外活動或者農忙的時候要特别注意,以免威脅到我們自身的安全!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全部的内容,不知道對各位讀者是否留有幫助呢?你還知道哪些罕為人知的動物知識,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關注@勇敢的MiMi帶你了解更多不一樣的科普,我們下期再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