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健康飲食,《黃帝内經》中有說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漢代以後人們把“五谷”理解為五種谷物,還有人總結出五谷分别為“稻、黍、稷、麥、菽”,另一種說法是“麻、黍、稷、麥、菽。”很明顯前一種說法是源自産稻米的南方,後一種說法是源自不産稻米的北方。
其實“谷”最初指的是有殼的糧食,而《黃帝内經》中的五谷是一個泛指,指的是各種來源于植物種子的谷物糧食。
一般說來,我們現在說到五谷,指代的是我們所吃的主食,包括谷類、小米、麥子、豆類等各種五谷雜糧,它們都是來源于植物類的種子。
有醫家說過,種子是有生命力的,攜帶了生命的整個信息,是蘊含了能量的,中醫裡面常常用“氣”來表述這種生命的能量。
至于養的是什麼呢?上面《黃帝内經》中的那段話的末尾有說了:“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以各種植物種子,補養的是“精”、是“氣”。
那麼,如何來理解“精”與“ 氣”呢?
中醫認為,“精”是物質層面的,可以理解為是構建人體血肉之軀的物質基礎。“氣”是能量層面的,可以理解為讓生命得以達到平衡運動狀态的能量。因為“陰成形陽化氣”,所以通常也把“精”與“氣”分别歸屬于“陰”和“陽”,通稱“陰精”與“陽氣”。
所以,食用來自植物種子的五谷雜糧,既能利用植物為了種子萌發而儲存在種子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包括澱粉、蛋白質等營養豐富的物質)補養身體,又能借助植物蘊含在種子中的生命能量助益自身能量,達到“同氣相感”。這就是“五谷為養”所補益的兩個方面,兼顧了組成生命的物質層面與能量層面。
“五果、五畜、五菜”是對“五谷補精益氣”的輔助、增益、補充
“五果為助”,有人稱五果是“李、杏、棗、桃、栗”五種水果或堅果,這樣的理解局限性太大,我們還是認為五果是泛指各種水果和堅果。水果營養物質豐富,而且可以生食,避免了烹饪對某些營養物質的破壞,比起補養主場的“五谷”來講,“五果”對人的補養處于輔助地位。
“五畜為養”,同樣,對于“五畜”的理解,有人認為是指來自“牛、犬、羊、豬、雞”五種家畜或家禽的肉,我們現在可以理解為“五畜”指的是各種來自于畜養動物的肉類,是經過檢疫的養殖類肉用動物的肉、奶、蛋等。經過多次教訓,也為了自然的和諧,我們應該拒絕食用野生動物。
原本肉類被稱為“血肉有情之物”,是能助益補養的,但是現今的養殖條件讓很多動物長得不好,肉的質量也受到影響。所以,肉類的補充适量就好,而且最好選擇優質的肉類。現在也有不少人選擇吃素,吃素也是可以的,吃素則更需要有側重的注意飲食來源的多樣性。
“五菜為充”,同樣,對于“五菜”有局限性的理解是指“葵、藿、薤、蔥、韭”五種菜,我們理解為是泛指各種來源于植物各個部位的蔬菜,有的我們吃它的葉子,有的我們吃根、有的我們吃莖、有的我們吃根莖,有的我們吃全株。
我們還需要注意最後這句話“氣味合而服之”,這個“氣”“味”與中藥理論中所運用的“四氣五味”是同一套系統,講究的都是寒熱均衡,五味調和。
所以,在食物選擇多樣化的同時,注意寒熱均衡、五味調和,才是真正能補精益氣的養生飲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