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決策神經系統

決策神經系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6:50:14

以往看大腦神經元細胞生理上的結構體系,總是理不順,記不清楚。本周看了一本美國教授(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特奧·康普諾利寫的一本書《慢思考: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把大腦神經元的認知、決策體系分為反射腦、思考腦、存儲腦,倒是簡單、明了、易記,也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了大腦的思維結構,我把它稱之化神經元的一種“抽象化結構”(想想之前的枕葉、颞葉、頂葉、額葉、......,總是記了又忘,煩)。

一、控制全身的神經元網絡結構

人的大腦有800億個神經元細胞,它們是不可再生的。神經元之間彼此影響,也影響其他細胞之間的連接;它們互相發送信息,這些信息稱“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同時還有800億個神經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細胞提供給養、信息傳遞等支持。

大腦網絡也有層次,有較高的節點和重要中繼站,就跟現實中的電腦網絡拓撲結構一樣。

大腦沒有明确的中樞控制中心,但有個“生物鐘”,負責協調這數以萬億計神經元之間的互動。

大腦神經元能夠與身體裡的50萬億~100萬億個細胞進行直接的雙向通信,這些細胞共同組成了我們的“身體腦”。

反射腦是天生演化而來。思考腦有個後天成長過程,25歲才成熟;它的特點是: 耗能大、易疲勞、流水式,一次隻能做一事;速度是思考最大的敵人,因為如果時間過緊,你的反射腦就會取而代之。

存儲腦是大腦的默認模式,24小時不休息;也是專門為思考腦服務的(不存儲反射腦的信息,除非經過思考腦),思考腦一閑下來,它就開始整理、存儲思考腦的一攤無緒思緒(信息)。思考腦永遠是大腦的主角。

決策神經系統(大腦的認知決策體系)1

存儲腦有個特點:你領導(思考腦)越是重視、越是專注(心流)、越是深入,我也越能形成記憶、記憶越牢。 一切心不在焉,都不會形成記憶,都在消耗生命(時間和能量)。

每天我們的大腦都要吸收數十億字節的信息,要是任由這些信息雜亂無章地堆放在一起,那麼大腦永遠都不會有足夠的空間和資源,所以我們必須将信息進行總結、分類和存儲,以備後用。

每天數十億字節的信息通過全身各種感官湧入我們的大腦,再加上思考腦産生的各種想法,所有這些東西都需要由存儲腦進行判斷,哪些應該舍棄,哪些應該存入長期記憶;所以存儲腦也是異常辛苦,通常在你休息、睡眠的時候,在處理尚未消失的信息;确保八小時的睡眠時間,有助于改善大腦的學習力、記憶力、能動力、創造力。

存儲腦保存信息的方式以聯想為主,關聯越多記得越牢(多做總結),但具體機制科學還沒有解釋。事實上神經元細胞是不可再生資源,但為什麼夠用?因為基本元素都是很少的,就像26個英文字母、100多個化學元素,神經元足夠使用,知識都是它們之間的排列、組合、叠代,也就是說:神經元組織(認知、存儲),關鍵是它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鍊接。(有時想讀書,實質就是搭建各種神經元之間的聯結吧。)

三、思考腦與反射腦、存儲腦的互動

思考腦的功能可以不斷向反射腦轉移,也就是人類在生存期間還可以不斷進化,這大概是人類能成為最高級動物的一種根本屬性,也是人類大腦的一個重要特征。

比如通過大量練習,行為和推理過程可以從有意識的思考腦轉移到反射腦,變成自動完成的,無意識的反射、直覺和習慣。就像打字、駕駛、運動、繪畫、......。

這個功能非常有用,因為思考腦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意志力和時間,而反射腦工作起來要輕松得多。一旦某個行為或推理過程變成習慣,我們就不必再動腦子去思考它,隻需要消耗一點點腦力就能完成。習慣的形成讓我們變得更快、更高效,于是思考腦可以騰出來考慮别的事情、學習新的習慣。一般而言,我們每天在無意識狀态下做出的行為和決策有好幾百件。如果沒有這些習慣,我們的大腦必将不堪重負,無法正常工作。

還有一個重要點是:人的大腦是不斷成長的,不像身體機能。

我們原以為年輕人比老年人反應快、記憶力好,但近期的研究似乎已經表明,年長的人是因為需要更多的時間從大腦的“檔案室”裡檢索信息,因為長者的數據庫更加龐大,檢索時間也就變長。

思考腦和存儲腦總是保持平衡。通過現代的功能性大腦掃描技術我們發現:其中一個激活的時候,另一個就進入休息狀态,反之亦然。

19061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