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烹饪食物,都離不開油,這吃進嘴裡的東西,每個人都想吃好的,健康的。
可是,市面上的油種類繁多,消費者挑花了眼,到底哪種油更好更健康呢?
本篇文章,筆者将死磕各種食用油,仔細跟大家說說:
1. 各種食用油有什麼區别?哪種更健康?
2. 幾點用油的小建議,你一定用得到
3. 買油時,千萬别踩這些坑
各種食用油有什麼區别?哪種更健康?
各種食用油的區别,從本質來說,主要在于成分的區别。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一種叫「脂肪酸」的物質,而不同油的差别,也是由它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的類别決定的。
所以,咱們來認識下脂肪酸的分類,一般把脂肪酸按飽和程度分為這麼幾類:
「飽和程度」其實指的是,脂肪酸中的分子結構和排列方式的不同,雖然涉及到比較專業的知識,但筆者整理了這張圖:
還是看得一臉懵逼?那麼,筆者就帶你們來開腦洞。如果把脂肪酸比作人類,按飽和程度分就有點類似于,人按身材胖瘦來分。
那麼,飽和脂肪酸就是個食量超級大,一天要吃6碗白米飯,還不怎麼運動的大胖子,身體不是特别健康。
PS:傳統觀念上認為,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得慢性疾病的風險,但目前也有些研究的結論與之相反,不過筆者還是支持傳統觀點。
不飽和脂肪酸就代表那些身材還算過得去的,比如單不飽和脂肪酸,雖然身體肌肉含量不高,一天還要吃5碗白米飯,但好在脂肪含量也不高,都差不多,還是比較健康的。
而多不飽和脂肪酸(我們常說的歐米伽 3,歐米伽 6就屬于多不飽和脂肪酸),是這裡面最健康的,身材勻稱,一天吃4碗白米飯,而且還經常運動。
這三種脂肪酸呀,都是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沒有絕對的“高低貴賤”。
不過,如果非要給他們的健康程度分出個高低的話,那筆者也隻能勉為其難了:
好了,認識完食用油的主要成分脂肪酸,咱們也要回歸到具體的食用油種類了。
先回顧下開篇說的: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而不同油的差别,是由它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的類别決定的。
然後,咱們再來看一張「常見食用油脂肪酸含量比例圖」,這樣大家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從成分來說,哪種類型的油相對更健康,哪種相對不那麼健康了:
數據來源: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李紅豔等人發表的《不同脂肪酸組成的植物油氧化穩定性的研究》文章。
PS:羊油在少數民族是使用比較廣泛的,而雞油在農村殺雞時也會接觸到,所以這裡都拿來作比較了。
如果不想動腦子看表格,筆者也幫你們總結了上述圖表的幾個要點:
◆ 每種食用油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三種脂肪酸,想買到隻含某一種脂肪酸的油是不可能的;
◆ 油按來源可以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動物油中飽和脂肪酸(相對不健康)含量普遍偏高,而植物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低;
◆ 筆者将三種脂肪酸在不同油中的含量高低,全部做了一個排序,方便大家做比較:
幾點用油的小建議,你一定用得到
1. 不同種類的油換着吃
千萬不能像前文那個粉絲說的,隻吃葵花籽油哦。
筆者建議1-2個月換一次,比如這個月吃葵花籽油,下個月咱就買花生油。
原因呢,主要有兩點:
① 營養更全面。
不同油料作物制成的油,營養成分是不一樣的,主要成分脂肪酸的含量占比也不同。經常更換食用油的品種,能夠滿足人體對營養更全面的需要。
這也是為什麼某某牌的1:1:1調和油,廣告打得那麼響亮的原因。因為真正1:1:1的調和油裡,三種脂肪酸的含量占比相同,符合營養全面均衡的要求。
② 能規避風險。
經常更換不同原料、品牌的油,能夠将自己受到食品安全影響的風險降到最低。
這個道理,類似于我們常說的“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
2. 少吃動物油,多吃植物油
動物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攝入過多有引起高血脂、高血壓、肥胖等多種疾病的風險。
而植物油普遍飽和脂肪酸含量低,而且像葵花籽油、大豆油,多不飽和脂肪含量還很高,能夠幫助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養護心腦血管,輔助改善記憶力和提高思維能力。
不過,對于平時隻吃一日三餐、零食吃得少的體力勞動者,偶爾也可以吃吃豬油,來補充飽和脂肪酸,給自己提供充足的能量,保持充沛體力。
但咱們這些每天坐辦公室還零食不斷的白領,就别再吃豬油啦,因為,日常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攝入已經足夠了。畢竟,豬油再香,也抵消不了長胖的痛苦呀!
3. 以下幾類人建議隻吃植物油
① 肥胖人群
② 高血脂、高血壓人群
③ 動脈粥樣硬化人群
④ 中風人群
這幾類人群都不應該再過多攝入熱量高、膽固醇高的動物油,建議最好隻吃植物油哦。植物油種類很多,不要擔心沒得選哈~
4. 盡量在3個月内吃完一桶油
植物油中99%以上的成分是脂肪,脂肪是一種很容易氧化變質的物質,家裡買回的食用油,從打開蓋子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氧化酸敗的過程。
大桶的油,如果長時間不吃完,裡面就充斥着大量的過氧化物,即我們常說的自由基,吃了之後,可能會加速機體衰老,甚至誘發癌症。
如果家裡人口多,3個月内吃得完,可以考慮買大桶裝的,但如果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偶爾還懶癌發作不做飯的人群,建議還是買小瓶哦。
5. 每人每日攝入油脂25~30克最合适
外面餐館炒菜,放起油來都跟不要錢似的,其實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我們每人每天吃25-30克的油是最适合的。
▶25~30克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家用的老式瓷勺子(長12.6cm,寬4.6cm),2~3勺就差不多了。
别急,筆者也總結了一些選購油的幹貨,幫你明辨商家的營銷小把戲。
買油時,千萬别踩這些坑
1. 壓榨油比浸出油更安全?
正解:安全性并無差異
壓榨和浸出,說的是食用油的制作方法。
壓榨法是靠物理壓力将油脂直接從原料中分離出來,做法有點類似于擠檸檬,拼得是勁兒大。
浸出法則利用溶劑将油脂從原料中分離提煉,就好像是小仙女拿着魔法棒,當當當,輕輕一點就将菜籽中的油從菜籽中分離出來了~
老一輩們比較迷戀傳統的壓榨法,覺得壓榨更好,因為浸出法用到了有機溶劑,不安全不天然。
其實,浸出法僅僅在制作的一個步驟上使用了有機溶劑,國家對于有機溶劑的使用也都有嚴格的标準規範,所以兩者在安全性方面其實并無太大差别。
而且,壓榨法不僅出油率低,成本還高,雖然保留了較多原始風味物質,但營養方面的差異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畢竟食用油提供給人體的主要是脂肪酸和能量。
2. 調和油的脂肪酸含量比都是1:1:1?
正解:很難做到
市場上大部分的調和油,說白了,就是單純的将幾種類别的食用油直接兌在一起,很難做到三種脂肪酸的含量比1:1:1。
不僅很難做到1:1:1,有些商家甚至還喜歡将調和油中價格最高的那個标出來吸引消費者,比如深海魚油調和油、芝麻調和油、核桃調和油等等。
但其實一看配料表,都是以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為主,深海魚油、芝麻油和核桃油隻占非常小的比例。
而國家對于食用油商品名的叫法也暫時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商家利用這一點,忽悠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以為這種油比其它的更好。
3. 有機、特别添加、不含膽固醇等特殊油比普通油更有營養?
正解:商家在偷換概念,其實營養價值沒差别
去買油的時候你會發現,除了普通的菜籽油、葵花籽油、花生油這些,還有有機油,和一些聲稱添加了特别成分,或不含膽固醇的油。
但真相又是什麼樣的呢?其實是商家在偷換概念。
具體怎麼個偷換法,筆者就偷個懶,直接用一張圖來說明吧:
當然,可能會有商家站出來說,我的油确實額外添加了某某成分呀。筆者不完全否認,但是如果在食用油含有這種成分的基礎上,隻額外添加了一點點,那它的意義可能也不大。
4. 橄榄油、山茶油等很貴的油比普通油更好?
正解:從成分來說并沒有更好
還有些人特别迷戀橄榄油、山茶油這些比較貴的油,覺得這些油就是比普通食用油好。
其實,橄榄油和山茶油從成分來說,并沒有特别突出的優點。
因為他們的飽和脂肪酸(相對不健康)含量雖然較低,但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健康)也并沒有很高,甚至還不如平民的葵花籽油呢。
所以,咱們在選購食用油的時候,可要擦亮了眼睛,避開這些眼花缭亂的廣告,挑選最适合自己,性價比又高的油!
總結:
1. 不同油有什麼差别:主要看其主要成分脂肪酸的類别。
①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又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②這種脂肪酸的健康程度是(如果非要排序):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所以一般來說飽和脂肪酸含量低,而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相對更健康;
③油按來源分為動物油和植物油,動物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植物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低。
2. 幾點用油的小建議:
①不同種類的油換着吃,1~2個月換一次;
②少吃動物油,多吃植物油(體力勞動者可以偶爾吃動物油);
③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和中風人群建議隻吃植物油;
④建議3個月内吃完一桶油,吃不完可以買小瓶裝;
⑤正常人每日建議攝入量25-30克油脂(老式瓷勺的2~3勺)。
3. 買油時注意這幾點,可以避免踩坑
①壓榨油和浸出油,在安全性方面并無差異;
②大部分調和油都是直接将幾種油兌在一起,很難做到三種脂肪酸含量1:1:1;
③有機油營養價值并不比普通油高;
④食用油中本來就含有維A、維E、葵花籽磷脂、omega-3等成分,不算特别添加;
⑤植物油本來就不含膽固醇,動物油才有;
⑥橄榄油、山茶油從脂肪酸的某些成分來說還不如普通的葵花籽油好。
内容來源:臨床營養學微信公衆号
整理編輯:中西醫結合護理雜志社
通訊員:李金環 孫磊 秦沙沙 王晶晶 董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