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8 13:14:26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1

今日秋分

《春秋繁露》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時,“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時分”,昭示了一種關于時令的協調與均衡。

秋分這一天,晝夜、寒暑、陰陽,一切都不偏不倚地對稱,這是追求典雅中正的古代中國最珍視的時刻,古人将這樣的時刻凝練為“平分秋色”一詞,推崇其中的公正與分明

秋分三候為:“雷始收聲,蟄蟲坯戶,水始涸。”秋分後,萬物都将收藏、聚斂,為即将到來的寒冷氣候做準備。詩人們感受着此中真意,将候應化入詩境,寫下:“雲散飄飖影,雷收振怒聲”“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

此後的世界,将徐徐進入深秋。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2

清 《十二月月令圖·八月》局部

發現時間的奧秘

古人通過秋分來理解和确認“時間”。

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光影的奇觀出現了:全球沒有極晝極夜,南北極同時分享着白晝與夜晚;如果在赤道行走,人們會發現任何物體似乎都沒有影子;秋分日平分了秋季,此日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太陽将準确地運轉12個小時,再沉沉沒入地平線。

二十四節氣中,秋分是最早被發現的節氣之一。周朝和春秋時期,人們用“土圭”測日影法發現,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适中的為春分或秋分。然後再根據一年内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将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自此才有二十四節氣。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3

土圭

古代中國借助具體的物件與情境完成對時間的感知和表述,比土圭更為準确的,是今天的故宮太和殿、乾清宮、慈甯宮等大殿外放置着的赤道式日晷,在鐘表來到中國以前,古人一直用日晷“捕捉”時間。

有趣的是,一年之中有兩天,日晷是失效的,這兩天就是春分和秋分日——由于太陽運行軌道與赤道的晷盤平行,即便烈日當空,日晷上也沒有影子,也就無法标示時間。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4

日晷

除了日晷,另外一個捕捉時間的工具就是人的經驗本身。在一切都不是那麼精确的古代世界,模糊的、個人化的、對于自然的強依賴性的感知帶來一種獨屬于古典中國的浪漫叙事:歸期總是未有期,要待到巴山夜雨漲秋池時;一生漫長,索性等陌上花開緩緩歸;今夕何夕,是漏斷時的缺月挂桐、三星在隅、及至落花風雨五更寒……

而這種并未被社會化的、随意的時間觀的延宕過程,總是被一個個突然到來的時序中斷,你會在某一天驚覺秋分日的“日落煙光淡,風涼衣帶吹。東城多野色,病叟亦忘疲”,也在一個尋常的夜晚突然感到“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5

明代 孫克弘《百花圖》桂花

時序、物候、心理時間和潛意識中的直覺與體認層層堆疊,即形成傳統。傳統一旦形成,将如滾雪球一般以超強的吸納能力形成一個意象、印象,乃至語言之淵薮,即便是再疲懶怠惰而粗枝大葉的後來者,行至這一龐大淵薮之涯岸,也将被其攫住,恍惚宿命般地感到一種深沉,幽遠、蕭索。

宋玉在代表作《九辯》中開創了寓悲情于秋景境界,這首賦中,劈頭一句,即為絕唱: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五百年後,即便是寫下了最傑出的七律組詩《秋興八首》的杜甫,仍謙卑地在回味: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怅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6

元 趙孟頫《飲馬秋郊圖》

進入到文學中,重書寫的古典文學,以連綿不絕的詩文、小說等的書寫來共同保存着哪怕是“秋氣”“秋悲”等極為抽象的情緒體驗,杜甫一言以蔽之,“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兩千年前宋玉的秋悲,藉此綿延不斷地流傳到今天。

“系統”中的海棠詩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商偉談及:

詩人與外部世界的接觸,是發生在一個他們所共享的意象組合與篇章句式的系統中的。而這一系統又是通過互文關系而逐漸形成并不斷充實起來的。它制約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規定了詩人的感知和表達方式,因此具有驚人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個人可以從内部做一些調整,但不可能超越它,另起爐竈就更難。

此說鞭辟入裡。以秋分日的書寫為例,我們可以在詩、文、小說、乃至之後的影視劇中看到相當集中而有趣的互文現象。

清代的一位文人顧貞立在《賣花聲·秋分後,桂花海棠俱開,燕猶未去,戲作》中寫:

絲雨海棠黏。欲語還含。青苔小石疊層岚。露葉如啼花似笑,無限嬌憨。

梁燕戀江南。桂子銀蟾。依回斜拂水晶簾。為愛秋香渾忘卻,杏苑春酣。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7

清 鄒一桂《秋海棠高宗禦題軸》

桂花、海棠均為秋分日前後的時令花,也是寫這一季候的詩詞繞不開的意象,這兩個意象在《紅樓夢》的三十七、三十八回中有非常充分的展開。以海棠為例,第三十七回的回目為《秋爽齋偶結海棠社 蘅蕪苑夜拟菊花題》,開篇即寫賈政因為公幹,“八月二十日起身”,由此這一章發生的時間大抵就在秋分前後。

這一節極能體現曹公行文布局時“草蛇灰線”的功力,曹雪芹在這一節示範了怎麼用極微小的客觀物,線索一般串起所有情節,讓形形色色事件有條不紊,人物的性格昭彰、聚而不散。

三十七回開頭,探春寫花箋提議辦詩社,寶玉讀信後,興沖沖出門去找探春,一出門就遇到值日的婆子送上芸哥兒的請安帖,帖子裡稱,芸哥兒獻上兩盆白海棠,一并在後門等着,寶玉讓把花搬到自己屋裡,此事便按下不表。

等寶玉和姐妹們聚一起,熱熱鬧鬧給自己起了别名,為寫詩找題材時,白海棠又出現了——李纨道:“方才我來時,看見他們擡進兩盆白海棠來,倒是好花。你們何不就詠起他來?”然後小丫頭随手抽的韻牌:盆、魂、痕、昏,也和這兩盆白海棠相關,随後便有了每個人依自己的性格和才學所做的不同的海棠詩。

視線從詩社的場景轉移到寶玉的怡紅院,襲人看到有人搬海棠花進來,讓他們在下房坐了,打賞了錢,讓下人吃酒去,對比之前寶玉知道芸哥兒獻上海棠時很公子哥氣的理所當然,襲人更妥帖周到,這也是能見襲人性格處;然後就是寶玉回來,“忙着看了一回海棠”,又想起史湘雲,于是又有了後文中湘雲寫海棠詩。

這兩盆海棠的“演出”,幾乎貫穿整個回目,至此才算落下帷幕。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8

《紅樓夢》劇照

這一回中,也留下了六首海棠詩,李纨評價黛玉和寶钗的詩,一風流别緻,一含蓄渾厚,林黛玉的海棠詩為: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缟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薛寶钗的海棠詩為: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紅樓夢》中慣愛以詩為谶,在文本内部即形成一重互文。黛玉的海棠詩低回婉轉,“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清雅端麗,是寫花之典範;而寶钗詩格局更大,後人評價:“寶钗詩全是自寫身份,諷刺時事。隻以品行為先,才技為末。”

在文本以外,談回到前文所述“共享的意象組合與篇章句式系統”這一理念,即便是廣受贊譽的《紅樓夢》中的海棠詩,放在創作序列中,也難脫前人的影響。有研究者指出,曹雪芹這一組詩,即效法蘇轼題為《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的白梅詩,蘇轼詩中有“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疑月挂樹,耿耿獨與參橫昏。”等句,曹雪芹用韻、煉字、意境,均對白梅詩有所借鑒。

除了海棠,寫秋分的詩,也多用桂花、秋月、殘星、菊花典故,細讀《紅樓夢》,這些意象均被巧妙地嵌入故事中,貼合情境,意味綿長。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9

清 張若霭 《畫高宗禦筆秋花詩軸》

木蘭圍場之秋:秋高弓勁萬馬肥

除了上述之哀婉,秋分日,大地蒼茫,天空高遠,帶給人一種别樣的快意。

乾隆帝在《禦制哨鹿賦》中寫及:“喜金風之飒爽,值玉宇之晶明。霜重而不言其冷,霧濃而那覺其零。”寫的就是秋日帶給人的一種愉悅。

我們在各種關于清代的影視劇中都會見到清朝的皇帝率領衆皇子在馬上馳騁打獵的場景,這是清朝獨有的活動——木蘭秋狝,指的是“馬上得天下”的滿清為了保持傳統、演練騎射,在每年秋天,皇帝都會親率王公大臣、八旗勇士千餘人,至木蘭圍場(今承德)進行狩獵活動。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10

《如懿傳》劇照

這一活動進行得極為頻繁,從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首次入圍,到嘉慶二十二年,嘉慶皇帝最後出圍,清朝三位皇帝(分别為康熙、乾隆、嘉慶,雍正在位期間沒有舉辦)共在木蘭圍場行圍打獵八十八次。

深宮裡無法排遣的蔽塞之感在木蘭圍場被盡數滌蕩而去。曾追随康熙皇帝參加秋狝大典的蔣延錫寫過一首《大獵》:

秋高弓勁萬馬肥,千山紅葉連霞飛。

外藩部長率部落,來奉君王大合圍。

天威手挽八石弓,十四把長餘箭铤。

前鹿已中金仆姑,雕翎灑血紅模糊。

後鹿一發中其項,高坡仰仆鳴嗚嗚。

須臾連射二十虎,箭箙曾無遺一镞。

這是一種迥異于溫柔敦厚禮教的豪放和暴烈。

康熙帝稱,“朕每年出口行圍,勞苦軍士條奏者,不知國家承平日久,豈可遂忘武備”。乾隆帝也憂心忡忡地說:“古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因田獵以講武事。我朝武備,超越前代。……若平時将狩獵之事,廢而不講,則滿洲兵習于宴安,騎射漸緻生疏矣。”帝王對于木蘭秋狝極為重視,而與此相關的文物也得以流傳。

一幅《乾隆皇帝一箭雙鹿圖》中,繪制乾隆皇帝晚年的秋狝行獵活動。史料記載,乾隆皇帝直至79歲(1789年)高齡還能搭弓射箭,馳騁獵場。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11

另一郎世甯所繪的《哨鹿圖》中,也繪清乾隆六年,皇帝到木蘭行圍的實況。畫面最前行列的第三人,佩帶紅錦“撒袋”(即裝弓的袋)騎白馬的就是乾隆皇帝。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12

乾隆帝的《禦制哨鹿賦》中寫:“鹿迨晨則懶鳴,哨亦不進,故哨鹿者,恒于未曙前即往。夙戒仆而奚從,欣戴月而披星。舍從寬衣,宜茲短服。荷長哨于左肩。”木蘭秋狝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就是哨鹿,天剛蒙蒙亮,在晨霧籠罩的樹叢中,哨鹿人頭頂鹿角,身披鹿皮,肩扛鹿哨,吹出了一陣陣雄鹿聲,吸引來了雌鹿,還有其後尾随的雄鹿,開始狩獵活動。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13

金漆雕龍紋鹿哨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14

2017年,來自承德避暑山莊的九隻梅花鹿“暫住”故宮慈甯宮花園

當然,滿清的王公貴族們也不必一直貪看木蘭圍場的秋色,回到他們所居的北京,也是好風景。

草木搖落,金風肅殺。郁達夫寫:“古人的‘悲哉秋之為氣’以及‘胡笳互動,牧馬悲鳴’的那一種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覺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會得感至極而涕零,思千裡兮命駕。”

好像在一次長長的午睡後醒來,秋陽仍亮亮地高懸,但氣候已涼下來,深秋到來。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15

秋天的北京(圖片來自網絡)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16

編輯 | 仿生斯派克

主編 | 魏冰心

原創 周生 鳳凰網讀書

冷風漸起還請添衣(風涼衣帶吹秋分宜珍重)1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