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構建雙一流高校

如何構建雙一流高校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4:29:03

【思想彙】

作者:劉志洪(中國人民大學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哲學院副教授)

編者按

近日,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不能跟在别人後面依樣畫葫蘆,不能簡單以國外大學作為标準和模式,而是要紮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中國特色辦學和世界一流大學作為我國高校辦學的兩大目标,其關系實質性地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發展,值得深度省思。奮進在民族複興道路上的中華兒女和中國高校,有必要準确理解進而恰當處理這一具有關鍵意義的關系。

特色與一流相互獨立、有機統一

就高校辦學而言,特色辦學指我國大學的發展呈現出中華民族自己的特殊規定性。它是與衆不同的質點乃至獨一無二的個性,讓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形成高度标識性,在各國高等教育中顯露出鮮明特性。在應然意義上,面向偉大複興的特色辦學以高度的合理性、先進性為内在構件,又追求并創造合理性與先進性。進而言之,特色辦學在更高和更本質的意義上是中國大學乃至整個中華民族主體性、原創性的内容,由主體性、原創性形成自身特色的合理性、先進性。

世界一流大學指我國大學的發展達到當前曆史條件下世界範圍内第一級别的水準,跻身先進行列。它意味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打造精品,使中國大學實現高質量發展。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大學合乎曆史發展的規律,代表人類前行的方向,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和較低的局限性。換言之,高度合理性和較低局限性構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标配,使之成為現實的一流。

如何構建雙一流高校(雙一流高校建設)1

4月12日,湖南長沙師範學院北校區圖書館,大學生在認真讀書學習。宋文志攝/光明圖片

可見,中國特色辦學和世界一流大學是從不同視角,以不同标準對我國大學建設所作的規定,具有各自的獨立性。辦學強調中國特色,是從發展是否具有自身獨特品質的角度予以言說,它要求堅守自我的立場與原則。辦學追求世界一流,是從發展是否達到世界第一層次水準視角予以考察,是追求優秀與先進,拒絕低劣與落後。在一些觀念深處,仿佛中國特色辦學與世界一流大學存在不可避免的沖突;其實,二者并不相互排斥,完全可以共存乃至互益。

中國特色辦學與世界一流大學亦非隻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系,世界一流大學并不隻是普遍性層面上的要求,中國特色辦學也不隻是特殊性層面上的要求。擁有本國特色,這是所有高水平大學的共性。發展良好的高校無一例外地具有自己的特點。而成為世界一流,又是某些大學的個性或特性。隻有部分高校能夠跻身世界前列。誠然,呈現出世界一流水準,這在高水平大學中具有普遍性。但于當代中國大學而言,所具有的世界一流水準的具體内容又富于民族特色。而且,盡管中國特色辦學在總體上與他國相區别,但在具體内容上不排除存在與他國相同或相近之處。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為當代中國發展的總目标,構成考量所有相關問題的最高指針與标準。“雙一流”建設中的中國特色辦學和世界一流大學本身及其關系,乃至整個高等教育的建設,都服務于這一最高利益總體。因此,對二者關系的把握,需要從最大限度有益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高度出發。由此立場看,中國特色辦學與世界一流大學雖存在區别,但能夠在實質的意義上相輔相成。

特色與一流内在關聯、相互作用

追求世界一流大學絕非丢棄中國特色辦學,相反,它将中國特色辦學作為内在規定。鮮明而有益的特色是中華民族跻身世界前列内在的“質”,構成中國大學進入世界一流的先決條件之一。離開特色的世界一流,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它意味着隻是亦步亦趨地跟随他人的腳步,依樣畫葫蘆地模仿他人的樣闆,從而成為另一個他人。而在現有世界體系中,缺失獨立性、自主性和創新性的特色,不能“彎道超車”,就不可能“突出重圍”通達一流。

如何構建雙一流高校(雙一流高校建設)2

2022年2月,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師生在安徽省鳳台縣店集村調研。資料圖片

強調特色辦學亦非否棄世界一流,它同樣以世界一流為内在規定。中國特色辦學與世界一流大學本質上是特質與水準的關系。特質同水準一樣,也是一種“質”。可見,中國特色辦學内在地同“質”相關涉。可以說,即便是特色,亦需達至一流,以代表曆史的前行方向,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精神文化需要。因而,世界一流構成中國特色辦學不可或缺的基本定向。

基于此種相互規定,“雙一流”建設中的中國特色辦學和世界一流大學可以相互審視、判定。一方面,以本國的特色與立場審校世界一流。世界一流充滿相對性、不确定性乃至主觀性,需要持之以恒地增進對于世界一流的認識,堅持不懈地改進關于世界一流與否的評價,認真對諸事物加以鑒别和比較,在紛繁複雜的境遇中判定真正的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正是辨别真相的有益路徑。在追趕世界一流的過程中,容易以代表當前先進水平的樣闆為範本模仿之,從而失去獨特性乃至自主性。時刻保持中國特色亦即主體性、原創性的自覺,有助于辨别真正的世界一流。

另一方面,以世界一流的視野看待本國特色。特色與特長之間存在距離,從特色到特長,正是發展的過程。中國大學着力發展和引以為傲的特點,具有世界曆史性亦即高度合理性,從而能夠穩定地位列世界一流。在此意義上,高校辦學應以世界一流對照自己,注重調整、強化自身特色,朝着不斷提高的世界一流水準方向發展,成為高水平特長。這一點同樣值得引起重視。

特色與一流相互支撐、相互成就

“雙一流”建設中,強化中國特色辦學能夠夯實我國高校邁向世界一流的基礎,使之凸顯自身。民族性并不絕對外在于世界性。相反,世界曆史的發展從沒有離開過民族特色,特别是在精神文化等領域。雖然不能簡單地在二者間畫等号,但民族性的确能夠以濃縮的方式呈現進而推動世界性。近年來,中華民族愈益自覺地向世界提供富含智慧與力量的中國樣本、中國方案,為人類發展及其一流水準提供新的有益選擇。這是包括高等教育特色在内,中國特色為世界作出的貢獻。未來,還可以有更多、更大的作為。

如何構建雙一流高校(雙一流高校建設)3

大學生到田間向專家學習抗倒伏玉米知識。新華社發

中華民族積極以特色發展自身,奮力開創幸福美好生活,并切實地擔負大國責任,發揮大國功能,既造福自己又造福世界人民,從而推動了世界發展。有理由認為,依靠中國特色辦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方為大道。中國特色辦學越是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就越是方向明确。因而,塑造高等學校的中國特色,使之趨向世界一流,彰顯其應有意義,成為中華民族當前需着力展開的曆史行動。

有價值的特色是高水平的。在高水準的滋養中,特色熠熠生輝。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長期在實質的意義上向往和追求一流,并擅于從其他優秀文明中汲取養分進而再造精品,持續将中華文明推向前進。

在急劇變革、快速發展的現時代,世界一流更是本質性地構成我國大學發展的強大動力。努力實現偉大複興的中華民族,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繼續奮力追趕高等教育的國際先進水平、通達世界一流,以之作為發展的堅實基石與支撐,繼而凝練與升華自身特色,從而有力地振奮精神、激發豪情、凝聚人心、團結社會。

特色與一流相互強化、共同提升

真實的“一流”是高等教育中高質量、高水準的存在。并且,一流水準不是固定不變的結晶體,而是經常變化和提高的有機體。具有高度主體性與原創性的新時代中國大學,在追趕世界一流的同時,亦生成此種精神自覺與實踐自覺:在達到或即将達至世界一流時,積極以自己的特色引導和提升世界一流,努力将高校發展推進至新的境界。

甚至還可以說,在尚未完全接近世界一流時,中國高校就可以某些高品質特色引領之:運用已有的優長與特質,力所能及地引導高校建設朝更具合理性的方向前行,雖隐微卻真切地提高世界一流的具體水平。應該看到,中國高校不缺這樣的特質,某些方面已經進階世界一流。随着中國特色辦學的愈益錘煉、萃取與升華,将愈加有力地引導和提升世界一流大學的内涵。新時代中國大學理當擁有如此雄心與信心。

世界一流亦能啟發中國大學增強特色辦學。世界一流給當代中國大學的發展帶來有益滋養,為其中國特色辦學的進一步強化創造了條件。我們的高等教育當前要做的就是,堅持不懈地将世界一流水準吸收進自身,使之成為自己的内在品質,并加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源源不斷地鍛造出體現中國特色辦學的新品質。

富有意義的特色是具有高度合理性的特色。因而,特色需要不斷提升品質,才能始終保持其合理性。持續升高的世界一流水準不斷要求和推動着高校辦學中特色與境界的升華,從而将大學辦學水平推向一個又一個嶄新高度。借助世界一流升華進而完善自身,構成中國高校特色化發展的主要路徑之一。始終積極追求世界一流的中國大學,非但不會忘卻強化特色的要求,而且将高度自覺地以其為己任并踐履之。這構成中國大學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密碼”。

《光明日報》( 2022年06月14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