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正月十三,傳統習俗非常多,從正月十二開始,人們就已經開始制燈籠、搭燈棚了,為元宵燈節做好充分的準備。
那正月十三又有哪些傳統習俗呢?這一天,離不開燈,離不開神,更離不開美食傳統。我是養花綠植,一起看看吧。
一、正月十三,離不開燈
1、上燈日
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鬧花燈,一般要從正月十三上燈就開始了。在民間,正月十三日,被稱為“上燈”,十四日叫“試燈”,十五日是“正燈”,到了十七日,為“罷燈”。
從正月十二起,人們就開始建元宵節燈棚,到了十三日就張燈結彩,上燈了。這一天,俗稱“上燈日”,也叫“燈頭生日”。
這一天,人們就要在廚竈下點燈,也就是“點竈燈”,主要目的就是點上已經制好的燈,試試效果好不好,為元宵燈節做好充分的準備。
2、滾龍燈
這是地方的傳統習俗,玩滾龍的習俗已流傳久遠。
正月十三日為試燈,到了這天試燈晚上,大街的兩側,家家戶戶都把燈籠懸挂起來,燈光璀璨,如繁星點點,非常喜慶熱鬧,而且家家焚香放炮,鞭炮齊鳴。一會兒,各種各樣的彩燈都來到了街上。路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彩燈明亮閃爍,燈光璀璨輝煌。
尤其熱鬧的滾龍燈,由六條老龍和多條滾龍組成,而且還有小孩子的子龍,首次展出,開始上下騰飛,前後穿行,左右旋轉,四處飛舞。一直要鬧到三更以後,方才收燈。
二、正月十三,離不開神
1、祭關公
在西安長安區當地,每到正月十三,都有祭拜關公的傳統習俗。
關公,大家并不陌生,也就是關羽,人稱關雲長,又叫關二爺。在桃園三結義,與劉備和張飛結義為兄弟,關羽重承諾,守信用,同生死,共患難,輔佐劉備完成三分天下之大業。是忠勇義信集一身,被世人稱頌。
大家對關羽的稱謂,也不相同。有的叫“關帝”、“武聖”,還有的稱為“武财神”。關公成作人們的保護神、行業神和财神,受到人們奉拜。
正月十三這天的供品獨特,叫做“添碟子”,由黃豆、瓜子、桃仁、竹棍等等做成,制作工藝精細,是祭祀“關帝廟”時供奉祭品,更是一種地方民間工藝。
2、祭龍王
據說,農曆正月十三,是海龍王的生日。這一天,漁民會舉辦祭海活動,祈求全年風調雨順,漁業豐收。
大家聽說過,有四海龍王,能在海裡統領水族,掌管興雲降雨。他們分别是東海龍王敖廣、西海龍王敖閏、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号稱四海龍王。興雲布雨,消滅炎熱和幹旱,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
到了正月十三,漁民開展莊重又壯觀祭海活動,供奉備好的祭品,豬頭、公雞、大鯉魚等等,還要扭秧歌,拜龍王,并焚香化紙,燃放煙花爆竹,行三拜九叩大禮,祈盼一年風調雨順,漁業豐收。
三、正月十三,離不開吃
1、吃湯圓
正月十三,點竈燈。有的地方還忙着紮彩燈,到了晚上各家還要試點制好的燈。但是傳統美食不能忘,那就是吃湯圓。
俗話說:“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過小年。”上燈,是指的上燈節,也就是正月十三。這天晚上,全家一起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當然,吃完湯圓,最熱鬧的是滾龍燈。這時候,家家戶戶門口挂燈籠,老老少少提燈籠,舞龍的隊伍氣勢如虹,上下翻飛,實在是壯觀。
2、豆腐節
這一天,轟轟烈烈的豆腐節,不僅是風味獨特的美食,也是獨具特色的地方傳統風俗活動。傳說豆腐,寓意兜福,既能添丁,又保豐收。
據說,大家統一出資,用于購買大量的豆腐,用于豆腐節專用。到了晚上,大家都嚴陣以待,随着上燈鞭炮聲的響起,男女老少展開豆腐大戰,互相投擲豆腐,十分熱鬧喜慶。
而且被豆腐砸中的人,在新的一年更加福氣滿滿,吉祥如意。通過這一活動,人們祈禱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生活富足,人丁興旺。
四、正月十三,有哪些傳統禁忌
據說,正月十三是“楊公忌日”,在民間,是非常不吉祥的日子。
在正月十三“楊公忌”這一天,人們不能出遠門,不走親戚,也不要外出,尤其婚姻嫁娶的大喜事,更不能用正月十三楊公忌這一天。
在民間相傳,正月十三這天也不可以看望老人,如果看望老人,老人就會得病,是不是有點可怕。而且也不能探望病人,如果探望病人,病人很難治好。
楊公十三忌,舊俗是從正月十三日開始,以後每月提前兩天,為“楊公忌日”,又稱“楊公十三忌”,是百事禁忌日。
在過去,人們遇到了重大事項,都會主動避開這些日子,以求平安無事。現在,進入新時代,新風尚,人們慢慢淡化了,不再過于關注這些禁忌。
【小結】
民俗:“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過小年”,正月十三又到了,元宵燈節也就不遠了。
正月十三的傳統習俗比較多,這一天,有的地方紮彩燈,有的地方做聖蟲,還有地方祭拜海神娘娘等等。
你們哪裡有什麼傳統習俗,歡迎交流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