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翁古佐諾;原出處:彜族人網)
涼山彜族[1]姓氏的産生較漢族姓氏晚很多,但比許多國内外至今尚未産生姓氏的民族而言,仍算是較早産生且已具完善成熟的。其主要顯現在有成熟的父系制社會、有完善的婚姻婚禮制、有嚴格的同姓不婚和外婚制、有家譜制、有森嚴的家支制等。據說有個别專家否認彜族隻有父子連名字而無姓氏。天哪!沒有姓氏怎麼會有父子連名字?這簡直是在瞎說。父子聯名僅僅用于背家譜,平時隻有那些名望的人物才有資格父子聯名,一般哪有資格父子聯名。彜族的父子連名有點兒類似漢族的有名氣的人才有字和号。
(圖片:那時花開 作者:李南)
姓氏産生于父系制後期,母系制社會沒有姓氏存在。據說漢族的姓氏産生于母系時代,所以姓氏之姓字方有女字旁。但從我們彜族的姓氏發展史上看,母系時代沒有姓氏存在的任何傳說,而隻有到了父系後才産生姓氏文化,或者有了也是不成熟完善的存在。因此,人類社會發展到父系制社會,才會普遍産生姓氏文化這一産物。因此,父系社會标志着人類走向新文明的開始。
涼山彜族在社會變革方面差了一大步,如其他民族和其他支系的彜族都早已步入了封建農奴制或封建地主制社會了,而大小涼山(指雲南小涼山和涼山周邊的彜族)卻還處在人類社會的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制社會。然而涼山彜族的奴隸制社會并不因此牽制住了涼山彜族的婚姻發展進步,相反她還是與時俱進的,比如從原始群婚→同祖群婚→異族群婚→同族外婚→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制等七大婚姻發展史,走過了幾大婚姻階段。概而言之,從母系制到父系制。現在國内外尚有些民族雖其社會發展都發展到了解放前的封建社會,而其婚姻制卻尚停留在原始的母系式婚姻階段,其主要顯現是隻有名而無姓氏,知母而不知父;盛行一妻多夫制;沒有形成完善的結婚儀式。有的男嫁女,而不是女嫁男等。上述各種原始母系和半母系制殘餘婚姻習俗在涼山彜族婚姻習俗裡,已無所迹象可見了。這裡是彜族文化網絡博物館,海量的數據,鮮明的彜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彜族文化的窗口,感謝您訪問彜族 人 網站。
下面就回到文章題目的主題上來,談談涼山彜族的姓氏來源有哪幾種形式陳述于後。
涼山彜族姓氏和其他民族的姓氏一樣,都是從上層到中層,再到下層逐漸産生形成的,涼山彜族的姓氏是從上層土司到中層黑彜,再到下層白彜,最後才到奴隸娃子逐步産生形成的。因此,在涼山彜族各階層的家譜中,土司的家譜史最長,最長的有50—60代;黑彜家譜最長的僅次于土司的,有近60代[2] ,至少者也在30多代。白彜(這裡指彜根白彜)最長有近25代,少則也在15代上下。所謂漢根白彜,其實也并非全是漢族變成的,而是包括漢人在内的其他各種民族在彜族對外民族或冤家仗中俘獲的同族人及外族人,都成了涼山彜族的“漢根白彜”。在解放後各自大都找到了自己的彜族原姓,非彜族的不願回者也都跟了原主子之姓,留了下來,同化為彜族了。
現在就直接來談談涼山彜族的姓氏來源,主要有哪幾種情況。
土司和黑彜的姓氏來源,因筆者非土司或黑彜出生,不太了解,隻好從白彜的姓氏中簡要概述。2001年,正是互聯網興起的年代,彜-人-網團隊便确立了構建彜族文化數據庫的宏遠目标,初心不改,堅持走下去。
白彜因人口占總人口的90%多,大約有300多萬,加上黑彜和土司約有400萬人口。白彜的姓氏因人名(主要指綽号)變姓氏的情況較普遍,一姓多稱的姓氏舉不勝舉,據有人初步統計多達3000多個姓氏[3] 。筆者隻好将自己所知的陳述一下,以下歸納出五種來源,下面逐一介紹。
第一種來源:職業演化為姓氏。凡因從事火葬(至今涼山彜族仍在盛行火葬文化)手者後來都成了“曲摩”(彜語意為“火葬能手”)姓。因各地都有火葬能手,故曲摩姓多達30多種同姓不同祖的姓氏。為區别同姓不同祖,以便于不認錯家門人和不開錯親。在“曲摩”這個職業姓氏之前附上各自的始祖之名,如本人所知的莫洛曲摩、阿蘇曲摩、吉尼曲摩、窪舍曲摩、尼馬曲摩、拉馬曲摩、沙則曲摩等。凡附加的部分不同,都屬同姓不同祖,均系外姓,均可開親,凡附加部分相同的均系同一家門,不可開親。
第二種來源:綽号演化為姓氏。彜族有名字變姓氏之說,但需指出的是,不是父母取的名字變姓氏,而是綽号變姓氏,如“巴久”姓,因其始祖說話直達直說,一句話通屁股,好似一根竹竿,故綽号“巴久”,後來演化為後代之姓。因巴久姓後代分支多,且分布亦廣後,其後代有的将其綽号又做姓氏,形成新姓氏,因此又有了黑比、黑熱、阿魯、阿伯、吉額等,加上巴久共有6種異姓同祖的家門。綽号演化為姓氏的,再舉一例典型的,如有一人因體胖肚子顯得多大,于是人們送他一個綽号為“海來”[4],之後這綽号變成了他的子孫後代之姓。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此種并非僅有上述兩例,而是因篇幅受限才僅舉此兩例為代表。
第三種來源:父輩之名演化為姓氏。如筆者之姓的翁古姓,因始祖犯了什麼罪逃至黑彜祝爾姓部落之後,藏于林裡,被一狩獵的黑彜祝爾姓發現,問其名啥,回複“裡果”,意即“叛逆者”。黑彜耳背聽成“翁古”,他隻好稱是,于是帶他回家,留作幫黑彜的幫手,成了家,“翁古”也自然成了名字,也成了他子孫後代之姓氏,還成了黑彜祝爾姓氏的百姓之一。其後又有一叛逃者遠道來到上述黑彜祝爾姓氏同一人前,問其名,回複曰“阿庫”,同樣因耳背,聽成“阿傅”,那人也說“是,是叫阿傅”,從此他就叫“阿傅”,他也成了這黑彜的幫手,留下來,後來也成了這黑彜部落的一大百姓之一,“阿傅”也成了他後代之姓氏。
第四種來源:地名演化為姓氏。一般是姓氏演化為地名,也有個别地名演化為姓氏的情況。如有一尋住地者,從甘洛(即現今的涼山州甘洛縣)遠道來到喜德(筆者的家鄉涼山州喜德縣)靠近西昌(涼山州府)的東河鄉,本地人問他從何處來,他回答:“從甘洛地方來。”從此甘洛這地名變成了他的新姓氏,他原姓沙則曲摩,又變了姓,于是他成了複姓“甘洛曲摩”的新姓氏。彜族人-網誕生于北京,已經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網絡時代,留一片淨土,為彜族留下更多閃光的文化。
第五種來源:土司之姓演化為白彜之姓。有些白彜人在土司管轄區犯了錯,逃離非土司轄區另尋生存之地,來到人生地不熟之處時,問從何而來,回答從阿火金陽來,人家便知道阿火金陽屬沙馬土司管轄區,于是都叫他“沙馬”,他本姓“曲比”,這樣後來他的姓就變成了“沙馬曲比”字樣的複姓。不過彜族複姓與漢族的又有所不同,漢族的複姓如歐陽姓為例,歐和陽都是他的姓,是并列關系,不能拆開。而彜族的複姓如以“沙馬曲比”為例,沙馬為土司姓,曲比才是他自己的原姓。平時隻說一姓,需要了解時才會連用,這種情況,形成的還有很多。從沙馬土司轄區來的,如沙馬什伊姓、沙馬阿庫姓、沙馬吳谷姓;從阿說土司轄區來的,如阿說加斯姓,阿說布約姓;從馬海土目轄區來的,如馬黑爾吉姓、馬黑加巴姓、馬黑波姓;從摩色土目轄區來的,如摩色吉則姓、摩色阿蘇姓、摩色俄木姓等。情況都與上述的沙馬曲比姓等都相同,因此不必一一贅述,細看上述即可明白,以此類推。
下面附帶談點與本文有聯系的幾點細節:
1. 涼山彜族怎樣知道同姓不同祖的姓氏和同姓異稱的姓氏:漢族同姓不同祖的區别是以文字作區别的,如以yáng姓為例,在登記名字時,執筆者不了解則要問是哪個yáng,名主就會告知是木易楊或者角角羊。用字不同,則祖先不同,不同姓也。彜族姓氏中,非複姓者明顯好了解,隻有複姓者,如沙馬姓、馬黑姓、阿說姓、摩色姓,曲摩姓、爾古姓等姓是因各有不同祖的幾個姓,需了解時,則要問清是何種沙馬姓、何種馬黑姓、何種阿說姓、何種曲摩姓、何種摩色姓、何種爾古姓,别人才能從中認家門或親戚。
2. 關于人名變姓氏問題:多數以綽号演化為姓氏,這是因為遠道遷徙或叛逃才産生的,否則極少有此情況,不過時間長久了,幾兄弟也會演化為幾個姓氏。這種情況不僅彜族有,漢族也存在。如孫姓出自姬姓,康叔的第九世孫叫惠孫,于是惠孫的後代伍仲就以孫為姓。
3. 彜漢姓氏中都有同姓異祖和異姓同祖的現象存在:如漢族姓氏中蒙姓雙姓同祖[5]、師姓帥姓同祖[6]、莊姓嚴姓年姓同祖[7];張姓章姓異祖、程姓成姓異祖、江姓姜姓異祖、楊姓陽姓異祖。彜族的幾種沙馬姓、曲摩姓、爾古姓、摩色姓、馬黑姓、阿說姓都是同姓異祖;而巴久姓、黑比姓、黑日姓、阿博姓卻是異姓同祖,阿伍姓和吉你姓同祖,阿餘姓和阿爾阿尼姓同祖等一言難盡,數不勝數。
注釋:[1] 這裡所說的“涼山彜族其實并非單指涼山州,而是指包括涼山以外所有操北部方言的“諾蘇”彜族,人口約有400萬(含滇東北及滇西北及四川的涼山周邊所有州縣彜族)。[2] 龍雲家族的家譜竟長達60代,和土司姓氏曆史同等悠久。彜族家譜也叫父子聯名制,如木火央土—央土央格—央格書布,總是前一代名字連着後一代名字,如此背下來的。[3] 彜族姓氏繁多并非人口超多,而且重複之姓超多,即同姓異稱者太多引起的。據筆者所知的,僅吉布姓就有13種不同之稱,就是人名變姓氏的結果造成的亂象,漢族14億,隻有500多個姓,彜族人口比漢族多嗎?[4]彜語“海來”意及大肚子,以現在的話即“啤酒肚”。[5][6][7] 因皇室兩子分封蒙、雙兩地後,以封地為姓而異。莊、嚴、年原系莊姓,後因避諱而各異的三姓卻同祖。師、帥兩姓,原同屬師姓,後因避諱,去筆畫改姓為各異的兩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