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報複性熬夜有什麼壞處

報複性熬夜有什麼壞處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8 11:16:27

正逢暑假,剛剛度過了期末複習考試的緊張情緒,沒有了學業課程的壓力,部分大學生在暑期化身“熬夜黨”。他們有的越熬夜越興奮,看到自己喜歡的内容就睡不着;有的通宵追劇刷手機,直至身體出現不适,影響健康。面對“熬夜黨”暑期“報複性熬夜”,高校教師認為,熬夜是大學生釋放焦慮情緒的“毒瘾”,應及時調整。

報複性熬夜有什麼壞處(報複性熬夜越熬越興奮)1

王賢熬夜追綜藝時的場景。受訪者供圖

看到喜歡的内容就睡不着,越熬夜越興奮

安徽大一女生江思譯是個“追文族”,她喜歡的小說一般在半夜兩點左右更新,為了及時看到最新内容,熬夜成為了她的暑期日常。除了半夜追文,她的夜生活還包括追劇、寫文稿、看夜景……可謂“豐富”。

“在學校早上第一節有課,晚上熬夜較少,暑假沒有這個顧慮,肯定要把之前沒有熬的夜補回來。”江思譯暑假每天熬夜到兩點多,每晚熬夜是她“一個人的快樂”,在她的“暑假字典”裡,沒有“上午”這個詞彙,隻有“補覺”的說法。而在學校,江思譯睡得相對較早,用她的話來說,這是“早上有第一節課的人的無奈”。

“開着落地窗,吹夜風看夜景是夏日一絕。”江思譯笑着說。她還向記者透露,自己最晚曾熬過通宵,從看熱播劇《親愛的熱愛的》到追周播劇《九州缥缈錄》,從逛b站到刷微博,她敷着面膜、吃着西瓜在窗邊坐到淩晨2點,直到所追的網文更新。

江思譯表示,有一天晚上,看完網文後已經淩晨3點,正當她準備睡覺時,一條關于偶像的微博讓她興奮起來。“本來準備去‘愛豆’微博超話簽個到就睡覺,結果驚喜掉落!”江思譯說,當時在微博上看到偶像的一張西裝照,拍攝角度很像婚禮現場等待新娘出場的新郎官,于是江思譯便在腦海中腦補出一部關于男明星和女畫家的小說。“因為越想越興奮,一直想到天亮。”

看到自己喜歡的内容就興奮地睡不着,這樣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把上學期間沒看的綜藝、電影刷完,這是大三男生王賢熬夜時主要做的事。王賢告訴記者,他暑假熬夜是一件不自覺的事情,看到一個喜歡的綜藝節目就想一次性看完,看完一部電影覺得不過瘾又想繼續看。“一般熬夜到淩晨1、2點,等到實在困了也就睡了。”

王賢就讀于黑龍江省某高校,上學時通常晚上11點左右睡覺,他表示,正常上學期間由于學習和工作原因,必須擁有一個比較良好的狀态,所以平時會強迫自己盡早休息,形成一個良性的生物鐘去對待每天的學習和工作。

可一到假期,沒有很緊急的工作和學習讓他去對待,王賢對自己的控制就會不斷松懈。“沒有第二天的起床壓力,熬夜追綜藝、看視頻等等就随之而來。”王賢坦言,自己暑假沒有早起的需求,如果晚睡了,第二天補個覺就好。

暑期熬夜導緻皮膚變差、精神不振、身體不适

“我感覺熬夜後皮膚明顯變差了!”陳景頁是集美大學學生,她表示自己從放暑假開始頻繁熬夜,沒有一天早于淩晨1點入睡。如此頻繁的熬夜使她感覺到自己皮膚變差、瘦不下來。“皮膚保養、控制飲食,在熬夜面前仿佛都失去了作用。”

雖然天天熬夜,但回想起熬夜時光,陳景頁卻說不上自己具體做了什麼。看看微信、刷刷微博、逛逛知乎……陳景頁從一個網絡社區“流浪”到另一個網絡社區,在手機上消磨着自己的時間。“雖然熬夜,但是不知道具體該做什麼,也靜不下心來,就随機刷刷這些‘快餐’新聞。”她與記者訴說着自己的苦惱。

陳景頁總覺得自己晚上的時間太少,吃完晚飯後和家人聊天、鍛煉身體、處理學校事情、洗漱,做完這些便已12點。“這個時候我會覺得我太辛苦了,得犒勞自己上網玩一會。”但她也反思過,認為自己應該規律作息。

無獨有偶,蘭州某高校大學生李志遠總覺得自己近幾天打不起精神,原來也是因為連續熬夜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

7月中旬,李志遠從學校回到老家烏魯木齊,連續十幾天和朋友約燒烤、“開黑”打遊戲。李志遠表示,在學校自我約束了太長時間,尤其是剛經過期末考試周,緊張的複習任務壓得他們快透不過氣來,于是在學校時就早已約好回家一起吃燒烤。

“燒烤是和朋友一起買來自己動手烤的,幾個人邊吃邊聊,再配點小酒,一起組隊玩最近比較火的吃雞手遊。”李志遠和朋友們的聚會一般從晚上11點開始,人越多就吃得越久。“回家的話一般是淩晨2點多,最晚的一次和8個朋友一起熬到淩晨6點,基本上就是通宵了。”

一開始李志遠認為晚上熬夜後,白天美美地睡上一覺,下午睡醒後就沒有什麼事。直到最近,他總覺得自己打不起精神,眼袋明顯,皮膚暗沉,到了飯點也吃不下東西。感受到身體不适後,李志遠及時停止了熬夜,他表示自己已經沒有以前那麼能熬了,“以後再也不會這麼長期熬夜了。”

高校教師:熬夜是釋放焦慮情緒的“毒瘾”,應及時調整

廣東醫科大學校團委專職團幹吳樹高認為,“報複性熬夜”已變成大學生群體中較為普遍的現象。青年大學生雖然都清楚熬夜對身體帶來的傷害,但他們通過熬夜,彌補了平時未被滿足的需求,從而獲得了快感和滿足感,抵禦焦慮的情緒和心理的不平衡。當他們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抵禦焦慮情緒,熬夜就成了他們釋放焦慮情緒的“毒瘾”。

吳樹高表示,“報複性熬夜”是一種惡性循環。由于夜晚睡眠不足,腦細胞沒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導緻白天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發生,大大地降低了白天做事的效率。在他看來,“報複性熬夜”事實上是一種過度補償的行為,是在犧牲自己健康。

對于大學生暑假熬夜這一現象,吳樹高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有“報複性熬夜”的青年常常伴随着拖延行為,這些熬夜的青年大學生應該反思自己白天的狀态。“大學生要規劃好自己的時間,把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單,及時發現自己的‘拖延症’,并盡快做出調整,不應該經常熬夜。”

(記者 李華錫 實習記者 蔣宇駿 陸世明)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江思譯、王賢、陳景頁、李志遠均為化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