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論語生存之道

論語生存之道

汽車 更新时间:2025-02-07 09:59:36

曾幾何時,“彎道超車”“法無禁止皆可為”成為熱詞與時尚,主流與非主流輿論都廣泛宣揚,大有政治正确之勢。

可随着規矩意識、法律意識的回歸并不斷深入人心,慢慢失去部分市場。

“彎道超車”為什麼越來越上不了台面?這與其價值取向有很大關系,因為它否定了儒家傳統價值觀“行不由徑”。

“行不由徑”出自《雍也》篇第十章。

原文注釋

子遊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子遊:姓言,名偃,字子遊;也被稱呼為“言遊”、“叔氏”。

武城:魯國的城邑,在今山東費縣西南。

澹台[tán tái]滅明:姓澹台,名滅明,字子羽。後來也是孔子的學生。

憨聊譯注

子遊擔任武城地方的長官。孔子詢問道:“你在那裡做官得到了什麼優秀人才嗎?”子遊回答說:“有個名叫澹台滅明的人,行路時不抄小道近路,不是因為公務事項,從不到我這個長官家裡來拜訪。”

憨聊俗解

子遊的回答介紹了好友澹台滅明,贊揚他為人處事嚴守規矩、奉公守法、不結黨營私的高尚情操,也彰顯了賢人子遊的做事原則是遵紀守法和光明磊落,子遊和澹台滅明都成為為政者的楷模,得到了曆代儒生廣泛認可。

——“行不由徑”

“行不由徑”,意思是處理政務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工作規範,有規矩意識,從來不走捷徑抄近路,不急功近利,不好大喜功,不偷奸取巧。

可“彎道超車”,簡單理解就是選準某個終極方向和目标,不沿着常規的大路一步一步走過去,而是抄過彎道加速直奔目标,含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基因。

孔子認為:打禮治擦邊球,實屬心術不正,非君子所為,理應被讀書人唾棄。

——“非公未至室”

子遊認為:君子所為也應是“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下屬非公進領導門,主要有如下動機:表親近,拉感情,行賄賂,徇交好,結死黨,謀私利,這些行為也都不是仁德君子所為。

孔子極為重視發現賢才,使用人才,雖然當時社會處于大動蕩、大變革時期,他仍然主張選材用人以德為首。

按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标準,現在的為政者還真有必要好好自省。

淺悟零存

懷民心,為官不易;居良知,為政更難。

論語生存之道(論語雍也6.14)1

每一朵小花都需要陽光,太陽尚有照顧不到的,何況人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