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元和十四年(819)農曆正月十四日,韓愈離開京城長安,走了150裡路,來到秦嶺山脈的藍田縣境藍關,恰遇天下大雪,侄孫韓湘從後邊追趕上來。
韓湘見祖叔公已是上了年紀之人,身邊又沒有親人相随,很不放心,于是下決心一同前往潮州,以便朝夕侍奉身旁。韓愈很有感觸,于是吟出一首千古名篇《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韓愈抱着“欲為聖明除弊事”的一念至誠,但卻落得個“夕貶潮州路八千”的悲慘下場,這是他自己萬想不到的。事已至此,他來到藍關,仍抱着戀阙思京、忠心事上的情懷,這表明韓愈是個忠君、愛國、愛民的儒家維護者。
這次遭受的打擊,是他有生以來最大的一次,所以也産生了絕望之感,預料此去定會死在貶地,故囑咐侄孫:在瘴疠的韓江之濱為我收回屍骨吧。
過了秦嶺山脈,進入商洛山區的武關(又稱秦關),遇見一群從吐魯番發配流入湖南的囚犯,韓愈觸景生情,寫了《武關西逢配流吐蕃》詩,感歎自己不如這些囚犯,因為囚徒經過服刑期滿,就可以回歸家園;而自己卻年近黃昏,還要受幾千裡道途的磨難,到潮州又是一個險惡的環境,不敢指望能活着回京城。
進入河南南陽,時已開春,城外一片青綠桑麥,鳥兒飛叫。韓愈此時稍有心情欣賞大自然美麗景色,然而忽地又轉樂為悲,吟出《過南陽》詩以哀歎。
二月初二日,來到湖北襄州宜城(今宜城縣)。古時楚國的鄢縣,就在宜城縣南九裡處,這裡有楚昭王廟,還有許多遺物古迹。韓愈是個好古的人,自然要去楚昭王廟考究一番。他在廟内題了一首詩。當晚,在驿館代侄孫韓湘作《宜城驿記》,記述古宜城和昭王廟的曆史情況。
離開宜城,進入湖南,經夏口、嶽陽,過洞庭湖,再由湘江乘船溯江而上,越過五嶺,進入嶺南道北境。來到韶州昌樂(因這裡有昌山、樂山而得名)泷頭(今廣東省樂昌縣境),韓愈泊舟上岸,向地方官打聽去潮州的情況,并寫了《泷吏》長詩。詩中介紹他被地方官——泷吏呵斥一番。
實是韓愈借泷吏之口,抒發他被貶谪的委屈心情與自我規勸。泷吏越責問,則越顯得韓愈的案情冤枉,從而也更使人感到“聖主”憲宗不聖明。詩還巧妙地痛罵那些“仁義飾其躬,巧奸敗群倫”的貪官敗類和無能的官員。
舟沿武溪水(今武江)南下,河道彎曲,水流湍急,犬牙似的石頭布滿江面,不時撞破船底,或翻船覆舟,十分危險。經過一番搏鬥,挨過昌樂險段,進入曲江界,水勢才逐漸平緩。過了有名的韶石山下,便是韶州府了。
韓愈憶起童年時期跟随長兄、長嫂來韶州度過三年時光,撫今思昔,42年過去了。想那時,家庭人口衆多,有長兄、嫂嫂、侄兒老成和乳娘等好多親人,如今他們都已經作古了,隻剩他一個人重過舊地,感慨萬端,愁腸百結,不由得吟出《過始興江口感懷》詩:
憶作兒童随伯氏,南來今隻一身存。目前百口還相逐,舊事無人可共論。到了韶州,韓愈拜訪州刺史張蒙。張刺史沒有因為韓愈是個路過的“貶官”而對他冷漠,而是十分熱情給予接待,這使韓愈感到很寬慰。
分手之後,韓愈到了離韶州府80裡的宣溪,還收到張蒙派人送來叙别信,這使韓愈感激不已,當即揮毫寫了熱情洋溢的絕詩兩首,表示對張刺史的答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