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證專家:@RD注冊營養師薛慶鑫丨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注冊營養師
豬油,大多數人對它都有着美好的回憶,那就是一個字——“香”!
豬油炒菜、豬油撈飯、豬油渣……在過去那個物質匮乏年代裡,這些簡直就是美食了。即便是在食物豐富的現代,也有很多家庭會常年存放着一碗白花花的豬油。
随着健康觀念的普及,人們都知道減少動物油的攝入對健康有益,豬油也慢慢淡出人們的餐桌。
但最近,網傳一條消息說:
“豬油被英國BBC列為第八大營養食物,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維生素D和維生素B族等營養,對心血管健康有益。"
這是真的嗎?先别急,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來說說關于豬油的事。
豬油營養價值有幾何?
豬油是很常見的烹調油,人們普遍理解的豬油就是用豬的各種脂肪組織熬制後得到的油脂。
根據我國《GB10146-2015食用動物油脂》中的規定,豬油應當是以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檢疫、檢驗合格的生豬的闆油、肉膘、網膜或附着于内髒器官的純脂肪組織,煉制成的食用豬油。
要說豬油的營養價值,最大的特點應該就是可以提供脂肪酸了,同時也會提供熱量。
不過,與植物油相比,豬油的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都比較高,分别是43.2%、47.9%,另外還含有8.9%的亞油酸。也正是因為豬油具有飽和脂肪酸高的特性,所以才能在室溫或低溫下呈現固态。
吃豬油真的有益健康嗎?
并非如此。剛才我們所說的飽和脂肪酸,成為了豬油“不健康”的罪魁禍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的建議,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應該不超過總熱量的10%。
這是什麼概念呢?
比如一位成年女性的推薦攝入熱量為1800kcal/天,那麼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就需要控制在20克以内。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烹調油的攝入量每天為25~30克,如果全部用豬油來炒菜(30g),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約為13克 ,再加上平時吃的堅果、瘦肉、牛奶、蛋類等,飽和脂肪酸就很容易超标了。
飽和脂肪酸攝入超标有什麼危害呢?
有研究顯示,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盡管現在有一些Meta分析和流行病學的報告認為:飽和脂肪對于心血管系統疾病風險并不是很大,但更多的聲音還是傾向于應當限制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比如2017年美國心髒協會在考慮了全部科學證據以及各種因果關系後,得出結論:降低飽和脂肪的攝入量并用不飽和脂肪代替,尤其是多不飽和脂肪,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 圖:美國心髒協會的觀點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入指南草案:建議飽和脂肪提供10%或更少的熱量, 反式脂肪提供1%或更少的熱量。同時建議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用作替換物質。該指南的目标是減少成人和兒童心血管疾病 (CVDs) 的罹患風險。
可能有人會說了,“我爺爺天天吃豬油,身體還特别好,這還不能說明豬油對身體有益嗎?”
人的身體狀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在以前那個物質匮乏的時代,能吃到豬油補充脂肪酸就已經很不錯了。身體是否健康還與飲食結構和運動習慣有關,并不是吃不吃豬油決定的。
現代人的飲食中不缺油,肉的攝入量也足夠,如果再每天吃豬油,對健康并沒有更大的益處。
“豬油被英國BBC列為第八大營養食物”?
說完豬油的營養價值後,我們再來看網傳的這條消息——“豬油被英國BBC列為第八大營養食物,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維生素D和維生素B族等營養,對心血管健康有益。"
的确,豬油中含量最高的不是飽和脂肪酸,而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在橄榄油中含量較為豐富,它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
但含有單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很多,不是非要吃豬油才能補充。堅果、蛋黃、瘦肉、植物油中也都含有。如果隻想靠豬油補充單不飽和脂肪酸,同時也會攝入不少的飽和脂肪酸,反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并且,我們現在的飲食結構中單不飽和脂肪酸并不缺。膳食脂肪酸的推薦攝入比例為1:1:1,而根據一項對中國成人膳食脂肪酸攝入和食物來源狀況分析中顯示:我國居民膳食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所占比例較高,城市、農村居民的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之比分别為1:1.4:1.3 和1:1.5:1。
另外,關于維生素D和維生素B族,豬油中二者的含量并不高。食用油本來就不是這兩種營養素的主要來源。
再次,不同的食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營養價值,沒有一種食材是絕對優秀的,人們需要食物多樣化的飲食才能滿足自身的營養需求。
可見,這條消息并不靠譜。
想更健康的選擇食用油,有這4點建議
豬油烹調可以賦予食物特殊的香氣和色澤,對于健康人群來說,隻要不是頓頓大魚大肉的,平時還是可以适當吃些豬油的。但對于血脂異常的人群來說,最好少吃或不吃豬油。
根據《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中的要求,血脂異常人群需要控制膳食膽固醇攝入,更應限制攝入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豬油、黃油等。
目前市場上食用油的種類很多,如何挑選和食用才更健康呢?推薦做到以下4步:
1.3種油類混合着吃:常用烹調油一般分為3大類,不同品類的油所含有的脂肪酸組成不同,營養價值不同。所以要想攝入均衡的脂肪酸,吃油不要太單一,建議一下這3類油要混着吃。
2.盡量購買小包裝的食用油:多數人都比較習慣購買大桶的油,覺得更實惠。但從健康的方面考慮,更推薦大家購買小包裝的食用油,少買勤買,多換種類。因為大桶的食用油一桶要吃很久,再加上大多數人油的儲存方式不當,很容易氧化酸敗,降低食用價值。
3.看好工藝:對于一般用來炒菜的油,選擇壓榨或浸出都是ok的。但如果是選擇富含α-亞麻酸用來涼拌的油就得留意一下包裝上的工藝了。烹調油常見的生産工藝有壓榨法和浸提法,壓榨法分為熱榨和冷榨,涼拌建議選擇冷榨工藝的,營養可以保留更多。
4.注意烹調油的食用量: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一般人群烹調油的用量需控制在每天25~30g,我們平時用來喝湯的白色瓷勺1勺的量約為10g油,每天最多别超過3勺。
參考文獻:
[1]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2]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3]車娟,劉姣,朱玉芳,陳海英.飽和脂肪酸與心血管疾病關系的研究進展[J].天津醫藥,2019,47(06):663-666.
[4] Sacks F M , Lichtenstein A H , Wu J H , et al. Dietary Fat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acks et al[J]. Circulation, 2017, 136(3):e1.
[5]WHO發布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入指南草案[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8,37(06):671.
[6]潘海坤, 王淑穎, 範志紅. 糯性加工食品餐後血糖及飽腹感評價[J]. 食品科學, 2016, 37(17):225-229.
[7]顧東風,翁建平,魯向鋒.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J].中國循環雜志,2020,35(03):209-230.
[8]張堅,孟麗蘋,姜元榮,王春榮,張鐵英,楊曉光.中國成人膳食脂肪酸攝入和食物來源狀況分析[J].營養學報,2009,31(05):424-42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