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廣東遷徙鳥類

廣東遷徙鳥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13:10:21

(視頻|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時長共2分07秒)

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

十一月,廣州海珠湖的清晨,濕冷的霧氣還未在朝陽中消散,一些手持“大炮筒”的攝影愛好者卻早早地聚集在了岸邊,等待記錄下白鹭振翅的那一刻。

白鹭起飛,夜鹭歸林,如此周而往複。進入秋冬季後,以鹭鳥為代表的候鳥大量南遷,在廣東的各個濕地、灘塗、海岸線駐足歇息,成為灣區的一道靓影。

作為全球重要的候鳥遷徙和越冬歇息地,廣東每年為鹭類、鴨類、鷗類、鹬鸻類等鳥類提供舒适的栖息環境。據統計,在廣東越冬的候鳥種類約為300種,數量超過20萬隻,是當之無愧的“鳥類天堂”。

廣東為何能成為如此多候鳥的樂園和庇護所?專家認為,這既是因為廣東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也有着深厚的曆史文化淵源。近年來,廣東推進了多項濕地整治和修複工程,在構建生物多樣性上走在全國前列。越來越多的“小鳥天堂”在南粵大地出現,很多候鳥因此駐足留下,成為留鳥。

廣東遷徙鳥類(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1

廣州濕地生态日益恢複,市民們在城市的中央海心沙也能看到鹭鳥的身影。

與鳥共生

深秋的早晨,新會天馬村的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一艘巡邏艇從榕樹掩映下的水道間緩緩駛過。

陳文彬已經記不清楚,這是他第多少次從這條水道間經過。從他當上公園護鳥隊的隊長起,每天的早上、中午和傍晚,他都要帶着隊員們在公園裡巡邏一遭,而早上的巡查需要趕在遊客入園前完成。

“小鳥天堂”特指天馬村一棵400多年的古榕樹,1933年巴金先生在這裡遊覽并留下了《小鳥天堂》的散文名篇,自此之後這裡成為了聞名國内的旅遊景點。

廣東遷徙鳥類(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2

早晨的新會“小鳥天堂”總有一群白鹭的身影。

護鳥隊的小船駛到了一片漂浮着羽毛和油脂的水域,馬達開動的聲音稍稍驚動樹叢裡憩息的鳥兒,鳥兒在樹叢間跳躍,撲棱起翅膀。陳文彬示意隊員将馬達熄火,開始為記者指認起林子裡的身影:夜鹭、池鹭、白頭鹎……對于小鳥天堂裡常見的鳥兒,陳文彬總是如數家珍。

廣東遷徙鳥類(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3

夜鹭通常栖息于稻田、池塘、湖泊、水庫和沼澤濕地等水域,有時也見于水域附近的竹林和樹上。

陳文彬說,護鳥隊的工作需要盡量不幹擾鳥類的生存繁衍。早些年前,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勸誡和制止可能出沒的持槍捕鳥者。現如今盜獵行為已經銷聲匿迹,護鳥隊員們部分的時間都是與這群“樹上的精靈”隔水相望,偶爾遇上一兩隻被大樹壓傷的鳥兒,隊員們也會進行簡單包紮救治,然後将它們放歸林間。

陳文彬和隊員們都是土生土長的天馬村人,天馬人愛鳥護樹的傳統,植根于曆代口口相傳的祖訓和傳說裡。

村裡的老人說,大約明末清初時期,天馬河與外界江河相連通,常年水患頻繁。村民們為了阻擋河水,在河口處沉下沙船形成沙洲。相傳,當時負責挑沙的船工将挑沙用的扁擔(榕樹枝)無意間插在了沙洲上,榕樹便在這沙洲上生根發芽,而每一個外出天馬村的人,收工時都會帶上一筐泥土倒入沙洲,讓榕樹保持不斷生長。

廣東遷徙鳥類(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4

鵲鸲性格活潑好動,覓食時常擺尾,不分四季晨昏,在高興時會在樹枝或大廈外牆鳴唱,因此在中國内地有“四喜兒”之稱。

枝繁葉茂的榕樹吸引來了鳥兒,出于對沙洲阻擋水患的感激,天馬人認為這棵榕樹是“神樹”,視其中的鳥為“神鳥”,并立下族規嚴禁捕鳥、殺鳥。在天馬人的悉心呵護下,這棵當年無心栽種的榕樹分出了無數的根枝,以至于辨認不出當年的主幹在哪裡。沙洲上的榕樹、複雜的水網,為大量的鳥類提供了繁衍栖息的場所,最終在巴金先生筆下成為了讓國人熟知的“小鳥天堂”。

“鳥進人退”

天馬人對于鳥和榕樹,有着樸素且浪漫的認知。在長期從事動物恢複技術研發的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博士看來,正是當地村民代代延續下來的善舉,創造了一個值得贊歎的生态奇觀。

廣東遷徙鳥類(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5

黑翅長腳鹬是反嘴鹬科長腳鹬屬的一種鳥類,共有4個亞種,是一種修長的黑白色涉禽。

“對于鹭鳥為代表的水鳥來說,其生長繁衍需要淺水環境,具體來說水深不宜超過0.5米。”胡慧建對記者說,作為小鳥天堂的顧問專家,他曾經對這片濕地進行過詳細的考察。

根據史料記載,小鳥天堂的原址最早是一塊海邊的灘塗地帶,附近主要以水田和魚塘為主,能為水鳥提供充足的魚蝦、貝類作為食物。沙洲上的榕樹盤根錯節,郁閉度非常高足以抵擋陽光的照射,而小葉榕樹的特性特别适合水鳥築巢,久而久之就有更多的鹭鳥遷徙至此。

作為提供栖身之所的回報,鳥類的糞便、羽毛乃至死後的軀體能夠作為榕樹生長的養料,這是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讓整個生态群系能夠茁壯成長。

而改革開放以來,随着生态保護意識的提高,當地政府開始着手對小鳥天堂進行保護和改造。從立法上,上世紀90年代,新會區就出台《新會市保護小鳥天堂雀鳥暫行管理辦法》,明令禁止各種捕殺行為,這在當時省内乃至全國都較為少見。

據新會小鳥天堂濕地公園負責人王國麗介紹,從2002年至今,小鳥天堂經曆了兩次大規模擴張,面積從原來的100畝擴展至600畝。為了盡可能地減少人類活動的影響,公園内舊的觀鳥樓和觀鳥長廊被拆除,距離小鳥天堂核心區僅130米的天馬中學也整體搬遷,原址僅作為鳥類科普和監測基地使用。這是一個長期的“鳥進人退”的過程。

廣東遷徙鳥類(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6

白鹡鸰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鳥類,體羽為黑白二色,栖息于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

而作為城市建設向鳥類栖息地讓步的經典案例,2017年,江湛鐵路工程增加投資約1.8億元,建成全球首例高速鐵路拱形全封閉聲屏障,這段長達兩公裡的全封閉聲屏障,讓無數從江湛鐵路上駛過的列車以“靜音模式”,通過相距僅300米的小鳥天堂。

随着城市化的發展,當初的古老圩鎮已經逐漸融入新會的城市中心,站在天馬中學教學樓的舊址眺望,城市新建的高樓仿佛就在眼前。不過,這座城市的規劃建設一直在為天馬人當年的善意而讓步,守護着這座小鳥的天堂。

“開門迎鳥”

“時間久了,就好像鳥兒是老朋友一般親切。”對于“鳥叔”冼铨輝來說,每天傍晚登上自己搭建的觀鳥台,守望着鹭鳥們歸巢歇息,成為他日常的習慣。

廣東遷徙鳥類(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7

傍晚時分,“鳥叔”冼铨輝劃着船巡視起“鹭園”,這是他多年的習慣。

廣東遠不止一處“鳥的天堂”,也有許許多多為鳥類保護傾注心血的人。位于順德倫教鎮的“鹭鳥天堂”,即是由冼铨輝一手搭建。1998年,他從當地村民手中租下20畝土地用于種植建材用的竹子,竹林長成後引來了大量的鹭鳥。出于對鹭鳥的喜愛,他放棄了砍伐竹林,轉而疏通水道,搭建圍欄,為鳥兒們當了20多年的“護鳥人”。長久以往,這裡為數萬隻鹭鳥提供了栖身之所。

廣東遷徙鳥類(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8

如今随着周邊生态的恢複,順德的鹭鳥已經有了更多的栖息之所。

而在冼铨輝最近的觀察中,卻有很多白鹭在傍晚時分不再回到竹林,而是選擇向東飛去,在一片更靠近河流的綠地上夜宿。鹭鳥天堂裡萬鳥齊飛的景色,也因此而失色不少。

不過冼铨輝看來,這反而是一種可喜的變化,因為這意味着周邊生态的恢複,鳥兒們也不再依賴自己的這片竹林為生,而是在安家築巢上有了更多的選擇。

這種變化,也符合當地政府作出的初步規劃,由于鹭鳥天堂原址距離公路和工業區太近,打算在一處臨近河湧,更适宜鹭鳥繁衍的地方,為鳥兒們營造一個新的“天堂”。

近年來,廣東各地對于鳥類的保護也從“被動防守”進入“主動迎接”的階段。除了保護現有的鳥類栖息地之外,許多城市也将過去因城市建設而衰退旱化的濕地重新修複,主動“開門迎鳥”。

胡慧建認為,廣州海珠濕地是一個城市與鳥共生共存的成功範本。通過對河湧黑臭水體的整治,以及灘塗和綠島的營造,讓濕地公園的整體環境更為自然化,更加适合鳥類的生長。如今的海珠濕地裡栖息了超過180種鳥類,成為了市民們觀鳥和接受鳥類科普教育的平台。

而在廣州更為核心的地區,在廣州市“動物進城”工程的推動下,海心沙亞運公園裡的鳥類數量也日益增多。早晨在公園裡晨練的市民們,時常能看見白鹭在噴泉邊覓食、嬉戲。在江面上撲騰着的白色翅膀,與遠處的大橋、高樓形成鮮明對比。

“保護和恢複生物多樣性是國家戰略,也是城市一張珍貴的名片。”胡慧建說,随着廣東生态修複工程的推進,城市裡的人們或許能夠真正實現與鳥兒們共住一個屋檐,共享一片天空。

廣東遷徙鳥類(廣東為什麼是鳥類天堂)9

【記者】吳揚

【攝影】金镝

【剪輯】王俊濤

【海報】張昶 甘展平

【統籌】胡念飛

【作者】 吳揚;金镝;王俊濤;張昶;甘展平

南方探針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