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大清入關後的第2位皇帝,一生政績彪炳,除鳌拜、平三藩、收台灣等多項政績被後世譽為“清聖祖”。
要知道曆史上隻有開國皇帝才配有“祖”的廟号,曆史上隻有2位皇帝非開國卻享有“祖”字廟号(另一位是明成祖朱棣)。
近幾年随着清宮劇的火熱,康熙這位清朝曆史上的重量級皇帝在熒屏上出現過的次數越來越多。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之後熒幕上塑造過康熙這一形象的演員就達24位之多。
但縱觀所有康熙的扮演者中,我覺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下面四位。
1、陳道明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康熙或許就是因為陳道明飾演的電視劇《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當年的火爆程度真的是不言而喻了。
陳道明塑造的青、中年康熙真可謂是入木三分。最終憑借緊湊的故事情節、陳道明和斯琴高娃以及其他黃金配角的演繹,這部劇火的一塌糊塗。
看完這部劇,很多人才了解到康熙那波瀾壯闊的一生,這不得不佩服陳道明展現出來康熙大帝的霸氣。
從平三藩時的初出茅廬到知人善用,從和親葛爾丹的種種無奈到親征葛爾丹的殺伐果斷,陳道明的康熙難就難在橫跨青、中、老年三個時間段的演繹,不同年齡段的康熙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心理活動、不同的執政目标,而陳道明卻能将這三個維度的康熙均能表現出各自的特點,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2、張國立
從小就特别愛看的系列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一共拍了4部,第一部于1997年上映,第4部于2003年上映,之間橫跨6年時間但這部系列劇的熱度卻絲毫不減。
我覺得這主要是2個原因,一是這部劇的執導是張國立,二是這部劇的主演是張國立。
整個系列劇的故事元素沒有發生變化,均分為若幹個模塊的小故事,這是觀衆喜愛看的原因。
張國立化妝成普通老百姓時體驗過老百姓生活中的種種不易,讓人覺得張國立演的康熙皇帝很接地氣;而後在每個故事的結局張國立褪去老百姓身份亮出皇帝身份時,之前嚣張跋扈的貪官、奸商等壞人瞬間匍匐在地、吓得屁滾尿流,這種一前一後強烈對比的反差感,也讓觀衆直呼過瘾。
張國立的演技好嗎?真的很好。但總覺得飾演的康熙比陳道明演的差點意思,究其原因,應該是《康熙王朝》走的是曆史正劇風,而《康熙微服私訪記》走的是古裝劇情風,兩個風格迥異的劇塑造出的康熙形象自然也是不同的。
3、張鐵林
很多人都熟悉張鐵林扮演的乾隆,卻不知張鐵林也飾演過康熙。
在2004年由徐峥、張庭、李琦、張鐵林飾演的古裝劇《滿漢全席》上映。
全劇以幽默的喜劇風格展現了張東官從開局一介布衣草民到最後成為一代名廚的故事,這部劇不僅風格幽默而且有很多美食,各位看官老爺不妨将這部劇作為下飯劇進行觀看。
至于張鐵林飾演的康熙,我認為張鐵林将康熙演成了乾隆,這部劇康熙的風格悚然是《還珠格格》 《鐵齒銅牙紀曉岚》的乾隆的風格。我認為這并不是張鐵林的演技問題,而是導演編劇應該将故事背景改成乾隆年間更為恰當吧。
4、焦晃
焦晃老爺子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飾演老年康熙,提起《雍正王朝》這部曆史劇我認為縱觀國内曆史劇應該排第二了,第一我認為是《大明王朝1566》。
在《雍正王朝》首播時我的年齡還小,不喜看這種曆史正劇,或者說根本就看不懂,而若幹年長大成人後拿起觀看這部劇卻一看就上瘾,反反複複看了三遍。
當時的年輕導演胡玫拿着劇本找到焦晃時,演話劇出身的焦晃老爺子卻不願意出演這種曆史正劇,胡玫隻好将劇本留給焦晃,沒想到焦晃老爺子看了劇本卻一發不可收拾,毅然決然的參演這部劇,這就不得不歸功于本劇的另一功臣,金牌編劇劉和平了。
第一次演皇帝的焦晃完全沒有束手束腳,他揣摩劇本中康熙的心理活動,從心裡将劇本中的康熙現實化、生活化。
焦晃塑造的康熙不但能表現出應有的霸氣,還能把晚年康熙特有的沉穩、老練演繹出來,與大臣們周旋時的老辣,與皇子們對話時的威嚴,與孫子弘曆相處時的慈愛。
在焦晃老爺子短短20集的出場劇集中,便将晚年康熙的威嚴、老練、睿智、慈愛演繹的淋漓盡緻。這或許是其他康熙的飾演者所不具備的特質。
曆史已去,康熙本人究竟是個怎樣的人,我們不得而知,而從陳道明、焦晃飾演的康熙中我們可以去窺測康熙本人的特質。陳道明的青、中年康熙,焦晃的晚年康熙,拼湊在一起或許正是一個完整的康熙形象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