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家庭中,孩子普遍被寄予厚望。
前段時間播出的電視劇《小歡喜》中,喬英子和小陶虹飾演的單親媽媽宋倩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案例,她對孩子有着及其強烈的控制欲。劇中,她為馬上要臨近高考的女兒炖燕窩做早餐,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喜不喜歡吃,不讓她去天文館當解說員,砸壞爸爸送她的樂高,甚至不能見親爹...連女兒考了全年級第二名都會被數落。打着我都是為你好的旗号,口口聲聲對女兒說,媽媽最愛最愛最愛的就是你啊。
可最後呢,女兒慢慢的對她變得陌生,疏離,小心翼翼,有自己的想法卻不敢在自己的親媽面前吐露。
中國式父母,普遍總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愛孩子,去要求孩子,覺得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但是卻鮮少有人去傾聽孩子内心的想法,沒人真正去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沒人關心他是否真的快樂。
麥田裡的守望
中國父母也不怎麼會去很直接的在孩子面前去表達自己的情感。原生家庭對每一個的成長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每當父母之間感情不合的時候,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經常逼問孩子我們要離婚,你到底要跟誰?在孩子什麼都不懂的年紀,殘忍把愛對半分離,隻能取其一。另一方面,孩子又被寄予他們厚望。你以後長大千萬不能跟爸爸媽媽一樣,你必須得比别人付出雙倍甚至更多的努力。
令人超出想象的對孩子的嚴厲和苛刻的教育方式的後果就是極易讓孩子産生自卑的情緒,我們要比别人好很多很多心裡才能踏實,如果跟别人做得差不多或者差那麼一點點,都極易,沒有安全感。
小夜燈
俞敏洪曾經說過:“中國家長對孩子所謂的規劃不是規劃,而是一種強制,就像把人塞到了一個大罐子裡邊,你給造出了這個罐子的形狀。中國家長就非常殘忍的把孩子塞到了罐子裡,要按照家長的要求成長。”
這些強迫式的中國式教育确實培養除了很多成功的家長,但成功的背後是中國子女性格的缺失。
我想作為父母,最大的智慧就是給孩子信任,試着去相信子女,讓他們自己去獨立思考,讓他們體驗去試錯,因為試錯的過程中我們也在成長。
最後希望父母和孩子能夠多多坐下來溝通,更好了解對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