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高考時節,安徽有一個地方必定會登上熱搜,宏大的送考場面、艱辛的伴讀生活、高的離譜的本科上線率,這些風光的、艱辛的的場景都是出自安徽西南部的一個山區小鎮:毛坦廠鎮,因為這個鎮子裡有一所安徽省重點初中:毛坦廠中學。
說來也是一樁美談,安徽有兩個地方學校比地名更加出名,一個是合肥,一個是毛坦廠鎮。前者是因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後者是因為毛坦廠中學。
教育界有南毛坦北衡水的說法,河北跟安徽能分别誕生兩所頂級中學的原因是有些相同的,兩省都是人口大省,頂級教育資源稀缺,如果形容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麼安徽河北的的高考的難度最起碼還要上升一個檔次。
毛坦廠中學每年的應屆畢業生一大部分都是複讀生,也就是上一年在别的學校高考失利又來到毛坦廠重新奮鬥一年的學生。很多人都經曆過高三時代,可以說在整個讀書生涯裡高三那年的壓力要遠遠大于其他年級,能夠選擇重新複讀一年尤其是去毛坦廠中學複習的學生一般都是意志比較的堅定的那一類學生,為什麼我要這麼說?
毛坦廠中學位于舒城、霍山、金安三縣區交界的毛坦廠鎮,整個鎮子沒有任何娛樂場所,最多的場所就是飯店、民房跟書店。曾經有人在毛坦廠鎮開了一間網吧,開業還沒幾天就倒閉了,因為鎮子上隻有三種人:當地住戶、學生、學生家長。網吧在當地完全沒有生存的土壤,所有人的關注焦點都是學生的學習。
毛坦廠的學生每年要做5000份試卷,你沒有看錯,是5000份,平均每天要做15份試卷,這對于很多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這僅僅是毛坦廠中學學生的日常。走近教室去看,無論什麼時候,每個學生的課桌上都擺滿了高高的試卷,每個人都在奮筆疾書,他們知道他們來這所學校是為了什麼,知道這份罪意味着什麼。
毛坦廠中學很多學生的家庭都是工薪階層或者打工一族,為了能夠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母親往往都會選擇伴讀,母親獨自帶着孩子在學校旁邊租房子住,為孩子洗衣做飯,每天天不亮就為孩子準備早餐,吃過早餐之後就要把昨天孩子換下的衣服洗幹淨,然後去買菜做飯。做好飯以後用飯盒裝好送到學校門口,有的孩子為了節省時間就在學校栅欄旁邊匆匆吃完母親送來的飯菜然後回到教室繼續學習。孩子吃過飯以後母親才會有稍微寬裕的休息時間,下午的時候再去買些新鮮的食材準備晚飯,雞鴨魚肉是孩子飯桌上的常客,因為再苦不能苦了學習的孩子。
安徽自古就特别重視教育問題,作風粗犷的皖北誕生了建安文學,皖中誕生了桐城派文學、皖南誕生了徽商文學。雖然有着些許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讀書。
安徽自古也是飽受天災人禍之苦,經常泛濫的淮河給皖北平原的安徽人帶來了綿綿不絕的災難,辛辛苦苦一年的莊家很可能一夜之間就化為烏有,那時候能活下來就是最大的奢望,拖家帶口的乞讨求生更是輪番上演。戰亂時期,地處戰略要地的安徽也飽受兵禍之苦,太平天國時期,皖北的撚軍,皖南的天平軍甚至湘軍都對安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皖南地區的人口至今沒有恢複到鼎盛時期的數量。
都說安徽南北差異大,安徽最沒有差異的地方就是對待孩子的教育,皖北知道讀書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砸鍋賣鐵也會無限制供應孩子上學。皖南則是魚米之鄉,文風盛行,讀書的傳統根深蒂固。
毛坦廠中學能夠誕生在安徽有着大環境的驅使,也有着安徽人民對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縱然這所學校有褒有貶,可是那些批評毛坦廠把學校變成軍事化工廠的人永遠都不會懂這所學校正源源不斷的改變成千上萬的安徽家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