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講究含蓄為美。很少有人會把“我愛你”“你做得真好”放在嘴邊。我們也習慣了不直接接受示好和贊美,所以一旦有人突然誇獎我們,我們甚至會有些羞澀和無所适從。
除了會說“哪裡哪裡”,就再也想不出别的回應了。
心理學讀書平台全民幸福社幸福領讀人徐秋秋: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發現了回複“哪裡哪裡”并不是一種積極正向的反饋。對方可能會覺得你并不重視他的誇獎,甚至覺得你敷衍他。
也許你還想跟對方繼續交流,但“哪裡哪裡”這個回複卻像一個休止符一樣,很可能中斷對話。
同事聊天,A問B,周末怎麼過呀?B回答,在家。A又說,這麼好的天氣,出去逛逛街多好,我打算和朋友去逛宜家。B說,祝你玩得開心。
你發現了嗎?“在家”“周末愉快”這種話的潛台詞,其實就是在跟對方說,不聊了再見。稍微有點情商的人,可能就此打住不再聊下去了。
心理學讀書平台全民幸福社幸福領讀人徐秋秋:在語言學中,這種概括化的語言模式被稱為上堆,把具體化的語言模式稱之為下切。
上堆就像在對話中升起一個防護罩,拉開了你和對方之間的距離,而下切則能傳達出更友好更信任的态度,表明還能繼續聊下去。
在上面的例子中,A就一直在做下切的動作,而B則是一直在上堆。
很多人其實說話喜歡“上堆”,并不是想要結束對話,而是不會說。應對别人的贊美,說“哪裡哪裡”就屬于這種情況。
所以千萬不要說“哪裡哪裡”,而要積極地回應,把接受别人的贊美也當作贊美别人的機會。如果領導贊美你“工作很認真”,一個得體的回應是“謝謝您能這麼說,您經常激勵我,對我幫助很大。”
這樣說是不是就顯得很真誠,又誇了對方呢?
如果你也經常不知道怎麼回複别人的贊美,也可以在心理學讀書平台全民幸福社聆聽徐秋秋博士,幸福電台的解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