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有第三聲的漢字嗎?經驗成為書,超越了空間和時間的傳遞,可以叫做傳承,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jing有第三聲的漢字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經驗成為書,超越了空間和時間的傳遞,可以叫做傳承。
靜“靜”,第一個感覺就是安靜。組詞的話,有甯靜、靜靜、寂靜、幽靜……這些詞給我的感覺,第一個是無聲,第二個是思維的緩緩流淌。
靜,由此聯想到“慢”,想到“安”,想到“陰”,還有“平”,“和”。
如果比較快,那是不能夠靜的,哪怕沒有聲音。但是其實聲音源于運動——振動,所以靜與動相對。當我們動作足夠快時,标志就是聲音,所以靜的感覺或許不是無聲,是沒有動、動得慢。
靜,随之而來的或許是“安”。中國是農耕國家,不遷徙,就是安,就是靜。“安”者,女子在屋。故有靜守,靜候,亦有靜若處子。靜,是種美好,故有靜好。靜是一種安全感,是一種滿足感。
天地分陰陽,陽為動,陰為靜;陽為父,陰為母。父為動,母為靜。知雄守雌,知白守黑。《老子》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所以“母”是天地之根,生養萬物;所以“靜”含着巨大的能量,不仁天地。
靜,是思維的平和,是内心的安全與滿足之後,是力量的源泉。
淨“淨”,幹淨、淨土。
由淨想到的是“清”、“濁”、“雜”、“塵”、“靜”等。
淨,空氣的幹淨體現在清,于是,“氣清”則“氣淨”也。而“氣”,又有氣度、氣場、氣質、氣勢之說,那麼,“氣”可以是幹淨的,就有清濁之辨,塵仙之分。
濁,是不幹淨。氣濁、濁氣。濁又為下,屬陰,為地。水處下,靜而沉濁,由濁化清。清氣上而為天,是為陽。
淨與靜不同,卻相輔相成,相互生發,相互促進。
“塵”就是不幹淨。塵土,灰塵。當我們擦除了塵土,就會得到幹淨。塵土在心中,所以心也能幹淨,心的幹淨,身的幹淨,氣就能幹淨。仙氣之源就在于除走塵土,人世間有“塵世”之名,所以,仙氣難尋。
雜,為多,為無序。幹幹淨淨,可以是少,但更重要的是有序,是清楚。幹幹淨淨、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在物品上,空間中。那處事上,時間中,它都是可以的。
靜,思緒沉着有序,可以生淨。淨,心平氣和,可以生靜。靜分内外,淨分内外,二者有許多同根同源之處。靜為内,淨為外?在心理學中,有個心理暗示的說法,于是,外在的靜與淨可促進内心的靜與淨,内心的靜與淨能維持外在的靜與淨。内外之間,相輔相成,當我們修自己時,主要對内,然而對外絕不可忽視,此為醒木(古代有人睡覺用圓木,木一動就醒,然後繼續讀書,于是叫醒木),此為慎獨;當我們渡人時,以外在之靜淨引入,然而對内卻也十分重要。于己,由内而外;于人,由外而内。
以字造境,以字引人,以字承情,以字造化
敬“敬”,仰、信、神、傳承。
有酒食,先生馔,不敬,何以别乎?今之所謂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曾是以為孝乎?
敬仰,仰慕,這是一種特殊的情,能讓人在一定程度上奉獻自己。是一種心甘情願的給予。它能予人以滿足感。
信是随敬的産生而産生的,因敬而信,亦可由信生敬。信,是信任、信仰、相信。信是自已的信,随自已的知而産生,所以敬若生信,就一定要了解“敬”的東西。不了解,“信”就是空泛的,就是虛無的。
敬的原因必是因為得到,得到于是滿足。
神,或許是敬仰的對象,傳統之中國人每家都有神,那就是祖宗。“共産主義”是種信仰,我将“神”的概念,拓展到這裡。祭神如神在,這樣的神才是真的神,并不是說要求如此,而是因為見神明性了,自然如此,此非慎獨,而是生命中狀态的升華。通俗說,就是有了信仰——或者用夢想代替,真正的有了,每天就會充滿激情,生命層次就會上升一層。
敬神,不見神而敬,是為明性見神,以慎獨輔之,内壯神明, 以至見神明性。此需自知,知人。自知而明,知人而智,是為明智。(三年之後,我看到這裡,也不知道當初自己是怎麼想的……)
用字散開來,用字化開來
傳承,時間,空間,熱血,孤獨,厚重,向往……
既是傳承,自有曆史,曆史則有時間。傳承有一種時間上的重量。一個好的東西,就會有人想要去發揚它、去傳承它。我們今天所承的東西,是許多人究其一生一點一點加起來的。一點點的東西,或許我們幾個小時就看完了,然而那卻是他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研究成果。這個重量我們是要能感受到的。
曆史是選擇,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間的選擇,最為公正。
執筆(原創):包子,2017年5月,麗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