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的言行

孩子的言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8:11:15

聽到鄰居家的歇斯底裡及孩子的哭喊聲,準是他們家剛上初三的孩子回來了。鄰居素琴兩個兒子,大的十六,小的5歲,他們都是公職人員,因為趕上了國家政策,在盼女兒的期往中,等來了第二個兒子。他們是很實在的人,無論是在做事還是為人方面,純粹的老好人。但他們卻又有很緻命的一點,夫妻兩個脾氣暴躁,尤其是在管教兒子的時候,吼叫聲震整棟樓都在搖晃。

孩子的言行(孩子的言談舉止裡)1

我們算是很好的朋友,每次聽到孩子的吼叫聲,基本都會上去詢問一下原因,勸勸氣暈過頭的素琴。

素琴說:“這個種子不會和小弟相處,剛剛又揪着頭發把小的揪的哇哇直哭。我上去沒有問原因就對他一頓臭罵,大兒子不願意了,開始吼叫起來。”這不是他們家第一次發生這樣的矛盾,每次大兒子回來,都要戰争個一兩回。而且夫妻兩個一緻的很,不分誰對誰錯,隻要小的大哭,大兒子就挨一頓臭罵。他現在正值青春期,185cm的身高,對父親已經造成了威脅,以前是對兒子動手,現在夫妻倆隻能用謾罵和抱怨的發洩心中的怒火。

我問:“你問原因了嗎?到底什麼原因,孩子不是小孩了,有尊嚴有思想,你怎麼還這樣!”

“長的再大也是我的兒子,這樣幾句話就聽不得了,以後怎麼立足社會。以後比這更難聽的話多了,他也要學會忍着。”素琴咬牙切齒的說。

“你不知道,我也是恨自己呀,老大給小兒子挺親的,有好吃的好玩的都留給他,就是打小兒子上我不能容忍,他那麼小,他那麼大,一個手指頭小的也受不了呀!”

素琴明顯對剛才自己不能控制脾氣後悔,大兒子不吱聲,坐在沙發上假裝着看書,我看到他偷偷拭去眼角的淚。他看着兒子傷心,心裡很後悔。

“趕快吃飯吧,媽媽剛才太沖動了,對不起!”

素琴的那聲對不起說的很敷衍,意思是我跟你道歉了,你滿意了吧,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罷,就這樣了。

孩子的言行(孩子的言談舉止裡)2

他們家兒子本來在沙發上坐着,大吼了一聲“我不接受。”轉頭進屋叉上了門。

其實這一樁樁一幕幕我也是經曆着過來的,我也屬于脾氣比較暴躁的媽媽,對孩子對家庭沒有耐心,在我家老大剛剛入學的時候,也是因為學習的問題,習慣的問題經常發生争執,動手的時候也很多,不知道什麼蒙蔽了雙眼,完全看不到那個混蛋的自己。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一年級,孩子的性格基本形成,那一言一行,一吼一怒都能看我自己的影子。

書上說孩子是家長是影子,是照出我們最真實的鏡子。在孩子身上看到那個好的壞的的自己,這句話驗證的那麼諷刺。我被孩子的表現完全吓到了,教育專家所說的行為教育就是這樣。那個和我幾乎一模一樣吼叫,一模一樣瞥眼摔東西。我的心被震撼到了,我第一次有了學習的沖動,我開始試着看一些穩定情緒,解讀内在情緒的書。情緒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用到正确的事情,帶來的變化也是震撼的,用到不好的事情上,帶來的危害也是不可想象的。

我一本一本的翻書,書能讓我安靜很多,心也不在那麼浮躁,我試着用一些正面的方法和兒子溝通,雖然有時也會情緒崩潰的沖兒子大喊,但我也慶幸自己的變化,我從原來的喊叫,慢慢的壓低了聲音和孩子說話,對于孩子的一些行為,我學會了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記得正面管教裡的一句核心的話:“和善而堅定。”這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我那一段時間把它作為微信的簽名,每天提醒自己。

孩子的言行(孩子的言談舉止裡)3

情緒穩定的父母養出性格穩定的孩子,情緒暴躁的父母養出暴躁沒有耐心的孩子。經常被父母動用家法的孩子,和外界交流時,也會用武力的方式解決所發生的問題。孩子無論是和朋友交流還是走向社會,他們會以最擅長的方法來處理所發生的事情。

作家包麗敏說:“當我們在怒火中打罵,呵斥孩子時,難道不是在向他們示範,如何通過攻擊别人來宣洩自己的情緒嗎,如何迫使他人做出符合自己意願的行為,好讓我們重歸平靜?或許換句話說,為了滿足自身的意願,我們就去攻擊他人,控制他人。如此長期的家庭影響,你還想要什麼樣的孩子?”

每一種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期待或是控制的欲望,我們把我們自己努力不來的樣子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活成我們希望的樣子。前一段網上傳的很火的一遍文章《做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孩子到底有多爽》引起了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共鳴,就像《小歡喜》裡的劉靜,雖然他和孩子在聚少離多,季洋洋明顯比較偏愛媽媽。媽媽無論做什麼事都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事情看問題,在他和爸爸季勝利之間産生矛盾時,媽媽依舊不偏激,站在客觀的角度想問題,直到查出乳腺癌,劉靜依然很克制自己的脾氣。

當然我不是贊成劉靜把所有的壓力自己抗下,而是父母在孩子面前保持穩定的情緒,更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那父母的情緒該怎麼釋放呢?作為父母我們不但要懂得釋放内心的壓力和情緒,也要教育孩子怎樣排解學習的壓力及生活中出現的不好情緒。

經常看到有人為了釋放情緒站在高山上或是高樓上大喊,這是一種很好的緩解壓力的方法,還有就是經常帶孩子參加體育運動,把哪些不好的情緒通過運動的方式發洩出來,對我們父母的減壓及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孩子去地裡刨地,據說減壓也是杠杠滴)

孩子的言行(孩子的言談舉止裡)4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那對于我們已經形成急躁性格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緩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緊張關系呢?

01.父母要從自身的改變開始,盡管知道很難做到,也要努力的去做,讓孩子看到我們的行動和改變。

02.在和孩子發生口角時,尤其時青春期的孩子,最多三句話,如果還糾纏不清,家長要拔腿出去,等到雙方冷靜後再談論問題。孩子一般做不到,家長要保持清醒。

心理學家李玫瑾說:“這個時候大腦正處在興奮階段,你們吵架一個興奮沒有下來,又一個興奮頂上去,情緒一失控就容易掐的更猛。

03.父母要随着孩子的成長不斷成長。這裡很多家長疑惑怎麼才算成長,難道孩子學習我也要跟着學習,還真時這樣,沒有不懂的知識,隻有不學的家長。每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每成長階段,要根據孩子的成長學習不同的知識。孩子的生長發育,孩子的心理變化。肯定有家長說,我也想呀,可沒時間呀!不試怎麼知道沒時間呢?我也是沒有時間,時間都時碎片化時間擠出來的,沒有時間的家長,等到孩子的問題出來,那多少時間都有了。

04.和孩子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這個觀點很多家長應該都用過,關鍵是能不能繃住脾氣。馬末都教授在圓桌會上講了自己的經曆:“記得有一次14歲的兒子告訴我談戀愛了,我當時腦袋嗡的一下,定定神我是這麼回應他的,兒子你這算是晚的啦,我小學四年級就開始談了,兒子一聽精神了,是嗎?你那麼早,感覺找到共同語言了。當然我們是不贊成孩子過早談戀愛,那也不能反對呀,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比較容易暴躁。我是過幾天用過來人的口氣說,一般第一次都成不了,孩子自己就洩氣了。

當然還有比較懂家長套路的孩子,那家長就見招拆招,關鍵是用孩子接受的方式,方法過激,孩子對你關閉窗戶,那時真的難上加難了。

孩子的言行(孩子的言談舉止裡)5

孩子的穩定情緒和父母的成長環境以及家庭的相處方式是分不開的,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會成就什麼樣的孩子。想要改變孩子的家長做好改變自己的準備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