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四、精進精進就是向上努力不懈的意思,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四、精進
精進就是向上努力不懈的意思。
我們做一件事,想要能成功,一定要恒心地努力,才可以達成目的。
想有所成就,一定要努力不懈怠,才能學得高深的知識和技能。何況成佛的道路既遙遠而又困難,救濟衆生的工作既沉重而又艱钜,如果不努力精進,就無法完成“任重道遠”的任務。
五、禅定
禅定就是“靜慮”的意思,就是孟子所說的“不動心”,就是專心一志,精神不散亂的意思。
為什麼佛教修行要注重禅定呢?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能透過靜慮而專心一志,精神不散亂,那麼就不能有堅決的意志和智慧,來克服外界的引誘和破壞,遇艱難危險就心慌意亂,不能力持鎮定,不能沉著應付。所以禅定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但朋友們如果有志習禅,一定要找到明師指導,否則盲修瞎煉,未見其利,先受其害,不可不慎。
六、般若
般若(bō rě)是印度梵文,中文勉強可以翻譯為:智慧。
般若和智慧有什麼不同呢?
一般我們所說的智慧,用它來了解事理并不能透徹,而且常常容易形成“偏見”和“妄見”(錯誤的見解);而般若卻能夠把事理了解透徹,而且不會發生偏差。
舉“光”為例,普通的光像智慧,遇到牆壁就受阻;但般若似X光一樣,它能穿越這些阻撓(指的了解事理而說)。例如我們人類的智慧,不能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就有上帝造人與造物的觀念産生,那是人類的智慧有限所産生的“所知障”(因所知有限所産生的錯覺)。中國人不也說“盤古開天辟地”嗎?回教說“阿拉造人,又造了地球”,這些異曲同工的神話,正可說明人類智慧的不夠精深細密。而佛等覺悟的人所具有的般若,卻能夠如實正确地分析解釋宇宙人生的真相。
《心經》上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是講所有覺悟的佛,都是依靠這種“般若”,澈悟真理而得到佛果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印度梵文,翻譯中文是“無上正等正覺”,意思就是說“最透徹、真實的覺悟”,指的就是佛道、佛果。)
從這句經文,我們可以明白,佛教并不是單憑信仰可以“得救”的;佛教不認為自己的罪惡和苦難可以由他人代贖,所以也不依賴任何人來救,人類的罪惡和苦難,隻有自己才能夠洗清和解脫。也就是人人要自救,自己不救自己,要等待誰來救你呢?而自救的方法,就是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般若)去慎思、明辨,先了解苦難的原因,再進而尋求解脫的方法(即四谛的道理)。
所以佛教主張人人必須要努力“修慧”,認為智慧(般若)不是“讀”來的,“背”來的,而是從觀察事理,深入研究之後“修”來的。缺乏智慧(般若)就不能覺悟,也就不能悟道。
以上所簡介的就是六種脫離生死苦海的方法,必須要一齊學習,不可偏廢。
依一般來說,六度具有六種作用:
(一)布施能治我們的貪心(悭貪),培養我們的同情和仁愛心。
(二)持戒能使我們循規蹈矩,不做出踰矩的事,也就是孔子說的“克己複禮”。
(三)忍辱可以培養我們謙讓、寬大的美德,也就是“論語”書中所說“溫、良、恭、儉、讓”的德行。
(四)精進可以防止我們的懈怠偷懶。(有恒為成功之本。)
(五)禅定可以澄清我們的頭腦,使精神集中。
(六)般若可以使人聰明而有智慧,不會盲從、迷信,而有敏銳、精确的判斷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