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很多好聽的角色名字,總是讓人驚歎于作者獨到的匠心。其實,這些人名看似信手拈來,實際上都是經過一番雕琢,天斧過處不着痕迹。
尤其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每一個主角的名字都是經過推敲的。再者,以胡歌所飾演的衆多角色,如仙劍系列的李逍遙、景天、飛蓬也都是有典故的。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影視劇中那些好聽人名的由來。
從古典詩詞中來
名字出自古詩詞,這種類型在金庸的作品中數不勝數。嶽不群的名字出自《離騷》中“鸷鳥之不群兮”;苗若蘭出自《洛神賦》“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蘇星河出自《桂枝香•金陵懷古》“星河鹭起,畫圖難足”。
穆念慈,來源于一句古語,源自《尚書•大禹谟》:“帝念,念慈在慈”。
木婉清,源自《詩經》中的《有美一人》,是一個男子對山澗溪水旁的女子的吟詠:“有美一人,婉兮清揚”。
看過《甄嬛傳》的觀衆應該都對劇中看似善良實則城府極深的皇後印象深刻。她的名字叫烏拉那拉•宜修,宜修出自《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表示修飾得宜,恰到好處。
而《倚天屠龍記》裡溫婉可人,美麗善良的芷若妹妹,其“芷若”二字也出自《離騷》:“芷蘭杜若,香草美人”。
古龍小說裡的白玉京出自詩仙太白的“天上白玉京,五樓十二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其人潇灑風流,和李太白這首詩的格調倒是相符;白雲城主葉孤城的孤高絕傲與“一片孤城萬仞山”的蒼涼也是相得益彰;白小樓與仇春雨的愛情故事,經過“小樓一夜聽春雨”的渲染,更讓人覺得纏綿悱恻。
從中草藥中來
除了古詩詞外,中藥名往往唯美而充滿意境,許多中藥名被影視劇借鑒,用作角色姓名。《仙劍三》中多位主角的名字都是從中藥而來,景天、雪見、龍葵、徐長卿、紫萱、重樓皆為中藥。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中藥就是一碗黑不溜秋的藥湯。殊不知,我國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濃濃的草藥香綿延幾千年,一詩一藥都有着深遠意境。
景天:性味苦酸、寒,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治丹毒,遊風,煩熱驚狂,吐血,療瘡,腫毒,風疹,漆瘡,目赤澀痛,外傷出血。
徐長卿:性味辛,溫。有較好的祛風止痛作用,廣泛地用于風濕、寒凝、氣滞、血淤所緻的各種痛症。
雪見:取自一味草藥——雪見草,根性味苦、辛、涼,無毒,能活血,消癰腫,全草治瘡毒。
龍葵:取自龍葵草,性味苦、寒,有小毒。漿果和葉子均可食用,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堿,須經煮熟後方可解毒。全株入藥,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紫萱:萱草,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後或産後的調補品。
百裡屠蘇:屠蘇酒,《本草綱目》載:“用赤木桂心七錢五分,防風一兩,菝葜五錢,蜀椒、桔梗、大黃五錢七分,烏頭二錢五分,赤小豆十四枚,以角绛囊盛之,除夜懸井底,元旦取出置酒中,煎數沸,舉家東向,從少至長,次第飲之。藥滓還投井中,歲飲此水,一世無病。”功效是防治瘟疫。
芙蕖:芙蕖又名蓮花、荷花、水芙、水芙蓉等,《本草綱目》中記載,荷花的蓮子、蓮衣、蓮房、蓮須、蓮子心、荷葉、荷梗、藕節均可藥用。
從地方名中來
“郭嵩陽、李燕北、柴玉關、孫濟城……”
現代人很聰明,但他們給公路、街道、河流等取名字的水平總是不敢讓人恭維,什麼勝利路、光明路、朝陽路……甚至直接拿省市名就直接當路名了。雖簡單好記,但沒有一點美感。
相較而言,古人就很講究了,中國古代就有很多取得很有美感的地名。在古代,如果一個人很出名,那麼他就可能代表那個地方,那個地名也就有可能特指那個人,比如杜少陵、孟襄陽。
前面那四個古龍取的名字裡,李燕北這個名字特别值得玩味一番。“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以地名為名字,通常就是那個地方的人,孫濟城在濟南,李燕北在北京,快活王(柴玉關)和關玉門在玉門關一帶。但是郭嵩陽呢,嵩陽,嵩山之南,郭嵩陽是那裡的人嗎?古龍沒有說,或者嵩陽在這裡有别的意思,并非地名。■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