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評人物尚雌黃,草木何妨論短長。
試問清芳誰第一,臘梅花冠百花香。”宋朝潘良貴《臘梅三絕》其一
“一花香十裡,更值滿枝開,
承恩不在貌,誰敢鬥香來。”宋朝陳與義《臘梅四絕句》
初衣解詩:有的時候我将臘梅花的圖片和梅花的圖片放在一起,有好心的網友提醒我,臘梅不是梅。看到這裡我就笑了一下。在傳統的文學作品或者傳統的概念裡,臘梅和梅花都屬于冬天的梅。隻是在植物學上,臘梅是薔薇科,不是梅花科的。
臘梅花是我國野生的珍稀名貴植物,它是灌木。所謂灌木就是沒有主幹。有人說為什麼那梅花沒有傳統的梅花那麼有名呢?
那麼我就簡要的科普一下梅花的知識。梅花的人工培植至少起源于商代。因為梅花有着顯著的經濟作物的特征,因為它結果。而我們應該知道,中國人對結果的樹是相當重視的。
梅花樹提供的果實,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其中的酸味,是中國飲食的五味之一。梅花真的可以說全身都是寶,最大的一個寶,當然最初是果實,所謂望梅止渴。
所以梅花很早就被中國人所重視,從中國的南方到合适的北方都有種植。我曾看見長城附近的野梅花,在春天裡恣然怒放。
那麼臘梅花因為其果實不為人實用,雖然同是南方的野生樹木,經濟價值較少,所以在宋朝以前,為人所忽視。有的稱之為早梅,但這種梅花曆代吟詠較少,因為它的種植庭院化不廣,文學和人文的意義也不是那麼的強烈。
但是事情的改觀是從宋朝開始的。宋朝經濟發達,人們的精神娛樂活動居多,在梅花樹的培植上,達到了空前的繁榮,那麼臘梅花作為一種山野的冬天的奇香,也就進入了都市。使它揚名的是蘇東坡,黃庭堅。這是名人效應帶來的,也是臘梅花本身的特殊的美感和香氣品質。
通常臘梅花比梅花開花早。這是真正的冬天的花朵。當臘梅滿枝頭的時候,真正的梅花,才次第開放。梅花的盛花期往往是在正月以後,而臘梅花顯然填補了仲冬到正月之間的空白。
初衣小的時候父親在某個園林主事,冬天給初衣的印象,不是梅花,而是滿山坡的大雪中的臘梅花。如果你見識過臘梅花特殊的花朵,聞過臘梅花特有的芬芳,你會覺得春天的梅花過于單薄。
臘梅是真正的傲雪而開,而且開的爽氣。
隻是因為在宋朝之前,關于臘梅花的典故實在是沒有。于是習慣了用典和在曆史中尋找意境的文人,簡直拿這種花沒有辦法。總不能杜撰吧?杜撰不行,比喻總還是可以用的。于是關于臘梅花的種種比喻都有,但是唯獨沒有像梅花一樣,形成一種獨特的人文的審美情結。
宋朝的潘良貴是這樣寫的。
“孤芳移種自仙家,故着輕黃映日華。舉世但知梅蕊白,不知還有臘梅花。”
往神仙上靠,是最為巧妙的方式。用仙家愛黃衣,來形容臘梅花的顔色,又用仙家的飄渺,乃形容臘梅花,不為世人所知。
“旦評人物尚雌黃,草木何妨定短長。試問清芳誰第一,臘梅花冠百花香。”
這是由衷的贊美和感歎,臘梅花的香氣馥郁凜冽。沖天香氣透長安,我覺得用在菊花身上還不如用在臘梅身上。臘梅和梅花相比勝在香氣。而且這種香氣在中醫的上面是可以,治療氣郁胸悶,你就可以感覺到那種芳香的烈度。
和梅花不同的是,梅花在宋朝已經從野生的江梅野梅,培養成了多種顔色,不同品種的庭院梅花。而且梅花是喬木,也就是它有主幹,便于修理,甚至人工扭曲成各種樣的姿态,以達到欣賞的效果。這個在清朝的《病梅館記》裡已經有深刻的批判。說将梅花人工的方式,刻意的做成這種狀态,是一種對天然的摧毀。
但是臘梅花是灌木,它不受人工的修剪,隻會長出自己願意長的樣子。而且它的花色單一,基本上就是黃色的,品種的細小區别在于,花朵的内蕊,有白黃紫三種,但總體臘梅花是黃色為主。所以就算是在庭院當中,它的整體審美優勢是不及梅花的。
但是臘梅花勝在天然,明朗和清香。
那麼用什麼來形容臘梅花好呢?
宋朝的陳與義《臘梅四絕句》是這樣寫的。
“亭亭金不搖,朝日明漢宮。當時好光景,一似此園中。“
他将臘梅花,比作了漢代宮女頭上的金步搖。你的确仔細觀察一下,那一隻隻的臘梅花,如同修美的簪子,卻像是用黃金打造。造型簡單,風格大氣,隻有漢朝的明朗才可以比。端莊明麗,卻不失去宮廷少女的天真風範。
那麼還有一首詩,卻更加的褒獎。《同家弟賦臘梅詩得四絕句》
“一花香十裡,更值滿枝開。
承恩不在貌,誰敢鬥香來。”
既點出了那梅花的清香奇絕,又有一種胸有成竹的大氣自信。
臘梅花因為花的質地,像蠟燭一樣的半透明,且不容易凋謝,耐摧折。所以這種花朵藏在手帕裡,也不用擔心,那些花汁會污染織物,真是冬天居家必備,醒腦解郁的良花。
如果說梅是花中君子,臘梅花就是黃衣垂髫,天真明麗健康活潑。臘梅花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要的就是種自在生氣,仿佛是因為想看到雪,于是快樂地跑到雪地裡的黃衣女孩,有的是那種不怕不知的萌與笑容。亭亭金步搖,你還有更好形容臘梅的詩句嗎?請留言!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