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南熱帶野動植物園

海南熱帶野動植物園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11:11:46

來源:【綠色中國】

海南熱帶野動植物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1

“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古真吾鄉。”900多年前的宋代,年近花甲之年的蘇轼曾被貶谪到海南,被這片島嶼的特異風光所震撼而發此感慨。

我國南部大海上的一顆明珠——海南省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在其之上有一束光将海南的風景描繪到極緻,将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存到最佳,這就是去年10月正式設立的第一批5個國家公園之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4269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5.56%,擁有植物資源220科1142屬3577種,動物資源有脊椎動物5綱38目145科414屬627種。作為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區之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擁有全世界、中國和海南獨有的動植物種類及種質基因庫,是熱帶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133種,園區内特有植物86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5種,生物多樣性指數最高達6.28,與巴西亞馬遜雨林相當。它被稱為“海南屋脊”,也被稱為“海南水塔”。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立是築牢海南綠色生态屏障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護熱帶雨林生态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有效途徑,更是拯救中國熱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迫切需要,最為重要的是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的具體實踐。

海南熱帶野動植物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2

迎客松

瀕危物種的保護成效顯著

在這片中國獨有的島嶼型熱帶雨林寶藏中,有着一個個野生生物保護的奇迹故事。比如,世界上最孤獨的靈長類物種——海南長臂猿。

2022年初的某一天,海南國家公園的監測隊員如往常一樣在森林裡開展海南長臂猿的監測工作,他們随着清亮如口哨般的猿啼聲找尋長臂猿的足迹。突然,他們發現一棵筆管榕樹上,有一隻母猿蹲坐,懷裡鼓鼓囊囊。“是嬰猿!是從未見過的新嬰猿!”他們内心激動萬分,卻輕輕地端起相機,拍下這可喜的一幕。為什麼遇見一隻嬰猿就可以讓監測人員如此開心呢?

原來,海南長臂猿作為世界四大類人猿之一,僅存活在中國海南省,屬于國家一級保護瀕危物種,同時也是研究人類起源和進化過程中重要的對象,其珍稀程度不亞于“國寶”大熊貓。它們天性機警、行動敏捷,且居無定所,人類難以觀測到它們日常活動狀态。這種靈長動物,曾在2002年第19屆“國際靈長類大會”上被列為世界極度瀕危靈長類第一位。

海南長臂猿身形敏捷,體格矯健,一般體重在5.8~10千克,體長40~50厘米,雙目間距10.4~10.7毫米。它們的前肢長于後肢,無尾,無頰囊,毛發短而蓬松,胸腹部淺灰黃色,常染有黑褐色,頭頂有棱形或多角型黑色的冠斑,約為10x3厘米,如同戴了一頂小黑帽。公猿通體黑色,體型比母猿略小;母猿全身金黃,體背灰黃、棕黃或橙黃。随着年齡的增長,長臂猿的四肢會出現黑色毛發,臉頰上有個典型的白色臉環。海南長臂猿一生中要變換幾次顔色。剛出生的小猿是金黃的,隻有頭頂正中有道黑線;成長到6個月左右時,它的毛色從肩背,手臂和臀部開始變成黑色,逐漸擴大到身體的其他部分,最後是腹部;6~7歲性成熟時,它的毛色才開始分出公母。

海南長臂猿作為海南島最重要的旗艦物種,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曾一度瀕臨滅絕,數量一度驟降到約7隻。随着國家對海南長臂猿保護措施的增加,如今,這個種群的數量已增長至5群36隻。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計劃在未來的2~3年内,産出大量科研成果,助力海南長臂猿的保護工作科學發展,預計到2035年,海南長臂猿的數量增長到60~70隻。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中,還有這樣一群精靈,當它們用秋水般澄澈的眸子與人對望時,人們都會被那一雙雙大眼睛所俘獲。這群可愛的生靈就是海南坡鹿。

海南熱帶野動植物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3

坡鹿

海南坡鹿僅在海南有野生種群分布,是我國17種鹿類動物中最珍貴的一種。海南坡鹿為中型鹿類。成年公鹿體長90~110厘米,體重在70~100千克;成年母鹿體長60~80厘米,體重在50~70千克。它們的體型狹長,頸和四肢細長。母鹿頭上無角,公鹿頭上角的形狀很特殊,有一個較大的眉杈。

海南坡鹿體型似梅花鹿,但身上沒有“梅花”圖案,隻有脊旁和臀部有花形白斑。在海南當地方言中“坡”意為“平”,而“坡鹿”的意思就是“平地上的鹿”。海南坡鹿從不進山區活動,大多栖息在海拔兩百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區。

因海南坡鹿肉質鮮美,且有保健、藥用之功效,随着移民開發,海南島人口數量增加,濫捕亂殺野生動物之風蔓延,使海南坡鹿數量急劇減少,栖息地不斷喪失,到1976年,僅剩44頭。

海南坡鹿危在旦夕的時刻,一位林草人挺身而出,他就是被譽為“坡鹿之父”的袁喜才。1984年,袁喜才以“海南坡鹿生态馴化和保護利用”項目專家負責人的身份到大田保護區,着手海南坡鹿種群的拯救工作,他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坡鹿幼崽人工馴化”。他利用山羊奶救助小鹿,成活率高達100%。1997年袁喜才退休時,大田保護區坡鹿種群數量已恢複至400餘頭。

随着人工馴化和政策調整,保護區對坡鹿的管理逐步轉變為半野放模式,而到2020年7月至8月間開展的最新一次調查統計顯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境内的海南坡鹿數量已達數千頭。

熱帶雨林植物寶庫

海南熱帶雨林是全球熱帶最北緣、分布最集中、類型最多樣、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島嶼型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森林覆蓋率達95.85%,涵蓋了海南島95%以上的原始林和55%以上的天然林,因此又被稱為海南的“生态綠心”。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對保護我國彌足珍貴的熱帶雨林生态系統及其珍稀特有物種,維護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海南熱帶野動植物園(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4

美花蘭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受海南島中部高、四周低的環形階梯狀地形結構影響,其植被分布不盡相同。中部山區的熱帶森林生态系統在水平地帶性上有季雨林和熱帶雨林;在垂直地帶性上,從低海拔向高海拔依次形成了低地雨林、山地雨林、高山雲霧林和小面積針葉林等多樣化的植被類型,擁有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

首先為熱帶低地雨林,這種類型雨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區海拔800米以下,是國家公園植被中濕潤性和常綠性最強、雨林的各種特征最明顯的一種森林群落,是熱帶雨林中最典型的植被類型。代表種有青梅、坡壘、荔枝、母生等。在低地雨林中最容易觀察到闆根、老莖生花、木質藤本等雨林奇觀。

其次為熱帶山地雨林,這是海南島熱帶森林植被中面積最大、分布較集中的垂直自然性植被類型,分布海拔為700~1300米。群落外貌基本全年常綠,群落組成以熱帶山地常綠性闊葉樹為主。主要代表種有陸均松、雞毛松、海南紫金木、荷木等,而随着海拔升高,植被逐漸向高山針葉林過度,形成針闊葉混交林。

其三為熱帶針葉林,其目前較為稀少,多散生于闊葉林,很少構成純林,主要分布在佳西、鹦哥嶺、五指山和霸王嶺等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上。其中以佳西的華南五針松林最為連片和典型。在霸王嶺中低海拔地帶還有頗為特别的南亞松林。

最後為高山雲霧林,分布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峰頂,以五指山、鹦哥嶺和霸王嶺的面積較大。多出現于孤峰和山脊地形,生境開朗,風大且蒸發強,溫度低而溫差大,雲霧多而濕度大。植物群落矮小彎曲,林冠稀疏。代表種有五列木、杜鵑花科及殼鬥科樹木。由于林内濕度大,附生的苔藓、地衣極其豐富,布滿地面,還會順着樹幹蔓延到枝葉。這個生境中很難看到裸露的地表,人類置身其中宛如漫遊仙境。雲霧林生長的地方山高林密,人迹罕至,可謂是“世界上被研究最少的森林”,是多種珍稀瀕危動植物最後的庇護所,如海南瑤螈和鹦哥嶺樹蛙都生活在這裡。

當林深河清呈現在人們眼中,當猿啼鹿鳴響徹平原山谷時,如此獨特、多樣化的寶貴景觀資源便天然形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建立,不僅保護了我國特有的動植物資源,還提高了當地的民生質量,促進消費。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立半年來,合理規劃,加大投入,科學建設,遵循生态經濟雙赢的原則,給人驚喜,令人贊歎。(文/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 于鑫淼 師曉迪 《綠色中國》2022.5A)

本文來自【綠色中國】,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