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世間》火了,原因也很簡單,劇情的設定足夠真實,接地氣的人設,仿佛再現了很多人家庭中的矛盾,也能夠喚醒他們内心深處最真實的記憶。
真不愧是獲得茅盾文學獎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在一衆老戲骨的演繹之下,将那個特殊的年代演繹的淋漓盡緻。跟随主角生活的變遷,仿佛又回到了那個讓人懷念的年代。
在最新的劇情當中,周秉昆父子終于和解了,在和解之前,兩個人大吵了一架,把困在兩人心中多年的矛盾徹底解決了。
可是回顧他們二人尴尬的若幹年,就會發現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其實屬于典型的中國式父子,而他們之間的尴尬也戳中了多少中國式父子的痛點。
在20集之前,兩人之間的關系還是比較和諧的,周秉昆屬于家中最老實的孩子,周父也很少呆在家中,所以重逢的時候并沒有特别大的矛盾。
直到周榮和周秉義考上了北大,阿爹領着全家去拜年。在大家對周蓉和周秉義的祝福聲中,周秉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卑。壓抑着心中的怒火,周秉昆先後和大哥父親發生矛盾,同時也爆發了他内心最真實的渴望:得到認可。
因為一直呆在光子片,再加上要照顧一家老小,所以周秉昆在當時,隻能夠成為一名醬油廠的工人。對比哥哥姐姐的境遇,讓他覺得特别的尴尬,再加上爸爸的貶低,所以那個時候的周秉昆,其實卑微到了塵埃當中。
于是乎,他特别希望能夠得到父親的認可,開始拼命的努力。辭掉了穩定的工作,又因為害怕父親的斥責,所以遲遲不願意把這件事情告訴父親。這就印證了中國式父子的痛點:羞于表達。
明明心中都是非常在意對方的,但是卻沒有辦法把這種情緒表達出來。在兩個人尴尬的十年當中,他們都曾經多次想要把如今的近況告訴對方。寫了又寫的信,就是他們對彼此最大的牽挂。
可是他們真的不愧是父子,具有同樣的執念,脾氣也是同樣的執拗。誰都不願意開口向對方道歉,于是乎這樣的場面就僵持了将近有十年的時間。十年的時間當中,周父的家書不提周秉昆,周秉昆一個字也不願意給周父寫。
可其實他們都是在期待着對方的先妥協的,但是又偏偏都各自有自己的堅持,周秉昆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父親的認可,于是乎拼命的想要在出版社謀一個編制。
周父每次收到信件問的第1句話都是是哪裡來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從北京寄過去的,可是他多希望這封信是來自自己的老疙瘩呀。所以這個鏡頭每一次都讓人覺得非常的内心,從充滿希望的眼神到暗淡,隐藏着一個父親羞于表達的父愛。
從長子和女兒的口中知道小兒子的境遇,其實他的内心也是非常難過的。然而他卻并不能把這種難過表現出來,因為他是一個老父親,他得有自己的尊嚴。他不願意先低頭,所以哪怕期待他也沒有把這種期待表達出來。
這其實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親的表現,明明已經非常深愛着自己的孩子,卻不知道應該要怎麼表達出來,甚至有時候說出口的話還會特别的傷人。明明想要對自己的孩子表達誇贊,脫口而出的卻是我看不上你。
這也就是傳說中的話不投機半句多,成為彼此矛盾的爆發點,成為父子之間尴尬的導火索。沒有母親那般的細膩,不知道該與孩子如何交流。開口就是争吵,就往對方傷口上撒鹽。
一直瞧不上自己小兒子的老父親,是真的不喜歡自己的父親嗎?是真的覺得他就是自己的恥辱嗎?當然不是的。
一直以來其實他都以自己的小兒子為榮他也清楚,自己如今這個家庭能夠有這樣的樣子,完全都是因為小兒子的默默付出。
但是他有一個作為父親的威嚴,有自己内心堅守的東西,作為老父親絕對不能夠和自己的兒子先低頭。然而他的這種所作所為在周秉昆的眼中卻成了不受重視。
每個子女都希望得到自己父親母親的認可,總是把自己的孩子拿去與别的孩子進行攀比,反而會傷了孩子的自尊。不懂得如何與孩子之間溝通與表達,是如今中國是父子之間最大的痛點。
周父與秉昆和解,真的道出了很多孩子和父母的真實狀況。彼此不相讓,又彼此深愛對方。這種别扭被庖白,父子就釋然了。其實很多父女、父子做不到周家父子這個樣子,值得學習,敞開心扉。
其實面對孩子的優秀之處,我們完全可以給予表揚。而不是因為害怕他驕傲,就用打擊式教育的方式。
好好地靜下心來站在對方的角度進行思考,其實那麼多父慈子孝的畫面也可以出現在現實生活當中。
父子之間哪有隔夜仇呢?就像周秉昆說的那樣,當自己當爸之後,還有爸訓斥自己,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